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車廂裡,坐着不少拖着行李、帶着大包小包的乘客們,他們的目的地很明确:火車站。
圖說:上午10點53分,一位前往虹橋火車站的老年乘客向記者展示手寫在紙上的車票信息。本文圖片均為記者柏可林攝影
今天(5月22日),上海軌道交通3号線、6号線、10号線、16号線恢複運營。其中,10号線與3号線分别停靠虹橋火車站與上海火車站這兩個抵離上海的主要通道。
地鐵站内,喇叭中熟悉的聲音傳來,乘客的交談聲、手機信息提示聲也偶有響起,車廂裡恢複了一些往日的人氣。
“我住郵電新村,看到10号線開通馬上買票回來”
劉師傅是上海人,今年64歲,2019年退休前是上海一家大型超市總部的工作人員。
疫情期間他一直住在杭州富陽,“退休沒什麼事做,去年底一個加盟商請我去杭州幫忙指導,之前那邊封控回不來,就一直住到現在。”
前天在手機上看到上海5月22日起地鐵10号線恢複運營的消息後,他連忙購買了今天第一班從杭州東到上海虹橋的火車,并計算時間去檢測點做核酸,“有了24小時核酸,就更放心了。”
圖說:劉師傅的核酸證明。
“我就住在郵電新村,10号線下來走5分鐘就到了。”劉師傅的身旁放着大包小包,在空蕩的車廂中非常引人注目。
幾個月不在上海,又是地鐵恢複運營第一天,劉師傅說自己出發前心裡還在嘀咕“不知道會不會很複雜。”
不過,當坐在疾馳的地鐵上和記者說起從火車站走進地鐵站這段路時,他脫口而出“絕對方便”,“一下高鐵列車門,就有工作人員在站台舉着牌子,出站口也有人指引乘坐10号線怎麼走。”
其實,劉師傅早有回家打算,但是之前從火車站回家的交通不太方便,所以一直觀望着,“主要是放心不下孩子,他一個人住,我太太在普陀照顧丈母娘。”
劉師傅的兒子今年25歲,“年齡大了,有些事也不願意和我們說,問他情況怎麼樣,就說沒問題。”
孩子告訴他,居委有發大米、蔬菜、油,還有鹽水方腿等等。盡管疫情期間并沒有發過自己生活近況的照片或者視頻讓父親稍稍安心,但是一句“鹽水方腿”讓從事超市行業的劉師傅舒了口氣,“小孩編不出鹽水方腿的,現在上海人家也就做土豆色拉的時候會買。”
不過,劉師傅前一天還是在杭州的超市裡采購了一些蔬菜、水果和餅幹零食,“萬一回家不能出門也不擔心了”。
圖說: 劉先生展示自己昨日在杭州購買的物資。
劉師傅身旁的4個包裡,3個都裝滿了吃的,還有1包是去年冬天帶去杭州的衣服,“我已經扔掉很多了。”
“下一站,郵電新村站。”聽到地鐵裡的廣播聲後,劉師傅站了起來,先是背上了雙肩包,随後一個肩膀挎上有着長背帶的包,兩隻手再各拎着一隻包,走向近半年未回的家。
圖說:劉師傅背着大包小包回家。
“之前來醫院看病,都是從甯波開車過來”
拖着一個行李箱,胡師傅從10号線虹橋火車站進站,看見閘機旁的記者,他從褲兜裡掏出一張折疊起來的紙,展開後焦急地問道“這裡是不是能換乘6号線。”
圖說:胡師傅從地鐵10号線上海虹橋火車站入站。
胡師傅患有胰腺癌,今天坐火車從甯波到曙光醫院東院看病。“女兒早就幫我預約好了,今天正好地鐵開通,她幫我寫了怎麼換乘,到了以後有人會接我。”
圖說:胡師傅女兒手寫的地鐵換乘信息。
2年前,58歲的胡師傅屢次感覺腹部疼痛,并未太在意,一次偶然的檢查發現罹患了胰腺癌。
“在民間,胰腺癌被我們稱為‘癌症之王’。”談起自己的疾病,胡師傅并不避諱。
圖說:胡師傅查看10号線線路圖。
發現患癌以後,胡師傅一直在曙光醫院看病,但疫情前一直是家人從甯波直接開車送來上海的,“這也是我第一次在上海坐地鐵,怕坐錯。”坐上地鐵後,胡師傅便給女兒打電話報平安。
前一陣,胡師傅的肚子又痛了,連忙聯系主治醫生。這次到曙光醫院看病前,他已經和醫生在微信上做過溝通了,“這個醫生人很好,這段時間一直關心我的病情,還跟我說來醫院要準備哪些材料,治療也是提前預約好的。”
圖說:醫院入院證明。
一個人獨自來上海,胡師傅說女兒在甯波也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來了上海後回家也要隔離,“這樣她的生活就不方便了,我在醫院請一個護工照顧一下就好了。”
“幸虧地鐵開通了,否則我從火車站去浦東要麻煩很多啊。”胡師傅戴着鴨舌帽與口罩,交談中很平靜,臉上也一直看不出有什麼表情,但當他談到“自己的肚子一直很疼”時,眼睛紅了。
“感覺離正式複工也不遠了”
中午時分,地鐵裡的人漸漸多了起來。在3号線上,不少人拖着行李箱趕乘上海火車站發出的列車,也有乘客輕裝上陣,拿着手機記錄窗外的城景。
圖說:3号線上,一名女乘客用手機拍攝地鐵車廂内的景象。
3号線是上海的第一條高架軌道交通線路,不僅串起了徐彙、長甯、普陀、靜安、虹口與寶山6個區,其中部分線路位于地面區間及高架區間,令車廂裡的乘客有機會在封控多日後遠眺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風光。
未及留神,車窗外的摩天輪已在視線中——飛奔登場,又轉眼呼嘯而去。
圖說:小孫眺望遠處的風景。
23歲的小孫來上海一年多,他從上海火車站上車,随身隻帶了一部手機和一串鑰匙。“我2個多月在家裡沒出來了,今天得知地鐵開通,出來散散心,我想離大家正式複工也不遠了。”
走上3号線的列車車廂,小孫站着倚在門邊,面向車窗外,喇叭裡三聲“滴、滴、滴”的提示音響關門後,一場一時興起而又期盼已久的旅程就這樣拉開了帷幕。
小孫說,他記得畢業後剛到上海時,第一站就是上海火車站,“那個時候熙熙攘攘的人,找個出口我都暈頭轉向,不像現在,熟門熟路的。”
找到工作後,小孫在附近租了房,他發現或許是交通樞紐的原因,這裡的餐飲店、超市非常多,“我自己不怎麼做飯,都是去店裡或者叫外賣,東西也不貴。”
圖說:小孫眺望遠處的風景。
沒有目的地,小孫就準備這樣倚着把手看着車廂内不相識的乘客,以及車窗外靜默而立的城市景觀……
窗外的景象從眼前快速滑過,稍縱即逝,還沒在心中默念完遠處的廣告牌,一座座各式各樣的鋼筋水泥又羅列密布于沿途……(東方網 陳麗娜 柏可林)
來源: 東方網·縱相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