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得益于父親的遺傳,從小就對電子産品充滿了好奇,不過年少時家境貧寒,所以也少有機會接觸一些新潮的玩意,直到大學畢業後,有了自己的第一台電腦,便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開啟了折騰之路……
剛開始的折騰,隻是埋頭自顧自的玩,後來發現論壇裡大神衆多,說話又好聽,品味又高,于是便注冊了賬号,開啟了分享之路……
分享是需要拍攝設備的,單反是土豪的玩物,而那個年代很少有可以拍照的手機,所以入手了人生中第一台卡片機……
一路走來,不知不覺14年已經過去,當年的硬件BBS已經所剩不多,新型的自媒體強勢崛起。随着社交媒體方式的變化,本人的拍攝設備也換了好幾台,在此過程中,沒有風起雲湧,沒有波瀾壯闊,但這些拍攝設備實實在在的見證了一段平凡的曆史,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吧。
二、曬曬那些裝備
第一套設備:Nytech洋垃圾 2G SD卡,入手地點:某寶,使用時間:2006-2010。
入手這台相機時,本人才上班第二年,當時單反是天價,稍微好點的卡片機也要2000多,而本人的工資隻有1250元,為了省錢,500多入手了這台所謂的德國外貿洋垃圾Nytech。這台相機和現在的手機比,自然是全方位的落後,但在當時,其拍照性能還算可以,唯一的缺點就是費電,基本上50張照片就得換電池,為此我買了4節5号充電電池輪番伺候。
此相機大緻卒于2010年,當時單位上有一項調查工作,需要上門一家一戶的收集資料,由于沒有便攜式複印機,所以就用這台相機翻拍資料,誰知拍着拍着就挂了。去年搬家時媳婦突然又翻出了它,媳婦想扔掉,我說留着吧,怎麼說也是一段曆史的見證,于是就被我留了下來。
第二套設備:奧林巴斯 VG-110 東芝8G SD卡,入手地點:某寶,使用時間:2011-2012。
第二台相機還是卡片機,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了,某寶的購買記錄還在。
包裝盒也還在。
這台相機比起第一台相機,雖然畫質上提升不大,但用起來省心多了,一個是體積小,比現在的手機都要小不少,出門時口袋裡一裝就能走;二是省電,充一次電能拍幾百張照片,終于不用擔心拍着拍着突然沒電了。
即便是後來入了單反,我出門時依然喜歡裝着它,因為它實在太輕巧了,不過後來這台相機逐漸淪為兒子自拍的玩具。終于,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它被兒子摔在地上,鏡頭都摔歪了,由于當時有了單反,我也懶的修了,便将它收起來了。
有了相機,自然得配SD卡,第一台相機的SD卡不知道壞了還是哪裡去了,所以沒法曬了,不過第二台相機的卡依然健在。這是一張東芝的8GB SD卡,按今天的标準來看,速度确實慢了點,但用來拍低碼率的照片還是沒問題的。
第三套設備:尼康 D90 18-105鏡頭 35 1.8G鏡頭 金士頓 32G TF轉SD卡,入手地點:某寶,使用時間:2012-2020。
這是迄今為止我用的最久的一台相機,從2012年入手至今,不知道拍了幾萬張照片了,除了中途(2014年)原電不耐用換了品勝的電池外,再基本沒出過啥問題。我有幾個機友,是在同時期甚至稍後的時候入手的賓得K30,結果現在挂的沒幾個了。
這台相機的原包裝也在,不過在床底下了,懶的翻了,反正包裝盒也沒啥看頭。
這台相機本來配的是18-105鏡頭,後來覺得拍照不夠銳,就換了35 1.8G定焦鏡頭。35 1.8G鏡頭大概是在2016年入手于易迅,然而現在鏡頭還在,易迅卻已經不在了,真的有種物是人非的感覺。
這台相機用的比較狠,正面右側有個墊子都掉了,不過這并不影響使用。
其實這台相機配上18 3.5G定焦鏡頭也不算笨重,拍照片也還可以,不過現在畢竟是視頻自媒體時代了,而它的720P 25幀的視頻參數的确有點跟不上時代了。
伴随尼康D90的,是一張金士頓的32G TF轉SD卡,這張卡入手時間晚于相機,但使用時間應該超過5年了,到現在依然杠杠滴,雖然拍視頻容量有點小了,但拍照片還是綽綽有餘的。
第四套設備:索尼A7M3 SEL24 105G鏡頭 金士頓 256G 綠卡 金士頓 256G 紅卡,入手地點:某東,使用時間:2020至今。
突然不知怎麼的,視頻就開始火了,尤其是短視頻更是火的一塌糊塗。作為一個愛折騰愛分享的玩家,雖然本人已變成一枚油膩大叔,但并不甘心就此被時代淘汰,便咬牙入手了B站UP主用的較多的索尼A7M3,機身 鏡頭 SD卡,花掉我2W多,還是挺肉疼的。
