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城市無處不風光

老城市無處不風光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1 19:11:37

老城市無處不風光(老城廂哦老城廂)1

上海老城廂有以幾個城門名命名的、叫做“環城圓路”的11路公交環線,獨一無二。它沿着環城,不停轉啊轉啊,就像水流,永不停息。

我家的老宅就在人民路環城線上,一個名為小東門的地方。推窗望去,就能看到11路電車不時從窗下開過,緩緩駛入不遠處。王大有銅響器商店門口的站頭。上下客後,關上車門,又向前方的中華路駛去,直至消失在視線中。那條環城線路由中華路與人民路連接而成。當年,人民路上的機動車不多,那來來回回的大多是11路電車,電車的間距又不密,于是電車開過時的沙沙聲,并不讓人煩噪,有時還成了一道流動的風景。

小東門借十六鋪之光,不僅是上海的水上門戶,在明清之時就已成各地商賈彙集之地,後經不斷發展,更成了老南市區的商業集聚和熱鬧之地,在全市頗有些小名氣。我在老宅住了20多年,直到結婚成家才搬離。那時小東門旁邊的東門路商業街,兩邊商鋪林立,小東門車站的對面,在方浜路、真如路、楓泾路、周浦路、嘉魚路之間是全市赫赫有名的小東門菜場,整整占了好幾條馬路。那年頭,菜場都是露天的。每天清晨四五點鐘,開稱時間一到,在昏暗的燈光下,叫聲、喊聲,吆喝聲、吵鬧聲彙成一片。菜場頂頭,靠着人民路,是一家聯合診所,後更名為小東門地段醫院,附近居民老老小小凡生病,都會去醫院診治。那時的醫生态度和霭,醫患關系密切,能叫出許多居民的小名。

小東門的北面是人民路第一小學,附近的孩子一茬一茬都在這兒唸書,當我到了讀小學的年齡,我們這一片的适齡孩子被成片劃到了新開河馬路對面的丹鳳路一小去上學了。丹鳳路小學就設在人民路丹鳳路口,一幢名為厚德大樓的樓内。厚德大樓建于上世紀二十年代,地基即是原城牆的丹鳳樓,當時是由榮氏創立的華裔面粉交易所。解放後曾為邑廟區委、區府辦公地。巧的是,我中學畢業時,正值那場“大革命”,讓我又回到了厚德大樓,在圓珠筆廠學了半年工。

老城市無處不風光(老城廂哦老城廂)2

老城廂的彈格路,曾伴着多少孩子長大成人。這些路已經從老城廂消失了,今後也許隻能在照片中回味它了。 周寅傑攝(資料圖)

在厚德大樓上小學,唯一的好處是離城隍廟近,記得當時放學後,我常會與同學結伴去兜城隍廟,在大殿和地藏菩薩殿玩完捉迷藏後,就會去逛舊校場路。這是一條通往方浜路城隍廟正門的小路,那時路窄窄的,路兩旁的屋檐對着屋檐,路邊全是一些好玩的小鋪子,有買賣小動物、蟲兒的、也有買賣小玩意、小吃的。中國年畫品種中,小校場年畫就出自這條路上。那時我們雖常常是兜中無錢,但軋軋鬧猛、過過眼瘾,也快樂無比。

1978年,我經考試進入了南市區文化館創作組,創作組設在老西門篷萊路上的南市區文化館,每周四晚上,全區的文學青年從四面八方彙集到設在文廟内的館内參加活動。當時老西門是環城圓路老城廂的中心商圈,有中百八店、全泰中老年服裝店、老同盛南北貨總号,還有冠生園食品店、大富貴酒樓、喬家栅(食府)等商鋪飯店。這些店鋪在全市都是大名鼎鼎的,很多老上海就是吃着這些店家的美味菜肴長大的,它留下了整整一代人的味覺記憶。很多人遠涉重洋,這些美味往往成了他們對上海故鄉的“鄉愁”。

1984年,我調至市民政局任職,經常去位于南市的市兒童福利院,它就座落在上海大南門外的普育西路上。它的前身是1911年,由教會創辦的一所普育堂,專門收容殘疾貧病者,俗稱“教化病院。1913年市議會公推當地天主教徒、實業家陸伯鴻接受辦理,後者征得各界捐助,連年擴充,改建堂院房屋,成為上海當時最大的慈善機構,終年收養貧病者二三千人。1949年後,普育堂由政府接管,1956年改為上海市兒童福利院,2001年因業務發展需要,兒童福利院遷至闵行,原址移作公益新天地,上海市民政博物館也設在院内。

我嶽母的家住在小南門的王家碼頭,每次我去嶽母家,臨近小南門,就會看到高高矗立的百年警鐘樓。1907年,為加強華界火政,上海救火聯合會發起在中華路建造瞭望台暨火警鐘樓,由求新輪船廠創辦人朱志堯負責建造,是華界建立最早的火警瞭樓。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鐘樓成為宣布發動起義的信号樓,這也是迄今僅存的近代消防建築。在鐘樓下面有一條黃家路,再往前走,可找到一條叫喬家路的老街,據說是由喬家浜填沒所築。那年,我與妻子熱戀時,我們倆曾多次在這條有許多文化轶事傳奇的喬家路上“蕩馬路”,可是那時的重點在發展經濟建設上,許多文物保護尚未提到議事日程,喬家路上的一些曆史名宅,還在曆史的塵埃中沉睡。

老城市無處不風光(老城廂哦老城廂)3

人民路上原被舊房所掩蓋的上海唯一一段古城牆露出真容。沿街的舊房拆除後,有關部門修繕了古城牆,周圍配以園林小景。使老城廂又添了新景緻。 邵劍平攝(資料圖)

當11路電車走完了環城園路,又兜回到了小東門時,我又回到了小東門的家。隻是家已沒了,老宅早已折除,老宅的土地上矗起了南外灘的标志性建築,現代化的上海複星藝術中心大廈,隻有老宅原窗前的梧桐樹,依稀尚可辮認,仍然枝繁葉茂。

欄目主編:沈轶倫 文字編輯:沈轶倫 題圖來源:金定根攝(資料圖) 圖片編輯:項建英

題圖:已有800年曆史的上海老城隍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