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廣西漓江上遊規劃

廣西漓江上遊規劃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3 10:25:35

廣西漓江上遊規劃?編者按  “涓涓不止江河生,纖纖不絕林薄成”江河湖泊孕育着萬物生命,關切着人民福祉一個時期以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部分江河流域生态環境面臨挑戰,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廣西漓江上遊規劃?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廣西漓江上遊規劃(生态江河的實現之路)1

廣西漓江上遊規劃

編者按

  “涓涓不止江河生,纖纖不絕林薄成。”江河湖泊孕育着萬物生命,關切着人民福祉。一個時期以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部分江河流域生态環境面臨挑戰。

  生态興則文明興。保護好江河湖泊是實現生态文明的關鍵一環。多地實踐證明,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理念,統籌治理、系統修複江河流域生态環境,走一條生态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對于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綠水青山産生巨大生态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有着重要作用。

  我們将陸續刊發我國江河生态保護修複系列報道,總結各地經驗做法,以飨讀者。

● 數讀漓江生态修複

2016年以來累計關停156家采石場

實施礦山生态修複30餘家,修複面積約140萬平方米

完成植樹造林7.18萬公頃,漓江流域森林覆蓋率超過80%

修複漓江岸線450米,幹流水質常年保持類标準

  清澈的漓江在興坪古鎮拐了一個彎,桂林山水在此成為經典。20年前,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漓江陽朔段興坪鎮漁村的著名景點“黃布倒影”,被選定為第五套人民币20元紙币的背面圖案。

  漓江的水,遇上桂林的山,生出了婉轉和靈動,成就了桂林山水傳奇。韓愈曾為其賦詩:“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王正功亦寫下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羅青意可參。”

山水間的城市。陳婧 攝

  漓江是桂林的母親河,也是桂林山水之魂。漓江發源于桂林市東北部的華南第一高峰貓兒山,一路流經興安、靈川、疊彩、秀峰、象山、七星、雁山、陽朔,孕育出14處國家和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地和濕地公園。以漓江為軸線的桂林漓江風景名勝區,2014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産,201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綠色旅遊示範基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5A級旅遊景區。

  秀美的漓江成為全國人民向往的地方。然而,這條桂林的母親河也承載了太多本不屬于她的負擔。

風光背後之痛

  大河背是興坪古鎮的一個漁村,在興坪碼頭對岸,漓江的精華景點幾乎都集中于此,被稱為世界級景點的“九馬畫山”和“黃布倒影”就在村子附近。

  江灘上,船家唐師傅正撐船靠岸。他自豪地向記者介紹:“我就是漓江人!”

  “漓江人”靠漓江水為生。“船”就是他們安身立命的資本。一隻竹筏,是最為便捷的交通工具,更是賴以謀生的手段。旅遊業發展起來後,竹筏變成了渡輪。可以說,一條船養活了一家人,串起了老一輩“漓江人”和新一代青年人的營生。

  這些年,漓江以及漓江兩岸的變化,一一印刻在了唐師傅的心裡。“在我年少時,漓江就像‘漓江人’的臉,水潤潤的,哪裡都是美景。”唐師傅回憶道。

漓江是桂林的母親河,更是桂林山水之魂。唐豔蘭 攝

  然而,秀美風光并非一直都在。興坪鎮漁村村委會主任唐存學介紹,因常年受江水沖刷,漓江岸邊部分人工漿砌石護堤開始破損。此外,村裡一些老化陳舊的污水管道出現破裂,污水直排漓江。一到汛期,暴雨肆虐,洪水把鵝卵石沖蝕得越來越少,淤泥被沖上岸邊,泥濘不堪還伴着惡臭,河床也變得光秃秃的。

  “黃布倒影”風光不再,漓江人無不痛心。

  事實上,大河背村的變化隻是漓江流域生态環境急劇惡化的一個片段。

  2010年,漓江上遊靈川段非法采沙被媒體曝光。采石挖沙投入小利潤卻很大,巨額的暴利導緻瘋狂采挖沙石輪番上演。靈川縣境内漓江上遊的三街鎮雙潭電站、雙洲村、岩頭村、千秋村等河段,因為過度采挖,河道上留下了一個個大水坑,江邊許多樹木被毀,水土流失嚴重,清澈的漓江水變得渾濁不堪。

