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漢語中的性别歧視

古漢語中的性别歧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7 20:14:36

古漢語中的性别歧視(漢字中的女性歧視)1

主持人語

今天是地球所有婦女的節日,婦女節成立的初衷是為了維護與尊重女性的權益。為了這份平等,曾有無數的勇士為此而努力。中國古代是一個男權社會,女性曾被歧視的曆史赫然隐藏在漢字之中。讓我們一起走進本文,跟随孟琢老師對漢字的分析,回首曆史,在正視曆史的同時更好地思考當下,如何做到女性真正的獨立與平等。

漢字中的女性歧視

文 / 孟琢

今天是婦女節,這個日子本是女性獨立、自主的象征。但無奈的是,看到“婦女”這兩個字,卻讓人想到了中國曆史上蔓延不息的女性歧視傳統。這是一個真實而無奈的話題——在漢字中,充分折射出古人對女性的歧視。

  • 任勞任怨的“婦女”

古漢語中的性别歧視(漢字中的女性歧視)2

(金文中的“女”)

先說“婦女”這兩個字。在早期漢字中,“女”是象形字,象女子斂手而坐,低眉順目之形。這個字的形體與商代跪坐的女性玉人,何其相似。古人認為,女子的本質在于順從,這種順從首先要體現在坐姿上。

古漢語中的性别歧視(漢字中的女性歧視)3

(商代跪坐玉人)

所謂“女者,如也”,女的命名理據來源于“如”。什麼是“如”呢?說白了就是聽話!《說文解字》:“如,從随也。從女、從口。”聽誰的話呢?當然是男人。東漢劉熙在《釋名》中說:“女者,如也。故三從之義,少如夫教,嫁如夫命,老如子言。”《玉篇·女部》說:“女者,如也,如男子之教。”我們看到,“三從四德”的思想,在“女”的字義解釋中彰顯無疑,足見其曆史之久、影響之深。

古漢語中的性别歧視(漢字中的女性歧視)4

(古文字中的“婦”)

再看“婦”字,“婦”最開始寫作“帚”,是掃帚的象形。其後添加女,作婦。這個字形一直保存下來,直到漢字簡化,去掉掃帚柄,留下掃帚頭,寫作婦。婦女和掃帚的關系不難理解——不是騎在掃帚上飛來飛去的赫敏,而是拿起掃帚打掃衛生。《說文解字》說:“婦,服也。從女、持帚,灑掃也。”講的十分清楚。

古漢語中的性别歧視(漢字中的女性歧視)5

“婦”訓為“服”,有“伺候”的含義,所謂“服務”、“有事弟子服其勞”,皆為此義。伺候誰呢?還是男人,以及一切來源于男權的勢力!《白虎通·嫁娶》篇說:“婦者,服也,服于家事。”顔師古說:“婦者,服侍舅姑之稱。”婦,要伺候好公公婆婆、一家老幼。

“服”又有服從之義,在伺候的時候,不僅任勞,還需任怨。《釋名》說:“婦,服也,以禮屈服也。”段玉裁說:“婦人,伏于人也,是故無專制(這裡指自主)之義,有三從之道。”

唉!可憐的“婦女”啊!又要聽話、又要能幹,匍匐在封建男權之下,數千年來未曾擡頭。

  • 視如俘虜的“妻妾”

女性地位低下的原因十分複雜,究其源頭,恐怕與早期的婚姻制度有關。曆史上,先民經曆了漫長的搶親階段,這在漢字中充分地體現出來。

古漢語中的性别歧視(漢字中的女性歧視)6

( 甲骨文中的“取”)

比如說,娶媳婦的“娶”,在先秦文獻中多作“取”字,如《周易》:“勿用取女。”《詩經·南山》:“取妻如之何?”問題在于,“取”從又從耳,又是手,娶媳婦和揪耳朵有什麼關系?又不是孫悟空娶豬八戒!

