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要孩子接受科學啟蒙

為什麼要孩子接受科學啟蒙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1 18:27:01

為什麼要孩子接受科學啟蒙(孩子的科學啟蒙不難)1

作者:王莉

(家庭教育指導師、生命化教育推廣人)

我覺得,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學家,總是愛問十萬個“為什麼”。如何呵護孩子寶貴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如何拓展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性?如何對孩子進行正确的科學啟蒙?如何保護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并進行合理、适度開發呢?這些可能是每一位父母需要思考的問題。

作為一名兒童閱讀推廣人和家庭教育指導師,我特别重視對孩子進行科學閱讀、科學啟蒙的指導。在我看來,科學啟蒙不用借助深奧難懂的内容。父母隻要把握生活中的契機,就能很好地對孩子進行科學啟蒙。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充分考慮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多讓孩子觸摸、體驗科學。好玩兒又難忘的經曆,一定能讓孩子深深地愛上科學。

為什麼要孩子接受科學啟蒙(孩子的科學啟蒙不難)2

調動五感,讓孩子觸摸科學

有這麼一句話,大家一定不陌生:我看到了,我忘記了;我聽到了,我記住了;我做過了,我理解了。對孩子而言,學習就需要多動手操作,觸摸科學。

有一年暑假,我和先生帶着孩子俊俊出國旅行,參觀奧德賽科技館。一進入科技館大門,就看到TOUCH SCIENCE (觸摸科學)的字樣。俊俊好奇地問:“什麼叫觸摸科學,科學怎麼才能摸得到呢?”

我想了想,回答說:“了解科學知識時,你要多動手做,而且要發動耳朵去聽、鼻子去聞、舌頭去嘗、眼睛去看,把五官都調動起來感受科學的魅力和奇妙,這樣就能觸摸到科學了。”

在力學專題館,有一個關于“風”的主題。科技館用一連串提問來啟發兒童:介紹大自然的神奇:你怎麼感受到風?風對海面有何影響?樹如何對風作出反應?風怎樣影響鳥的飛行……

每一個問題,我都和俊俊一起實踐:

我搖動力學館裡的巨大風葉,俊俊馬上感受到手臂很涼快,那是因為有風掠過皮膚表面;我捧着一本書站在風扇旁邊,讓風吹動書頁發出“沙沙”的聲音,讓俊俊真切地聽到風聲;我們仔細觀察科技館的大屏幕,剛才還風平浪靜的海面,怎麼突然變得波濤洶湧起來,原來是有一股飓風刮過;我又突發奇想,拿出護手霜塗到俊俊手上再扇一扇風,俊俊說:“好香啊!”

就這樣,我靈活運用科技館裡的儀器和自己随身攜帶的物品,讓孩子用不同感官觸摸“風力”。

接下來,我們又用同樣的方法,讓俊俊觸摸了水力和電力。于是,他看到風影,聽到水聲,感受到電的熱度……一連串的驚喜、好奇、探索和發現,讓孩子異常激動!

原來,科學并不深奧難懂,也不高高在上。科學原理就藏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現象、物體之中。科學知識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為什麼要孩子接受科學啟蒙(孩子的科學啟蒙不難)3

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皮亞傑的兒童思維發展階段理論,将兒童從0~15歲劃分為4個智力發展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思維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2歲)和形式運算階段(12~15歲)。因此,兒童學習科學,一般離不開具體事物或形象的幫助。

當我們思考“兒童的學習是怎麼發生的”這個問題時就會發現,灌輸式、填鴨式培訓對兒童的教育效果非常有限。因為缺少實踐,隻會形成短時記憶、表面記憶,并不能深入到兒童的思維中去。兒童的學習隻有與本人的實踐連接起來才會真正發生。

所以,我們在對孩子進行科學啟蒙時,要避免填鴨式教育和機械化訓練,而應遵循兒童思維發展規律,調動他的五感。一定要摒棄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多給孩子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讓他能夠借助具體事物或形象來達成學習。

當然,這樣學習的效果就會變得很慢—别的孩子在短時間内,能記住很多科學知識,有的甚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們花費了數倍的時間和精力,隻是讓俊俊接觸了風力、水力和電力。而且,他還記不住相關的概念。看起來,這種觸摸式的科學啟蒙好像得不償失。

