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是一個堅定不移的AT擁趸者,對全新切入市場的雙離合完全不Care,甚至偏激的我認為那就是企業為了套用消費者的産物。
但随着碳中和的提前到來以及新四化的不斷推動,AT在企業中的分量越來越低了。
過去三年我試過的很多新車,都已經不再标榜自己使用多少檔位,血統多麼尊貴的AT變速箱,更多企業在傳播方向上開始發生了新一輪的轉變,對動力系統的介紹,他們會更多傳播多麼出色的傳動效率,在這種傳動效率上,整車油耗能降低多少。
尤其是自主品牌,目前都有自己成熟的雙離合變速箱技術儲備。
從嚴重依賴外資進口AT變速箱到現在完全自産自銷雙離合變速箱,中國品牌集體擺脫外資品牌的束縛,大概也就是三年時間。
過去三年,長城自主研發的DCT雙離合變速箱迅速完成了百萬銷量,夯實了核心技術儲備能力,解決了變速箱被人扼住喉嚨的尴尬情況,我們能看到的是,不僅僅長城擺脫了AT變速箱的束縛,長安、吉利等擁有強勢技術儲備 中國自主品牌,也成功的完成了雙離合變速箱的突破。
早些年的雙離合變速箱,技術的确不成熟。
這個“早”,時間追溯到8年前甚至更早,大衆以及一票合資企業拿出了換擋速度更快的幹式雙離合變速箱,但結構上的缺陷導緻了這種結構的變速箱非常不适合市區行駛。
産業結構的升級,将雙離合産業集體從幹式變成了濕式,可靠性更好,同時結構的優化讓它的傳動效率也有着非常明顯的拉升。
當下主流的雙離合變速箱有着能夠媲美AT變速箱的實力,一方面是可靠性,另一方面是更好的傳動效率,這帶來了更好的油耗表現。
一般來說,出色的雙離合變速箱能夠在保證可靠性的基礎上,傳動效率能夠達到95%左右,而AT變速箱則普遍在80%左右,相差有點大的傳動效率決定了動力傳輸的直接性。
目前雙離合變速箱也能把平順性做的很好,起步、換擋時的體感傳輸非常出色,事實上隻要技術儲備足夠,經驗到位,那麼量産一個平順、可靠、經濟耐用的動力系統并不難。
AT變速箱的優勢就是液矩帶來的可靠性,但這也使其傳動效率更差,不過目前AT在硬派越野車領域,仍然有着難以被颠覆的地位,逼近雙離合無法适應動辄超過500牛米扭矩的較高扭矩。
AT未來的市場份額還會更小,原因是其無法更好的适應新四化轉型下,對油耗更低的要求,同時在匹配小排量發動機以及輕混系統的要求下,AT也沒有CVT跟雙離合變速箱的固定優勢。
後兩者天生高傳動效率以及出色的匹配能力,決定了AT在未來的主流市場中,見面的次數會更少。
雙離合的問題在于可靠性,隻要企業做好惡劣情況下長期的耐久性以及穩定性,雙離合未必不能超越AT變速箱。
尤為關鍵的是,産業結構在變,中國自主品牌掌控15萬以下市場命脈,而目前的技術方向,就是以雙離合為主導的發展趨勢,目前熱銷國産車基本上都是成熟的雙離合變速箱。
經濟、可靠、快速、高效以及低成本,都是AT變速箱所沒有的優勢。而随着越來越多人接觸到DCT雙離合變速箱,對于這一類變速箱的看法,也在快速的發展變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