  為打擊非法采石挖沙,桂林市政府曾對六區兩縣範圍内的64家采石場分别按關閉、停業整頓、限期整改3種類型進行治理。2016年以來,桂林市在中央環保督察組挂牌督辦下,全力整治違規違法開山采石問題,采石場被依法取締,相關責任人被問責。通過一系列重拳整治,漓江河道亂采濫挖問題得到了根本性遏制。

  漓江兩岸恢複了往日的甯靜,然而,一塊塊“傷疤”已然留下。

  “漓江流域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層很稀薄,植被生長難,一旦破壞很難恢複。”廣西桂林水文工程地質勘察院原總工程師俞敏說。

  采石挖山加速了岩溶石漠化進程,破壞了沿岸江洲的蓄水能力。而且一些污染源可能經過開采口和溶洞進入漓江,造成整個漓江流域生态系統的污染和破壞。

  漓江流域的生态公益林占流域總森林面積的39.9%,保水蓄水能力較差,季節性缺水十分嚴重。同時,上遊水庫調蓄水能力有限,生态用水保障不足。大量非法礦山、采石場開采造成土壤污染,過度開墾等活動又使得濕地面積持續減少。

  此外,由于環境保護和防洪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曆史欠賬”較多,漓江流域城鎮污水、固體廢物處理能力不足,城中村、城鄉接合部,污水直排現象尤為嚴重;農村大多數村屯未建立污水處理設施。據統計,目前漓江流域近4000個村莊僅有240個自然村初步建立了污水集中處理設施。

  生态保護和修複手段落後,系統監控和綜合管理能力不足,生态環境調查評估與科研監測工作滞後……一系列問題擺在眼前。

系統修複“傷疤”

  修複“傷疤”需要時間。

  桂林漓江風景名勝區戰略發展處副主任湯建偉指出,漓江流域生态環境脆弱,目前曆史遺留礦山、采石場、墾荒林地濕地還未得到全面修複。同時,流域内濕地面積減少,存在森林質量不高、水源污染、生态功能退化等一系列問題。因此,想要還原漓江山水本色,必須統籌規劃布局,系統性、整體性地推動生态保護和修複。

  2019年6月25日,經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批準同意,《桂林漓江生态保護和修複提升工程方案(2019—2025年)》印發,明确重點實施漓江綜合治理、漓江生态保護、漓江生态修複、城市生态提升、産業生态提升及漓江生态保護和修複提升重點支撐6大工程,内含147個子項目,預算總投資918.8億元。

  桂林市提出,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保護優先、标本兼治,以漓江流域生态保護和修複提升為核心,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統籌推進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統治理。

漓江畔,工作人員正在開展岸線修複和景觀美化。廖榮生 攝

  桂林市自然資源部門迅速行動,按照“整體統籌、系統推進、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基于實地調查,對漓江流域開展系統治理。

  2019年12月,在廣西自然資源廳的争取下,自治區安排1億元專項資金,啟動實施了桂林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護與修複示範項目,這其中也包括了位于大河背的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産地生态景觀修複工程(二期)漁村漁業隊修複項目。

伏龍洲生态修複工程自2018年10月動工以來,逐步實行生态修複、配套設施建設和景觀打造。經過兩年多的建設,目前成效初步呈現,與周邊的山水相得益彰。唐豔蘭 攝

  記者了解到,在漁業隊項目立項過程中,桂林漓江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邀請了規劃、旅遊、農村、水利、園林等領域的專家與當地村民一起研究設計,充分吸收各方意見和建議,以期把項目的經濟、社會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桂林市自然資源局局長王飚介紹,為了不破壞漓江的自然生态環境,他們要求項目施工單位按照“景觀自然、材料自然、工藝自然”的原則開展設計和施工,在保持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産地完整性和自然生态原真性的同時,統籌做好岸線修複、景觀美化、污水治理、防洪建設。目前,項目已修複漓江岸線450米,修複面積達1.56萬平方米。

  走在村裡新修的青石闆步道上,唐存學高興地說:“現在村裡的污水處理設施有了,防洪堤岸也修好了,來看‘黃布倒影’的遊客也多了,村裡的農家樂又紅火起來了!”

