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觸到曆史類的書籍,是在小學三年級,母親大人在被老師抱怨少讓孩子看電視劇後,甩給了我兩本書:《中華上下五千年》青少年版上下兩冊。
于是,很快就被那些稀奇古怪的事給吸引住了——
華胥氏在雷澤因好奇踩了一個大腳印後,有種被蛇纏身的感覺,回家不久就有了身孕。這一懷孕就是十二年,生下了一個人首蛇身的伏羲。
雷澤中的腳印傳說是雷神所留,即伏羲為雷神之子,《山海經·海内東經》中說:“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
東漢王延壽在《魯靈光殿賦》中明确了女娲的身體形态:“上紀開辟,遂古之初,伏羲鱗身,女娲蛇軀。”
晉朝的郭璞注《山海經》時說:“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其腸化為此神。”
郭璞是繼王延壽之後第二個認為女娲是半條蛇的人。
流傳最廣的說法,伏羲與女娲先為兄妹,後來洪水爆發,為了承擔人類繁衍之責,二人結為夫妻。這個傳說在我國甘肅省境内流傳較廣,也得到一些學者的認可。
唐朝李冗《獨異志》提出:“昔宇宙初開之時,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侖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認為女娲和伏羲是兄妹二人,并且是所有人類的祖先。
女娲造人的神話傳說最早的文字記載,是漢末應劭的《風俗通義》。
書中有雲:“俗說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縆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賢知者,黃土人也;貧賤凡庸者,引縆人也。”
人類是女娲用黃土捏造的,女娲累了之後又用繩子甩泥巴造人,在這裡第一次被提出,之後關于女娲造人的各種傳說都以此為藍本。
小時候不懂得質疑,聽過的傳說繞在一起,滿腦袋都是為什麼:人類不是女娲娘娘用黃土捏造的嗎?那華胥氏就是女娲娘娘的孩子,女娲怎麼會和自己的後代成為夫妻呢?
你看,小孩子都知道這個說法不科學。
在探尋曆史時有個好玩的點:朝代越近,文字記載越多,越真實;朝代越遠,曆史考證越少,越浪漫。回過頭來判斷神話傳說出現的遠近,也就有了一個标準:細節越多,越現代;細節越少,越久遠。
遠古時代,人類還沒有文字,僅依靠簡單的工具和圖畫來記載事件,而當時部落都在為生存而發愁,誰有空天天給你在石頭上畫畫?就算是人類有了簡單的文字之後,依然還需要在石頭上刻字,吃都吃不飽,哪有力氣啊?
不論是新石器時代,還是在圖騰時代,都有女娲的刻畫記載,最早提到女娲的文字作品是《山海經·大荒西經》和《楚辭·天問》。
《山海經·大荒西經》提到的是關于造神的故事:“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
《楚辭·天問》曰:“登立為帝,孰道尚之。女娲有體,孰制匠之?”
這兩部作品都是在戰國時期完成的,也證明女娲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被人們熟知并流傳。但是,其中并未發現有關于伏羲的記載。
在現存的資料文獻中,能夠查到伏羲兩個字的典籍,最早是《莊子》:“是萬物所化也,禹、舜應物之所紐也,伏羲、幾蘧之所行終,而況散焉者乎。”
如果伏羲和女娲是夫妻或者是兄妹的話,肯定是在同時代出現,然而女娲出現的時代要比伏羲久遠很多,且當時也未有提及兩位是夫妻或其他關系。
女娲在神話傳說中是天地鴻蒙初開應運而生的大神,而在神話體系中開天辟地的大神是盤古,也就是說,盤古先生在前。然而,伏羲出現在戰國時期,而盤古最早出現在三國時期吳國史官徐整的《五運曆年紀》中:“首生盤古,垂死化生,氣成風雲,聲為雷霆。”距離《莊子》,又過去了五六百年。
喜歡神話小說的人都知道另一個人物: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化身為盤古,掙脫混沌天際開天辟地的傳說形成于魏晉南北朝時期,而“元始天尊”最早在南朝梁國的《真靈位業圖》中有記載。再到後來的鴻鈞老祖、太上老君、陸壓道人等等,則是在唐朝中後期開始形成并流傳。
整理中國的神話線會發現,伏羲從女娲時代橫跨到三皇五帝時期,既有三皇之位又有五帝的排名,除非從人類結繩記事到黃帝期間發展的時間很短,否則就無法說得通。
而觀察各路大神出場的年代和社會形态不難發現,女娲之後沒有女性大神,其他的一些女性神也多是道家體系中,男性神成為主流和領導,而這一變化恰好與母系社會被父系社會取代,父系社會逐漸演變為男權社會的時間線相吻合。
原始社會中,女性的繁衍能力決定其在面對男性時具有選擇優勢,進而發展成母系社會,但随着生産工具的出現,男性的能力越來越強,父系社會開始萌芽。
社會形态變更如同朝代更替,甚至更加血腥,自古登上帝位的哪個是順順當當手中不沾血?前有秦始皇後有唐太宗,曆代皇帝上位第一件事就是鏟除異己,洗白自己。
你看,創造天地萬物的女娲是個女的,“娲,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換!沒有男人哪能做成大事?于是,就給她安排了個老公,叫伏羲。
你看,開天辟地創山河日月的事也是女娲幹的——改!這麼偉大的事怎麼能是女人幹的?改成盤古!
看到了吧?男人就是這麼霸道,隻是可憐了偉大的女娲,莫名其妙多了個丈夫,幹的那些驚天動地的大事,也被剝奪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