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彙新産品故事?從一個資不抵債的内陸小城肉聯廠,蛻變為跨國公司,雙彙集團曆經30多年,走出一條“河南雙彙—中國雙彙—國際雙彙”的發展之路,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雙彙新産品故事?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從一個資不抵債的内陸小城肉聯廠,蛻變為跨國公司,雙彙集團曆經30多年,走出一條“河南雙彙—中國雙彙—國際雙彙”的發展之路。
回首過往,雙彙集團董事長萬隆不禁感慨:“雙彙的發展得益于改革,成就于開放。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的雙彙。”
改革創新
“1984年,國家取消了生豬統購統銷政策,各地肉聯廠隻能自找活路,漯河市肉聯廠也不例外,這就是雙彙的前身。”在河南漯河雙彙老家屬區,一名雙彙老員工回憶過往,記憶猶新。
同是1984年,萬隆通過職工民主投票,全票當選廠長。他上任的“三把火”即是“砸三鐵”:打破鐵工資,獎金向一線工人傾斜,多勞多得;打破鐵交椅,能者上、平者降、庸者下;打破鐵飯碗,徹底清除渾水摸魚者。
萬隆的“砸三鐵”,無異于一場地震,但對于肉聯廠來說,卻是一個曆史轉折:當年年底,肉聯廠就扭虧為盈。
在改革創新這條路上,雙彙從未止步。1991年,籌資1600萬元,從日本、德國、瑞士、丹麥、奧地利買來世界一流的自動化設備,生産雙彙火腿腸;2000年,引進現代化、規模化、标準化的生産線,率先把冷鮮肉模式引入中國……
然而,改革創新的道路并不平坦。“2003年雙彙冷鮮肉連鎖店在外省開業時,個體賣肉的‘小刀手’手拉手堵住店門,不讓消費者進;相關管理部門不時到店裡重複檢驗、重複收費;一些地方甚至明文規定,禁銷雙彙産品。”一位雙彙市場負責人透露。
雙彙沒有知難而退,萬隆堅持:如果這個行業需要一個蹚雷的,就讓雙彙來。
雙彙裝潢時尚、窗明幾淨的專賣店裡,分割整齊、種類繁多的冷鮮肉擺放在冰櫃中,明碼标價,最終赢得消費者青睐。
目前,雙彙在全國18個省市建成30個現代化肉類加工基地,形成了完善的産業鍊,年産銷肉類産品400萬噸,擁有100多萬個銷售終端,年銷售收入500多億元。
跨國經營
2013年,雙彙有個“大動作”:雙彙71億美元并購世界最大豬肉企業——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後者創立于1936年,當時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生豬養殖和豬肉加工商,名下擁有諸多家喻戶曉的食品品牌,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弗吉尼亞州史密斯菲爾德小鎮是遠近聞名的世界火腿之都。
“這是強強聯合,雙彙不僅收獲了高品質産品,而且吸收了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自身改革和全球化。”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研究員張金傑說。
正如所願,在并購後一年内,雙彙整合中美歐100多家所屬公司,組成萬洲國際在香港上市,2016年萬洲國際進入世界500強,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1512億元。
“2018年,前後4年多,我們經過上市融資和中美企業利潤分配,已經清償了并購時50多億美元的貸款。現在我們又可以輕裝上陣。”萬隆表示,跨國經營是雙彙的必然選擇,隻有配置全球資源、整合全球資源,才能在全球競争中立于不敗之地。
堅守主業
“在雙彙,品管工作人員有着絕對權威。”雙彙發展總裁馬相傑告訴記者。雙彙有800多名品管人員實施現場巡回檢查,嚴格按照标準對産品質量進行現場監督控制;先後投資1.2億元,購置使用各類先進檢測儀器設施3000多台套,形成對食品源頭、加工過程、出廠産品的全面檢驗能力;建立與國家相關部門聯動的食品安全風險信息報告機制,将監測發現的風險及時報告,便于國家對風險研判、控制。
“産品質量無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是雙彙重要的企業文化。萬隆表示,肉類行業是傳統行業,也是民生行業,更是與老百姓獲得感、幸福感最直接相關的行業。所以,雙彙始終堅持“消費者的安全與健康高于一切,雙彙品牌形象和信譽高于一切”的質量方針,通過引進、消化、吸收發達國家先進的産品、技術、設備和食品安全控制理念,用現代大工業改造傳統肉類行業,讓家家戶戶吃上放心肉。
近年來,雙彙圍繞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持續發力,推出一系列生鮮肉和西式、中式肉制品新産品,滿足消費升級需求。
萬隆表示,改革開放給企業帶來的好處,雙彙深有體會。今天的雙彙還要繼續利用改革開放、“一帶一路”機遇,把國際化産業做好,打造有國際競争力的品牌。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13日 12 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