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系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他與韓愈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他21歲時進士及第,唐順宗時,因參與“永貞革新”,與劉禹錫等八人一起被貶谪至外地。
柳宗元一生有作品達600餘篇,其中文章的成就大于詩。他的文章有論說文、寓言、傳記、遊記等等。詩詞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等。
《小石潭記》是他的遊記散文代表作之一。
柳宗元
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直譯:
從小丘這邊向西步行一百二十步,隔着一片竹林,就聽到了流水的響聲,好似身上的環佩撞擊聲音,心中不由得喜悅起來。于是砍倒竹子,開出一條小道,走下去看見了小潭,潭水十分清冽。潭水底部是一片石頭。靠近岸邊的地方,卷曲的石頭露出水面,有的像小洲,有的像小島,有的似山岩,有的似山峰。青青的樹木,以及翠綠的藤曼圍繞着,垂下的絲縧長短不一,随風搖擺點綴。
潭中的魚兒大約有百十條,全都無所倚靠地在水中遊着。陽光下潭水清澈,魚兒的影子照在石上。它們有時呆呆地不動,忽然又迅速遊走,來來往往地,似乎在與遊人互動取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望去,溪水曲折如北鬥,蜿蜒如蛇行,且時明時暗,岸邊如犬牙交錯,看不到源頭。
柳宗元的小石潭
坐在潭邊,四周都是竹子組成的樹林圍繞,寂寥安靜空無一人。不由得感覺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令人憂傷。這裡過于凄涼冷清,不适合久居,所以記下之後離去。
一同去遊者有:吳武陵,龔古,弟弟柳宗玄,還有同去的兩個崔姓年輕人,一個叫作恕己,一個叫作奉壹。
賞析:
創作背景:柳宗元因為”永貞革新”被貶谪至外地後,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為排解内心的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山訪水。這篇《小石潭記》就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全文共分五段。
第一段:寫自己和朋友們來到小石潭的路上,以及到達小石潭後看到的全景。随着柳宗元的描述,我們面前展現了一處幽靜而又清澈的小石潭。四周以竹子綠樹環繞,潭中以石頭為底,岸邊各種形狀的石頭露出水面。實在是一個清幽的好去處。
第二段:描寫潭中的魚兒情況。作者描寫得很詳細,說明觀察得很仔細。
第三段:作者在尋找小石潭的溪水來自哪裡。因為潭水曲曲折折蜿蜒而去,所以沒有找到源頭。
第四段:遊人們坐在潭邊,感覺這裡四周被竹林環繞,雖然靜谧幽深,然而太過冷清,感覺寒氣透骨,不适合在這裡久待,于是起身離去。
第五段:寫了同去遊人的姓名,包括作者共六人。
柳宗元
本文的寫作手法:描述細緻,形容傳神,情景交融。作者描述小石潭的景色以及潭中的魚兒,石頭,還有追尋溪水的源頭等等,文筆非常生動準确,讀過之後令人難忘。
第四段寫了作者的感覺:雖然小石潭清幽甯靜,但這裡又讓人感覺凄冷和寒氣逼人,不宜久留。說明景物與作者的凄清心境形成了強烈比襯,他終是無法擺脫壓抑心情,含蓄地表露了對冷酷現實的不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