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朝代不斷更叠。每個朝代似乎都逃脫不了由盛轉衰的命運,明朝亦是如此。想當初,朱元璋建立明朝是多麼地不容易,他登基後更是日理萬機,為明朝日後的繁榮昌盛奠定了基礎。但無奈的是,到了明朝末年,宦官專政,閹黨橫行,無惡不作,明朝的統治可謂是相當黑暗和腐朽。在這種情況下,黎民百姓更是受到了更深的剝削和壓迫,苦不堪言。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在這種社會環境下,迫使農民起義不斷。而李自成就是明末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但這場農民起義最終以失敗告終,那麼李自成為什麼會失敗的那麼快呢?
明朝末年,階級矛盾尖銳,再加上自然災害,民不聊生。明末農民起義最先在陝北爆發,那裡的土地本來就貧瘠,生産十分落後,再加上那時陝西又逢旱災,同時賦稅徭役又很重,這些種種壓的人民喘不過來氣,所以他們隻能選擇铤而走險,發動起義。而李自成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英勇善戰,而且非常有智慧和謀略,從而得到大家的認可,後來更是接替了闖王的位置,成為農民起義的領袖。他好不容易将明王朝這個腐敗的朝代給推翻了,占領了京城,但卻短短維持了一個月就被滿清給滅了,一切終究化為了泡影。下面就具體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李自成失敗的這麼快。
首先,要知道李自成帶領的農民起義主要目的就是要将腐敗的明朝給推翻。但在當時,明朝吃了内憂還有外患,這個外患就是滿清部落。明朝國内民不聊生,農民起義爆發。外部滿清也不斷對其進行侵擾,虎視眈眈。而農民起義的針對的就是明王朝,最終在李自成的帶領下明王朝是滅亡了,但他卻忽視了一點,沒有了明王朝,他就相當于少了一層保護罩。
本來明王朝還能和他一起抗擊滿清部落,但現在明王朝沒了,就隻剩下李自成率領的部隊和滿清部落相對抗了。可以說,明王朝和李自成率領的部隊是共存亡的,他們應該先一緻對外再處理國内問題。所以,李自成失敗的原因之一也是因為滿清的存在,而他自己完全不是滿清部落的對手,最後明朝滅亡了,李自成也失敗了。
“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這句關于李自成的說法一直流傳着。李自成心裡十分清楚,這些農民之所以選擇起義就是因為納糧交稅太重,于是他就提出了均田免賦,意思就是地大家平分了,而且不需要納糧叫賦稅。但是一個軍隊沒有财糧也是沒辦法維持的,所以李自成主要對那些地主、貴族階級進行劫掠。到了北京城中更是如此,對那些明朝官員開始進行燒殺搶掠,城中百姓對此更是十分害怕,不敢歸順于李自成。這也是李自成不得民心的主要原因。
但其實,李自成失敗的最根本原因是他帶領的軍隊沒有一個核心,他手下的士兵可以說是一群土匪,平日裡燒殺搶掠習慣了,對自己根本就沒有什麼約束力。李自成軍隊渙散,沒有軍紀約束。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當初進北京城的時候,李自成就應該像當初劉邦那樣對自己的手下立好規矩,不然也不會那麼混亂。李自成在軍隊中也沒有什麼指揮力,當時入住北京城後,他曾派手下的劉宗敏去山海關對付清軍,但劉宗敏卻覺得為何自己出去出生入死其他人卻在享樂,因此拒絕前往,最終無奈之下,李自成隻能親自率兵前往。由此可見,李自成說話根本就沒人聽,沒有一個規章制度去約束他手下的人。
最後一點就是李自成身邊沒有什麼可以重用的人且他也不會選賢舉能。當初吳三桂駐守山海關,但其家眷在北京,無奈之下,吳三桂委屈地投降于李自成。但李自成由于沒有約束好部下劉宗敏,劉宗敏霸占了吳三桂的侍妾陳圓圓,這一下子惹怒了吳三桂。吳三桂将李自成在山海關的部隊殺了個精光,最終選擇造反。就這樣李自成失去了和吳三桂聯盟的機會。最終清軍也在山海關彙集,吳三桂選擇投降于清軍。于是這兩股勢力連在一起,最終将李自成給打敗了,李自成倉皇逃回北京城,回城後在武英殿上搞了一個登基儀式,就這麼當了42天的皇帝。最終清兵打了過來,李自成做皇帝的日子也就到頭了,落荒而逃。
時勢造英雄,李自成剛開始能有那麼多人擁護,是因為他提出的均田免賦讓很多農民心動,大家都支持他。但最終失敗卻也是因為失去了民心,他約束不了自己的部下,沒有一個核心的領導,從而讓他們肆意妄為,傷害到了人民的利益,最終失敗也是必然的。所以,那句“得民心者得天下”說的一點都不錯,無論是哪個領導者都應該要做到這一點,否則終将功虧一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