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些老北京文化已經瀕臨滅絕,甚至比大熊貓還瀕危,老北京文化的傳承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世居北京四百年的趙振華老師(網名:一把駁克槍),研究北京文化多年,去年年初以來趙老師堅持每周六晚上八點到九點,在“舊京圖說”讀者群中,為網友講北京文化。
今天“舊京圖說”為您整理的是“老北京的都城”之二十一。
主講人
主講人:趙振華,網名“一把駁克槍”。退休前從事企業管理工作40年,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在北京居住了十餘代、四百年)。受家庭熏陶,他從小喜歡北京文化,近30年來收集老北京照片一萬餘張、老北京歇後語近千句、老北京俗話近千句、老北京歌謠數百首。
為什麼真武廟建在城樓後面
上一期聊完,我給咱們兩個群的朋友們出了道題:為什麼兩座真武廟都建在了城樓後面,而關帝廟就不是?有的回答很有水平。
天津中國銀行的王先生說:明朝出征的時候,戰士們出征前要先拜一拜,确實如此。拜真武大帝!明朝主要的敵人來自北方,所以一般情況下打仗都出德勝門,所以拜北方戰神、真武大帝,這是很順路的。
一馬平川先生說:兩座真武廟都是面南背北,以示正統,這也應該是朱棣建真武廟的用意之一。确實如此,他總擔心别人認為他不正統,所以有意而為之。
但是我覺得這些還不完全(有以下三點原因)。
其一,安定門和德勝門是明初才建的,那會兒還叫北平,如果在城樓的兩側建真武廟的話,城樓的兩側,夯土的城牆,如果下大雨,把城牆上的土沖刷下來,那麼就有可能把真武廟給沖垮了。這肯定是不能在城牆根底下建真武廟的重要原因。
其二,徐達建北城牆時并沒有立即建兩座城樓,德勝門、安定門城樓不是當時砌成牆的時候,就建了城樓了。當時這兩處是豁子,是有軍人把守,又過了兩三年才建城樓,在朱棣安排建真武廟的時候,隻有城樓,沒建甕城和箭樓。廟建在城樓的外邊,城樓的外邊是一小片開闊地帶,過了開闊地帶就是護城河。護城河再往北都是土道,土道的兩旁當初還有買賣,除了一些住戶其餘的就是菜地和蠻荒野地。這樣的地方是不适合建真武廟的。
其三,朱棣把真武廟建在進城出城都能夠看到,都能夠參拜,必須經過的地方,這個地方就不應該離城樓遠,當然也不能堵着城樓,可以正對城門,不影響交通,又方便老百姓愛祭拜。所以經過這麼分析的話,在後來大家看到的真武廟所在的位置,應該就是一個最佳的位置,最合理的位置。明朝正統年間,給安定門、德勝門增建了甕城和箭樓,真武廟就成了甕城裡面,箭樓後面的建築。至于說在建甕城和箭樓的時候,對于真武廟是原封沒動,還是挪了位置,沒有看到文字記載,也不好推測。以上是我對這道題的一個解釋吧。
這期我們接着上期的結尾繼續聊,聊聊明朝永樂大帝根據政治需要在北京的安定門、德勝門建真武廟。下面我發7張照片。
1915年之後,在安定門的城樓上朝北邊拍攝的箭樓的後背,以及下面的真武廟。
1921年瑞士人喜龍仁先生拍安定門真武廟。
安定門的甕城城裡真武廟的照片,比第2張照片晚了那麼幾年拍的。
1921年喜龍仁先生拍的德勝門的真武廟。
1921年喜龍仁先生拍的德勝門真武廟的正面。
上世紀30年代德勝門箭樓南側和真武廟的照片,可以看見真武廟在甕城正中間稍微靠箭樓的後邊。
1949年,德勝門裡的真武廟毀了,能夠看到真武大帝塑像,也倒在地上了。
有一個關帝廟裡面供的是排位
下面咱們再說說北京其他7座城門裡的7座廟,之前我在群裡出過題,說北京城城門“九門十座廟,一座無神道”,是怎麼回事?這後半段絕大多數說的是關于關帝廟的事兒。這7座廟都是關帝廟,其中有6座廟供的都是關老爺的塑像,也就是有神道。可是隻有一座供的不是塑像,是一個寫有關帝聖君的牌位。那麼是哪座城門的關帝廟裡面供的不是塑像而是牌位呢?而它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1900年清朝總理衙門的大臣那桐母親去世出殡的時候走到齊化門(今朝陽門)的甕城裡邊,通過這張照片可以看到甕城西北角的關帝廟。
1909年齊化門甕城裡的關帝廟。
1933年到1945年之間,齊化門甕城的關帝廟。
1898年崇文門甕城裡面西北角的關帝廟。
1870年1870年宣武門甕城東北角的關帝廟。
1922年左右阜成門甕城東北角的關帝廟。
1921年瑞典人喜龍仁拍的西直門甕城東北角的關帝廟
從照片我們非常清楚地看到,朝陽門不是那座沒有神道的城門,唯一沒有神道的城門是東直門。根據我的研究,明朝永樂年間在城門下面建關帝廟,第一座建的就是東直門旁邊的關帝廟。永樂年間不叫東直門,那時候還叫崇仁門。
按當時的設計建這個廟,廟裡供的是牌位。建完東直門這座關帝廟之後,才後來陸續的在其他的城門旁邊陸續的再建的其他的關帝廟。我認為在後來又建其他關帝廟的時候,朝廷可能覺得那會兒的老百姓基本上都是文盲,對牌位上的字并不認識,這樣就擔心起不到讓老百姓給關老爺磕頭的作用。