但是我相信,孩子一定對他所觸摸到的一切印象深刻,并且能夠從動手實踐中獲得求知的快樂。而獲得求知快樂的孩子,會有源源不斷的求知欲和内在動力支撐他行走在日後的求學之路上。因為他知道,科學是一件很好玩兒的事,而且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觸摸科學,可以讓孩子和科學靠得很近,很近。

為什麼要孩子接受科學啟蒙(孩子的科學啟蒙不難)4

為什麼要孩子接受科學啟蒙(孩子的科學啟蒙不難)5

創造環境,讓孩子輕松學習科學

一些父母對孩子進行科學啟蒙時,喜歡給他讀科學書籍,講科學原理。他們很負責任,而且具有科學啟蒙意識,這一點必須點贊。但這樣的做法效果如何,可能還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性格特征來區分。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認為,孩子的學習與成人不同。他們不是用大腦而是用心理能力直接吸收知識;通過吸收周圍環境的知識和經驗,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世界。這種“吸收性心智”賦予孩子巨大的學習能力,在學習科學知識方面的作用更加凸顯。

我很贊成蒙台梭利的觀點,認為父母要多創造環境讓孩子主動學習。在傳統教育中,成人決定孩子需要學習什麼,孩子記憶及複制的能力是衡量學業成就的标準。于是,教師和父母積極地給予知識,孩子被動地接受。

但在蒙特梭利教育法中,一切活動都是圍繞讓孩子主動學習而開展。教師和父母扮演着全然不同的角色,即提供适宜的環境與情境,引導孩子從中發現自己的需求;讓孩子成為主動學習者,并能發現自身獨特的天賦。

延伸到科學啟蒙中,就是多創造環境讓孩子去體驗科學。親身體驗過的東西最刻骨銘心、難以忘懷,也最能喚醒孩子内心深處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很多父母不知道咱們國家有科技活動周。科技活動周是經國務院批準,在每年5月第三周舉辦的大規模群衆性科技活動。自2001年以來,已經連續成功舉辦20多次,成為公衆參與度高、覆蓋面廣、社會影響力較大的品牌性科普活動。每年的科技活動周,我們都會帶着俊俊和锴锴參加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

在北京科技活動周,孩子們第一次體驗了3D打印。以前隻在電視裡看過的3D打印,這次可以到現場親自體驗。自己動手打印出一副眼鏡、一輛自行車時,孩子們的喜悅溢于言表。

為什麼要孩子接受科學啟蒙(孩子的科學啟蒙不難)6

在科技生活周的體驗現場,我們還看到新能源電動汽車、雙輪智能平衡電動車、不用戴眼鏡的3D顯示器、音樂演奏機器人等諸多高新科技産品。這些新産品引發小朋友極大的興趣。兄弟倆興奮地去和機器人對話,體驗不用戴眼鏡的3D顯示器,聆聽機器人演奏音樂……不時發出“真奇妙”的感歎。

我們還參觀了掌握煸、炒、燒、燴等多種功能的炒菜機器人,教人災害發生後該如何逃生和自救的應急逃生裝備,新型高科技防霾裝備,4D動感駕駛模拟器,拉杆箱式便攜折疊電動車,等等。

孩子們在每一個高科技産品面前都駐足良久,積極動手參與活動,最後獲得一本“科技周護照”,上面蓋了許多小印章。俊俊和锴锴回來時可開心了!

在科技活動周,我們還獲贈了《走進博物館》一書。之後半年,我和先生按照書中指引,帶着兩個孩子逛了很多博物館,大開眼界。

每參加一次科技活動周、參觀完一座博物館,我就會買些相關主題、适合兩個孩子年齡的科學書籍,進行拓展閱讀。孩子們先有了真實體驗,再閱讀起科學書籍就會印象深刻,也更容易理解書中的科學知識。

在挑選科學書籍時,我特别喜歡帶有小實驗内容的。這樣,我和孩子們不僅可以一起讀書,還能根據書裡的步驟一起動手做實驗……讓孩子們在閱讀和玩耍中,輕松地學習科學。

親愛的朋友們,帶着孩子做起來、看起來、玩兒起來吧!讓孩子從觸摸和體驗中真正愛上科學!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