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圖書館的九盞燈

圖書館的九盞燈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29 13:37:36

圖書館的九盞燈?圖書館的燈點亮城市的夜,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圖書館的九盞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圖書館的九盞燈(圖書館的燈點亮城市的夜)1

圖書館的九盞燈

圖書館的燈點亮城市的夜

——成都圖書館實施超長延時服務

光明日報記者 周洪雙 光明日報通訊員 曹宇陽

下班後走進圖書館,在知識的海洋裡徜徉至深夜,還可以參加豐富多彩的閱讀體驗活動,感受“圖書館奇妙夜”;閑暇時走出家門,在遍布各處的“城市閱讀美空間”讀幾本好書,靜下心來,充實自己;在圖書館打烊前沒閱讀完的書,隻需手機掃碼便可借閱回家……成都公共圖書館不斷延長服務時間,不斷拓展服務内容,讓成都市民的夜間生活多了一份文化的味道。

圖書館和書店是城市的文化之光。成都通過延時開放公共圖書館、開展夜間閱讀體驗活動、打造24小時街區自助圖書館、依托實體書店建設“城市閱讀美空間”等舉措,構建起覆蓋城鄉社區的15分鐘閱讀圈,營造全民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讓書香成為這座城市最彌久的味道。

延長開放時間,圖書館成為群衆的深夜書房

盛夏時節,成都天府藝術公園蟲鳴四起。三三兩兩的市民在夜色中,穿湖而過,步入成都圖書館主題分館——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開啟“圖書館之夜”。

今年剛畢業入職一家傳媒公司的任婷婷在熟悉的靠窗位置坐下,翻開了一本營銷策劃方面的書。“可以在圖書館待到晚上十點,真是太好了。”任婷婷白天工作,晚上“充電”,夜色中搖曳的綠植能讓她放松下來。

為滿足公衆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成都圖書館自6月1日起實行超長延時服務,除每周一例行閉館外,其他工作日延時至22時閉館、節假日及周末延時至23時閉館,成為全國延時開放時間最長的公共圖書館。

數據顯示,每天下午5點以後進館的讀者中,超過一半是年輕人。延時服務,正好滿足了“任婷婷”們的需求。

成都圖書館的數據顯示,延時服務推行前三天,每天下午5點後進館人數從最開始的600餘人,一路遞增,到周末時超過1500人。一個多月來,數萬讀者在夜間走進圖書館,成為夜晚延時服務的體驗者和受益者。

“延時開放服務是對圖書館功能的深度充分挖掘,其實用性、便民性更拉近了圖書館與公衆的距離,是公共圖書館創新服務方式、完善服務供給的一項重要舉措。”成都圖書館館長肖平介紹,為了滿足更多讀者的需求,成都圖書館還将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基礎上,動态增加入館名額,讓更多人樂享夜讀之妙。

國家公共文化志願者專家庫成員、中國圖書館學會創意分會副主任委員譚發祥認為,成都人口基數大、文化素養高、閱讀需求強,同時地鐵公交發達、集聚效應明顯,特别是年輕人知識需求呈快速增長态勢,在公共圖書館開展超長延時服務恰逢其時,也是知識服務的再延伸。

延伸服務内容,豐富群衆夜間文化生活

延時服務并非僅僅延長開放時間,成都圖書館還通過開展閱讀體驗、閱讀消費、閱讀交流等活動,延伸閱讀服務,豐富夜間閱讀生活,打造城市文化新品牌。

6月1日,國際兒童節當晚,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少兒閱讀中心内舉辦了首場“圖書館之夜”閱讀推廣活動——“探索科學奧秘,暢享智慧空間”數字體驗活動,通過“知識普及 現場體驗”的方式,普及少兒閱讀中心數字設備和數字資源使用方法,并讓小讀者借助書籍、網絡等資源,搜集科普資料,繪制科幻主題畫。活動異常火爆,參加活動的小讀者和家長把房間擠得滿滿當當。

成都圖書館在6月開展的18場活動,有11場為夜間活動。“掌上非遺”成都面人專場、旗袍秀等活動和“我有新詩何處吟——杜詩的音韻之美”等系列講座,受到讀者熱烈追捧。

“升級延時服務,不單單是服務時長的變化,而且是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探索創新夜間延時服務新模式,有效培育夜間文化體驗和消費新場景。”在肖平看來,走進圖書館享受閱讀之樂,将成為越來越多成都人的生活方式,随之掀起的夜間文化生活新風潮,也将成為一道新的風景線。

延時服務的内容越來越豐富,服務方式也越來越“智慧”。

打開手機,對準書名頁的條碼掃一掃,不到10秒就能輕松完成一本書的借閱。手機上的移動圖書館,可實現自助借書、續借和查詢功能,在這裡,每一位讀者都是圖書館管理員,整個圖書館成為讀者自己的大書房。

在有聲讀物區域,不同類型書籍按照“IT科技”“外語”“情感故事”等分類展出。讀者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内容後,戴上耳機,打開手機掃一掃牆上的二維碼,輕柔的閱讀聲配合着舒緩的音樂流出,書香世界就這樣跳動在耳畔。

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仿佛一個智慧圖書館的“試驗場”,帶給讀者更便捷、更沉浸的閱讀體驗,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進公共圖書館,感受智慧閱讀的樂趣。

延展服務範圍,把公共閱讀空間送到群衆身邊

由成都市全民閱讀活動指導委員會辦公室聯合電子科技大學共同完成的《2021年成都市全民閱讀指數報告》顯示,成都市2021年“城市全民閱讀綜合指數”總分為94.65(百分制),全民閱讀氛圍濃厚。

這樣的成績,一方面得益于成都擁有超過3600家實體書店,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城市閱讀美空間”、鄉村圖書館亮相,城鄉一體、區域均衡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構建起覆蓋城鄉的“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

2018年世界讀書日,一個名為“城市閱讀空間”的生活美學體驗項目在成都投入試運行,成為公共圖書館的有益補充,後來更名為“城市閱讀美空間”。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城市閱讀美空間”從實體書店等公共文化空間生長起來,成為“群衆身邊的圖書館”。

成都市金牛區曹家巷東周社藝文美空間,是一個集閱讀休閑、藝術體驗及文化交流于一體的公共空間,區圖書館及文化館也在此設立分館。目前,該處擁有圖書2500冊,已面向市民免費開放。同時,它通過培育領讀、聲音書館、讀讀杜詩、楊紅櫻愛心書屋等文化品牌,打造了一系列全民閱讀新場景,讓市民享受閱讀與藝術的樂趣。

位于成都龍泉驿區同安街道紅旗村的新見·書山圖書館,是龍泉山上首家“森林圖書館”,館内藏書約25000冊,涵蓋農業種植、養殖、文學、科技、養生等多個領域,書籍可與成都圖書館各個點位通借通還。這裡已成為當地村民學習“充電”的研習所,平均每天有近200人到訪。

截至2021年年底,成都品牌化運行的“城市閱讀美空間”已增長到88個,實現全市23個區、市、縣全覆蓋。目前,大多數“城市閱讀美空間”服務時間均開放到22時,遍布全市各地的“24小時街區自助圖書館”,也能滿足市民24小時借還書的需求。

在城市、在鄉村,成都不斷升級“閱讀 ”創新服務,根據群衆需要不斷優化服務時間和内容,讓公共閱讀服務走出圖書館,走近群衆,讓這座城市的書香味道越發濃郁。

《光明日報》( 2022年07月18日10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