  生态修複項目的落地,讓漁村配套設施得到不斷完善,沿岸綠道、文化長廊、旅遊服務設施相繼建了起來。當地政府進一步加大投資,為這一傳統的旅遊景點“錦上添花”。

  在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産地生态景觀修複工程(二期)暗嵅采石場修複項目現場,記者看到項目以“貼近自然”的修複方法,積極将生态修複融入山水景觀之中。

  工作人員介紹,暗嵅村采石場2014年已被關停,但是礦區内山石大面積裸露,植物無法生長,水土流失嚴重。2019年底,桂林漓江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向自然資源部門争取到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複資金。施工人員采用堆疊植生袋和覆土種植等方法,種植适應性高、生長快的栾樹、葛藤、類蘆、芭茫等鄉土植物,最大限度地實現生态景觀修複的原真性。漸漸的,原先裸露的山體長出了綠色,“傷疤”漸漸被植物遮擋了起來。

桂林市暗嵅村采石場生态修複前後對比。張雅君 攝

  如今的暗嵅村水土流失少了,内澇隐患消除了,村裡還搞起了砂糖橘産業,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

  記者了解到,目前桂林漓江生态保護和修複提升工程進展順利,已開工6大類工程101個項目,完成投資24.38億元。在自然資源部的支持下,今年4月12日,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保護和修複工程參加了2021年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複工程項目競争性評審會議,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工程項目實施。

  按照《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護修複總體規劃》,到2025年,漓江流域生态流量保持60立方米/秒、水功能區水質達标率達到94.5%、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100%;森林覆蓋率達到70.98%;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1.5%以上;城鎮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6.5%。

科學保護任重道遠

  生态美了,産業旺了。這幾年漓江沿岸生态旅遊産業逐漸升溫。以漁村大河背為例,2020年遊客接待量達到30萬人次,同比增加115%。

  一大批集生态保護、文化旅遊、産業發展于一體的特色文旅小鎮開始嶄露頭角。漓江畔,重建後的逍遙樓綻放光彩,修複好的正陽東西巷古色古香,大圩、草坪、興坪等一批美麗村莊和曆史文化小鎮迅速崛起……通過做好規劃服務支持文旅項目建設、抓好生态修複改善沿岸景觀環境,漓江流域的“生态紅利”不斷釋放。

  “漓江很美但非常脆弱,需要持之以恒地守護,決不能就此松懈!”王飚坦言,雖然當地在保護漓江生态環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面臨的困難仍然不少。

  “漓江流域自然條件的特殊性和生态系統的脆弱性,加之不同單元存在較大的差異性,給生态環境保護和生态修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西植物研究所喀斯特植物保育與恢複生态學重點實驗室主任李先琨指出,從過去的一些實踐中可以看到,由于生态保護修複工程的統籌性、系統性不夠,漓江的生态保護修複多以單個目标的工程措施為主,往往出現局部治理效果好,但在流域内推廣運用的整體效果不理想的情況。

  此外,漓江流域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生物栖息地條件千差萬别,生物多樣性保護任務艱巨。漓江流域内有貓兒山、海洋山、架橋嶺、銀殿山、青獅潭5個自然保護區,但自然保護區之間相互隔離,缺乏生态廊道,物種的基因交流受到阻礙。為此,亟須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漓江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

  而随着漓江流域重點生态保護區内實行禁伐、禁牧、禁獵、禁養,沿江群衆的生産生活受到較大影響,産業結構面臨重大調整。短期内,生态經濟難以形成規模,農民轉産轉業制約較多,人口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探索形成有利于生态保護、民生改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相協調的生态保護管理體制和規範長效的生态補償機制,是漓江流域生态保護修複工作中面臨的一大挑戰。

  作為《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護和修複工程實施方案》項目負責人,自然資源部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袁國華認為,要按照“流域尺度,水體連通,山水(生境)互通,廊道暢通”的思路,增加優質生态産品供給力度,不斷提升流域資源環境承載力。

  “非常關注漓江流域生态保護問題,認為最糟糕的就是采石。我們不僅要從源頭上杜絕濫采亂挖行為,還要從整體上謀劃,統籌推進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廣西自然資源廳廳長陳建軍說。

  針對采石、采砂亂象,2017年10月,廣西頒布了全國首個省級砂石資源開發專項規劃,在全區範圍内全面推行采石場标準化建設。陳建軍表示,下一步,廣西自然資源部門将以解決漓江流域生态環境突出問題為導向,開展土地綜合整治、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土流失與石漠化治理,進一步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實現生态系統穩定、整體功能提升,保護好大自然賜予的這塊寶地。

來源:i自然全媒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