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是一種物理現象,人耳聽到後的感受則是一種心理現象。人耳具有分辨聲音的強度、音調及音色的能力,還能夠分辨出聲像的方向和深度,并感受到空間感及縱深感。
二、人耳聽覺特性和有關問題人耳的結構:外耳、中耳、内耳、骨傳導
三、聽覺範圍
最高最低頻率可聽極限一般地,青少年20~20KHz,中年30~15KHz,老年100~10KHz。
最小最大可聽極限人耳有一定的适應性,常人上限為120dB,經常噪聲暴露的人有可能達到135~140dB。下限頻率與頻率有關。
最小可辯阈(差阈) 聲壓級變化的察覺: 一般是1dB 3dB以上有明顯感覺 頻率變化的察覺: 一般是3%,低頻時3Hz。
四、聽覺定位人耳判斷聲源的遠近比較差,但确定聲源的方向比較準确。
人耳判斷聲源的方位主要靠雙耳定位,對時間差和強度差進行判斷。
人耳的水平方向感要強于豎直方向感。
通常,頻率高于1400Hz強度差起主要作用;低于1400Hz時,時間差起主要作用。這就是人為什麼對蚊子的定位比較準而對電話鈴聲的定位比較差的原因。
五、人耳特性哈斯(Hass)效應
人耳有聲覺暫留現象,人對聲音的感覺在聲音消失後會暫留一小段時間。
如果到達人耳的兩個聲音的時間間隔小于50ms,那麼就不會覺得聲音是斷續的。
直達聲到達後50ms以内到達的反射聲會加強直達聲。直達聲到達後50ms後到達的“強”反射聲會産生“回聲”——哈斯效應。
根據哈斯效應,人耳在多聲源發聲内容相同的情況下,判斷聲源位置主要是根據“第一次到達”的聲音。因此,劇場演出時,多揚聲器的情況下要考慮“聲象定位”的問題。
掩蔽效應
人耳對一個聲音的聽覺靈敏度因另外一個聲音的存在而降低的現象叫掩蔽效應。
聲壓級大的聲音掩蔽聲壓級小的聲音。
低頻聲對高頻聲的掩蔽作用大。
先發出的聲音掩蔽後發出的聲音。
雞尾酒會效應
“雞尾酒會效應”,就是在紛亂的酒會現場,人們照樣能聽出其中某個人的聲音來。人耳的這種功能是與人的心理需求有關,當人把注意力相對集中于某一說話内容,而忽略或不去理會(不注意)掩蔽聲的存在時,人耳在噪聲中分辨信息的能力便大大提高。
如我們聽交響樂時,把精力與聽力集中到小提琴演奏出的聲音上,其它樂器演奏的音樂聲就會被大腦皮層而抑制,使你聽覺感受到的是一單純的小提琴演奏聲 。
回音壁效應
在某一個特定的聲場環境中,視覺看不到音源,而聽覺卻能聽到聲音,這是聲波傳播過程中經多次曲射反射作用的結果。這種現象叫回音壁效應。
北京天壇公園裡的回音壁,在環形牆的另一端說話,他人可在看不到發聲人的另一端牆下聽到講話的聲音,就是這種效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