在建關帝廟的時候,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已經問世且流傳了。這時候的關老爺的形象卧蠶眉、丹鳳眼、面如重棗,應該說是深入人心了。所以如果供關老爺的塑像,就肯定是既形象又直觀,就不會被人給搞錯了。所以在後來的6座廟就都改成了關老爺的塑像了,為了讓大家知道燒香磕頭,供奉的是誰,要向誰學習。
下面發4張東直門的照片。
乾隆年間手工繪制的東直門的平面圖,通過平面圖倒是可以清楚的看到甕城的西北角,甕城裡的西北角是當時的關帝廟。
一般供桌上擺的靈牌。我懷疑東直門的關帝廟是在建1915年環城鐵路的時候拆的。
1916年和1921年分别拍的東直門,在遠處能看到東直門外的水塔。
上一期我詳細分析了永樂大帝在北京城的北邊建兩座真武廟的目的,那麼除了建真武廟,他為什麼還要在這7座城門旁邊都建關帝廟,供奉關老爺?我認為這還是朱棣為了治國安民所采取的一個措施。
關老爺是誰?關老爺就是關羽,關雲長,是中國曆史上确實曾經存在過的,在三國時期的一位武将,關羽是以忠義千秋,亘古一人而聞名于世的。後來道教把關羽給神話了,封為了關聖帝君。說關老爺是以神武善戰,協天護國、扶正保民、驅邪除惡而聞名于世的。在朱棣南征北戰期間,就流傳出了關老爺助他一臂之力的故事。當初朱棣當了皇上之後,他還堅持親自帶兵遠征北方,遠征漠北。傳說是有一次朱棣和蒙古打仗得勝之後返回的路上迷路了。
不知困了多久,天昏地暗,大家又渴又餓又急,就這個時候,天上顯現出了一位天神,卧蠶眉,丹鳳眼,手中是一把青龍偃月刀,大家一看這肯定是關老爺。關老爺在天空中手指前方,帶領着朱棣以及大部隊向前走。朱棣趕緊參拜,然後帶着軍隊按照天神的指引,走出了沙漠,脫離了困境。
朱棣回到北京之後,有大臣禀報說在皇上遠征打仗的時候,每天在麗正門外的關帝廟旁邊,都會來一匹白馬,說這匹白馬沒人騎着,也不吃不喝,可是氣喘籲籲,渾身是汗,天天如此。皇上班師回朝之後,就再也沒見着這匹馬了。朱棣一聽聞之大喜,說這一定是天上關老爺騎的那匹神馬。于是朱棣就命令工匠,用漢白玉雕刻了一匹馬的塑像,放在了麗正門外關帝廟的門前,予以祭奠。
下面發5張照片。
正陽門的甕城裡面,關帝廟裡的白馬的塑像,不是門外面漢白玉的馬,而是關帝廟裡面正殿裡的那批白馬的塑像。(門外漢白玉的石馬在清末到民初,1910年到1920年期間,這石馬丢失,不知道是誰給毀了,還是給運到哪去了。)
1910年前門甕城裡面關帝廟的照片。
1920年左右,前門的關帝廟,甕城已經拆了。
關帝廟正殿裡
大殿裡面關老爺的塑像,可以看得見在關老爺的塑像的前頭還擺着一個牌位。
朱棣當了皇上之後,又有關老爺、關帝聖君保佑他、協助他坐江山。他當皇上就應該是上天的旨意,不容置疑。朱棣當皇上就非常之名正言順了!在北京的7座城門旁邊建關帝廟。除了這個原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教化京城的老百姓。朱棣要把關羽樹立成老百姓生活中的榜樣,希望所有的老百姓都像關羽那樣的為人處世。那麼,老百姓之間的人際關系就改善了,生活秩序就穩定了,社會風氣也就好轉了。這麼一來朱棣作為皇上也就踏實了,也叫穩坐江山了。
除了這些,我覺得朱棣之所以在京城建那麼多的關帝廟,把關羽确定為老百姓學習的榜樣,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北京曾經做了100多年的元朝的國都,由蒙古人統治管理了100多年。永樂大帝擔心會不會有人還留戀元朝,恢複元朝的統治?關羽則“降漢不降曹”,一心忠誠于漢朝。朱棣就希望老百姓通過向關羽學習,誠心誠意的忠誠于朱棣這位漢族的皇上,讓那些留戀元朝的人轉變觀念,不再和他二心了,這樣政權就穩固了,天下就太平了。
後世還有很多位皇帝都借助關羽的聲勢,關羽的忠義來維護自己的統治。
比如萬曆四十二年,明神宗朱翊鈞就封關羽為三界伏魔大帝,派司禮監的太監李恩齊,捧着九旒冠,玉帶、龍袍金牌、和牌書送往正陽門的關帝廟且頒布天下;
康熙大帝曾經自稱是劉備轉世。關羽曾經是他的二弟,并且說關老爺曾經多次保護他,且對關羽一再加封,要求滿朝文武大臣向關羽學習,對自己忠貞不二。
道光皇帝又給關羽加封了一26個字的封号,“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這是曆朝曆代給關老爺加封号最長的。
光緒帝是參拜關帝廟次數最多的皇帝,根據文字記載光緒皇帝在位期間,曾經先後64次到正陽門關帝廟參拜燒燒香。
今天我想再給大家留道題,供大家茶餘飯後想一想。
上次的問題是為什麼兩座真武廟建在箭樓的後邊,和那7座關帝廟不一樣?今天出的題是為什麼7座關帝廟都建在城樓的下面,而不像兩座真武廟建在箭樓的後邊,或者建在其他的地方?請大家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