第一次用這麼貴的設備,心裡還是挺激動的。盡管本人拍了十幾年硬件,攝影技術沒啥長進。
由于相機沒法自己拍自己,所以以下關于索尼A7M3和金士頓 256G 綠卡的照片都是D90拍的。
相機附贈了一個包,做工還不錯,但我不喜出門,用到它的機會并不多。
鏡頭采用單獨的包裝。
微單的機身确實很小巧。
換個角度看看。
索尼的操作按鈕也很簡單,基本上我沒看說明書,就從尼康的套路無縫銜接過來了。
SEL24 105G鏡頭,其實微單用變焦鏡頭會失去便攜性,但當時網上好多人說這個鏡頭拍照視頻兩相宜,權衡之下便入了它,反正我出門少,重就重吧。
鏡頭和機身合體,看起來還挺霸氣。
換個角度看看。
機身自帶2個SD卡槽,基本上兩張256G卡插滿,就算你不睡覺,也足夠你随便拍視頻了(4K視頻除外)。
SD卡是和相機一起入手的金士頓 256G 綠卡,按照某東的宣傳頁面,這卡能達到讀速100MB/s,寫速85MB/s。視頻自媒體時代,對于相機存儲的需求既要考慮容量,又要考慮速度,要不然速度太低,錄制高碼率的視頻會卡殼的。
SD卡的包裝很簡單,塑封 硬卡紙設計,拆開就無法複原了,估計是金士頓看假貨太多,故意設計成這樣,以便于防僞。
背面是産品的一些參數信息。
卡的貼紙顔色是綠色,所以我習慣性的叫它小綠卡。
背面一覽。
測試一下,讀取98.65MB/s,寫入87.29MB/s,和标稱值很接近,而且這是我用了3個月後測的結果,如果剛入手時就測,成績會更高。
我本來以為256G SD卡夠我随便揮霍了,誰知道這才過了幾個月,這張卡就快滿了,就這我還沒敢開啟4K模式拍攝。
正好金士頓又推出了速度更快的紅卡,支持8K視頻拍攝,為了4K,也為了速度(其實是為了嘗鮮),便入手了一張。考慮到一顆電池不夠用,同時又入手了座充和備用電池(以下圖片換回A7M3拍攝)。
綠巨能的座充和電池,其實想買品勝的,畢竟尼康D90上那塊品勝電池用了6年了,現在依然電力強勁,但某東沒有自營的品勝A7M3電池賣,所以就入手了綠巨能,這個牌子我以前沒用過,也不知道好壞,這次純屬當小白兔。
再看SD卡,金士頓 V90極速版,這卡價格還是比較貴的,不過個人感覺這個高速讀卡器占了不少比例。
産品依然采用塑封 卡紙形式包裝,隻能一次性使用,拆開後無法複原,大大增加了仿冒的難度。當然,為了保險起見,個人更建議在某東自營入手。
背面是一些參數信息。
拆開卡紙,露出了塑料殼子。
先看SD卡,從外觀看,這張卡和别的SD卡差不多,貌似也沒啥特别之處,不過這張卡可是支持UHS-II和V90标準的,其超高的速度就是它的優勢。
背面采用了UHS-II标準的雙排金手指,大大提高了傳輸速度。
和普通SD卡對比一下。
自帶的UHS-II高速讀卡器,從外觀看,這讀卡器貌似也是平平無奇。
不過其内部也是雙排針腳,目前UHS-II SD卡隻有配合UHS-II讀卡器才能完全發揮出性能優勢。
讀卡器采用USB3.0接口,保證了高性能SD卡的傳輸帶寬。
将用過的四張SD卡合個影,雖然大家的外觀都差不多,可性能上的差距就大了去了。
測試一下看看,從速度來看,第1張卡明顯落伍了,别說是拍視頻了,拍一些高碼率的RAW格式圖片都很吃力;
第2張卡拍照片尚且夠用,但高速連拍肯定不行,至于視頻,也隻能拍低碼率的;第3張卡代表着目前SD卡的主流性能,無論是拍照還是視頻,都能應付;第4張卡代表的是極緻性能,适合喜歡嘗鮮的發燒友和極客使用,對普通玩家來說略微有點超前,不過等到4K乃至更高分辨率的視頻普及後,此類卡就會成為常态。
至于索尼A7M3的視頻拍攝效果,大家看我之前發的視頻吧,當時由于疫情,兒子還沒開學,所以就拉上他一起拍了(搞機事業後繼有人?)
視頻點擊這裡
反正個人感覺視頻的畫質一般,因為本人白天要上班,晚上拍的多,在沒有沒攝影燈的情況下,晚上隻能靠拉高感提高亮度。有個機友噴我說:你這還不如手機拍的。
不如就不如吧,畫質啥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善于分享的心。
三、總結
對于我等上班族來說,搞自媒體隻是一個業餘愛好,不過經過這麼多年的折騰,也算是見證了互聯網的興起和社交媒體的巨大變化,在此過程中,科技力量的推動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光從這十來年拍攝和存儲設備的變化就能窺見一斑。
将來科技怎麼發展,我們也無法預料,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我們一定要保持這種活到老學到老的勁頭,這樣才不會被時代抛棄。
這是一個偉大而美好的時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