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最近越來越多的人說,用人單位不再要求基礎崗位的應聘者具備大學學曆,但大多數預測都認為未來勞動力市場對大學生的需求會繼續增長。
這些預測關注的不僅是大學畢業生的需求量,還有不同專業的需求量。最近,美國全國教育數據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追蹤了美國高校32個學科大類的本科學位授予數量,發布了關于大學畢業生所修專業情況的最完整數據。
準大學生們是怎樣選擇自己的專業的?他們是否會像他人建議的那樣,根據具體的職業規劃選擇專業?人文社科和藝術專業是否會坐冷闆凳,而醫療、商科和其他應用類的專業則會更受歡迎?美國本科教育呈現了什麼樣的變化趨勢?
根據美國教育部2022 Condition of Education中總結的最新數據,我們總結了過去十年美國高校授予本科學位的情況呈現五種明顯趨勢。
趨勢一:本科入學人數下降,但獲得本科學位的人數大幅增加
綜合來看,獲得本科學位的人數在過去十年顯著增加。2009-10學年至2019-20學年期間,美國高校授予的本科學位數量從約160萬個增加至約200萬個,增幅為24%。同期本科入學人數則下降了9%。
一直以來,獲得本科學位的人都以女性居多,過去十年女性占大學畢業生的比例也幾乎沒有變化。2019-20學年,授予女性的本科學位數量為1,177,168個,占授予學位總數的58%,而授予男性的學位數量則為861,263個,占比為42%。十年前,授予女性的學位數量為943,259個,占比57%,授予男性的學位數量為706,660個,占比43%。
不過,最近十年本科學位獲得者的種族構成變化很大。2009-10學年,71%的本科學位獲得者是白人。2019-20年,白人本科學位獲得者的占比下降至58%。2009-10學年,黑人本科學位獲得者占全部人數的10%,2019-20學年占比不變。
但拉美裔以及亞裔/太平洋島民本科學位獲得者的占比有所上升。2009-10學年,拉美裔本科學位獲得者僅占全部人數的8.5%,而到了2019-20學年,其占比上升至了15%。2009-10學年和2019-20學年,亞裔/太平洋島民本科學位獲得者的占比分别為7%和8%。
趨勢二:商科是最熱門專業
在2019-20學年授予的近200萬個本科學位當中,六大學科占據了58%的名額。它們分别是:商科(378,900個學位)、醫療及相關專業(257,300個)、社會科學與曆史(161,200個)、工程學(128,300個)、生物與生物醫療科學(126,600個)和心理學(120,000個)。
2019-20學年授予學位數量較多的專業還包括:計算機與信息科學(5%,97,000個學位)、視覺與表演藝術(5%,92,300個)、新聞傳播及相關專業(5%,91,800個)、教育(4%,85,100個)。
趨勢三:九大學科畢業生流失最多
在2019-20學年畢業生人數達到5,000人的專業當中,九個學科大類的畢業生數量在最近十年有所下降,其中畢業生減少最多的是教育、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這九個學科流失的畢業生人數淨數據如下:
趨勢四:應用類學科畢業生人數增長最多
過去十年畢業生人數絕對增幅最大的專業以實際應用類的學科為主。過去十年畢業生增幅超過1萬人的學科如下:
趨勢五:STEM學科勢頭正勁
2019-20學年, STEM學科領域授予的本科學位數量占總數的21%,共計429,300個。
STEM領域的主要專業包括數學與統計學、計算機信息科學、物理、生物與生物醫學、工程學與工程技術。其中過去十年的學位授予數量增幅最大的專業如下:
農業與自然資源大類包括動植物科學,可以算作STEM領域,其學位授予數量增幅為59%。物理學的增幅最小,僅有31%。
過去十年的本科學位授予情況顯示,以職業技能為導向的應用型專業明顯增加。這也符合多項全國性調查的結果——學生上大學的首要動機就是找個好工作。
學生根據就業市場的需求作出決策,這是他們應該做的。但人文社科學位授予數量的持續下降值得我們關注。這些學科應當更加重視吸引學生。一項可行的策略是進行課程改革,強調學科實用性。有些學科純粹主義者或許不會歡迎這樣的改革,但它依舊值得考慮。
另一個策略是通過增設雙學位來擴大學科覆蓋面,将可以互補的基礎專業結合起來,比如外語與商科、哲學與生物醫學、數學與社會學等等。
最後,人文社科領域的教育領袖需要讓學生看到,學好這些學科有其内在價值,能增加人的精神資本,讓人成為有識公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