古漢語中的性别歧視(漢字中的女性歧視)7

事實上,“取”遠遠不是揪耳朵那麼簡單,《說文》:“取,捕取也。”它源自古代的“獲聝”傳統。在戰場上,割取敵人的耳朵用來記功。在搶親制中,媳婦是從别的部落搶來的,因此用表示俘獲敵人的“取”字,表示娶親。這種婚姻關系可以用一句歌詞來表示——“就這樣被你征服!”後來可能是古人覺得搶媳婦和戰場殺敵畢竟不同,才為“取”添加義符“女”,寫作今天的“娶”字。

在搶親制的背景下,我們也就清楚了“婚”最初為何寫作“昏”字。不是因為人結婚之後頭腦發昏,而是因為黃昏是搶親的最佳時機!白天搶親,容易發現,晚上搶親,又看不清姑娘的樣子,萬一把丈母娘搶回來怎麼辦?唯有黃昏,去時天色隐約,尚能辨認姑娘是否美貌。歸來夜幕降臨,足以掩蔽逃蹤——古人在黃昏時舉辦婚禮,實是千百年來搶親智慧的遺存!

這種野蠻的婚姻制度,直接體現在漢字裡,“妻、妾”等字的字義,都與奴隸、俘虜隐然相通。先看“妻”字,說文解字》:“妻,婦與己齊者也。”妻與夫齊,這個訓诂恐怕是女性們所喜愛的。古人就曾笑談,“婦者,服也”,這個訓诂是經學大師毛公所作;“妻者,齊也”,這個訓诂當為毛母所作——毛公兩口子用訓诂的方式争奪家庭大權,也是醉了!

古漢語中的性别歧視(漢字中的女性歧視)8

(古文字中“妻”字)

但如果考察“妻”的古文字字形,它的意義可并沒有這麼美好:第一個字形,左邊是長發飄飄的女子,右邊是一隻手。第二個字形,手已然插入長發之中。這不是“當窗理雲鬓,對鏡貼花黃”,而是搶親——待你長發及腰,我來一把搶走!搶親薅頭發,又順手、又牢靠,古人真夠狠的!到了小篆階段,可能是李斯先生都看不下去了,才把手下移,寫成了今天的形體。

古漢語中的性别歧視(漢字中的女性歧視)9

(古文字中的“奴”)

“妻”是搶來的,從手從女,這個字形有沒有讓你聯想到“奴”字。在古文字中,奴也是從手從女,《說文解字》:“奴,奴婢,皆古之罪人。”林義光說“奴”與“奚”同意,就是俘獲、壓迫奴隸之意。妻”與“奴”字義相通,當真是一個兇險的文化暗示。

妻猶如此,妾何以堪,更何況“婢、嬖”這些更加卑微的身份。《說文》:“妾,有罪女子給事之得接于君者。”妾在古代多指女奴,字從“䇂”,在古文字中象處刑之鑿具。《說文解字》:“婢,女之卑者也。”《釋名補遺》:“嬖,卑賤婢妾媚以色事人得幸者也。”這些可憐的古代女子,她們的社會地位和奴隸并無本質區别。

  • 不堪入目的《女部》

在上古的婚姻制度中,男性和女性的關系堪稱“命令與征服”。而威權與壓迫,必然導緻歧視。在《說文解字》中,很多不堪入目的字眼,諸如“嫉、妒、妎、姦、奸、妨、妄、嫌、婪、佞、㛴、㜮”等,都從女:

嫉,妎也。一曰毒也。妎,妒也。妒,婦妒夫也。姦,私也。奸,犯淫也。妨,害也。妄,亂也。嫌,不平于心也。一曰疑也。婪,貪也。佞,巧讇高材也。㛴,有所恨痛也。㜮,過差也。《論語》曰:小人窮斯㜮矣。

這些負面的品質,難道是女性專屬嗎?難道男子就不會嫉妒、不會作奸犯科、不會犯上作亂、不會内心不平、不會貪婪惱怒、不會讒巧邪曲、不會泛濫無行嗎?為什麼一定要從女?特别是最後的“㛴”和“㜮”兩個字,明明社會通用字是“惱”與“濫”,許慎先生一定要“優選”從女的字形,實在讓人看不下去!

古漢語中的性别歧視(漢字中的女性歧視)10

看完這些訓诂,女性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與地位,昭然若揭。徐炫、徐锴這對兄弟,在注解《說文》時反反複複說:“女之性相妨也”,“女子多嫌疑”,“女性多貪”,“事過而好恨痛者,婦人之性也”,“女子之信,近于佞也”,“女性易成濫也”。他們兄弟倆的《說文》之學,在版本校勘、字詞解釋上都頗有不同,但在女性歧視上卻别無二緻,令人齒冷。

  • 女性歧視:中國文化的不良基因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基石,因此,漢字所折射出的文化觀念,足以代表中國文化的基因。中國文化具有深遠而悠久的女性歧視的傳統,偉大寬仁如孔子,都說過“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的話。盡管這句話可以從曆史層面闡釋其當下的合理性,但孔子對于女性态度的曆史局限,畢竟無可諱言。

在清代學者中,錢大昕以寬厚平和著稱,但他也曾捍衛“七出”之說:

七出之文,先王所以扶陽抑陰,而家道所以不至于窮而乖也。夫父子兄弟以天合者也,夫婦以人合者也,以天合者無所逃于天地之間,而以人合者可制以去就之義。堯舜之道不外乎孝弟,而孝弟之衰,自各私其妻始。妻之于夫,其初固路人也。以室家之恩聯之,其情易親。至于夫之父母、夫之兄弟姊妹、夫之兄弟之妻,皆路人也。非有一日之恩,第推夫之親以親之,其情固已不相屬矣。況婦人之性貪而吝,柔而狠,而築裡姑姊之倫,亦婦人也。同居而志不相得,往往有之。其真能安于義命者,十不得一也。先王設為可去之義,義合則留,不合則去。俾能執婦道者,可守從一之貞,否則甯割伉俪之愛,勿傷骨肉之恩。故嫁曰歸,出亦曰歸,以此坊民,恐其孝衰于妻子也。

“七出”出自《孔子家語》,如果妻子“不順父母,無子,淫僻,嫉妒,惡疾,多口舌,竊盜”,便可休妻。其不合理性一望即知,但錢大昕卻将其上升到“天道”層面。在曆史上,很多溫柔敦厚的人物,一旦面對女性,卻立即猙獰起來,實在是令人悲涼、無奈。

在電影《瘋狂動物城》中,可愛的兔子朱迪把食肉動物的野蠻化歸結為“基因”,讓帥氣的狐狸尼克大為傷心。其實,文化是有基因的,所謂基因,就是我們浸潤于其中、日用而不知的傳統。今天是婦女的節日,但“婦女”這兩個字,本身便帶有内在的歧視——在語言文字中體現出的文化吊詭,足以說明文化基因的可怕。文化當然可以改進,但改進的重要前提,是對自我基因的充分自覺!電影中的動物城,是幾千年進化的結果,而我們,恐怕還在野蠻之中。

古漢語中的性别歧視(漢字中的女性歧視)11

在當今社會,我們随時能看到或明顯、或細微的女性歧視,更能看到女性在文化傳統中的自我放棄——這些事實都告訴我們,傳統文化中的女性歧視始終翻騰不已,有待于痛切反思!在昨天《京師學人》的公衆号中,文學院陳晖教授指出:“從世界及社會的角度看,男女間的不平等依然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婦女争取平等權益的運動和努力從來沒有失去意義和價值。……應更多地從女性意識的覺醒、女性權益的捍衛及女性解放的高度去理解‘女生節’的意義,避免商業化和娛樂化的趨向,通過自尊、自立、自強、自覺及自省,追求思想、文化、經濟、精神的真正獨立。”這一追求方向,是不應被“娛樂至死”的麻木、“女權癌”的嘲諷以及那些纖巧的思想辨析所淆亂的。

在國學日益興盛的今天,我們更應提防女性歧視的“還魂”,那些所謂的“國學女校、女規教育、女紅教育”,都是腐朽的倒退,鬥筲之輩,何足選也!

------------------------------------------

欄目主持人

淩麗君,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從事訓诂學、《毛傳》研究。

古漢語中的性别歧視(漢字中的女性歧視)12

作者介紹

孟琢,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文學博士,從事訓诂學、《說文》學研究,章黃國學主編。

古漢語中的性别歧視(漢字中的女性歧視)13

------------------------------------------

特别鳴謝

望洲書院

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

------------------------------------------

公衆号主編:孟琢 謝琰 董京塵

責任編輯:蔡若葵 孫雯

美術編輯:張臻 孫雯

專欄畫家:黃亭穎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

章黃國學

師承國學大師章太炎、黃侃先生

來自北京師範大學的國學微信平台

古漢語中的性别歧視(漢字中的女性歧視)14

北京師範大學章太炎黃侃學術研究中心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研究所

文章版權所有|轉發請注出處

微信ID:zhanghuangguoxue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