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波的“吃貨們”注意了!7月22日,甯波市疾控中心發布預警:别再亂“嘴饞”亂采蘑菇了,已有多人被毒蘑菇毒倒了。
在甯波打工的林女士和丈夫就是其中兩位。
目前,林女士躺在浙江大學明州醫院急診病房的病床上,手上打着點滴,丈夫則在一旁安慰。談起這次誤食毒蘑菇的經曆,夫妻倆懊悔不已。
“前幾天,趁着有一天天氣好,我和老公一起去山上玩。看到有人在摘野蘑菇,我就好奇地問了問,他們說這些野生蘑菇很鮮很好吃。于是我們倆也一道摘了許多。”林女士回憶說。
回家以後,林女士就把這些野蘑菇做了菜和丈夫一起享用。“吃的時候沒感到有什麼不正常,味道還很鮮美。”林女士說。
可是3個多小時後,夫妻倆就明顯感覺到肚子疼和惡心。
症狀剛出現的時候,林女士以為是自己受了涼,吃壞了肚子,睡會就會沒事。不曾想,一直熬到淩晨1點,夫妻倆的症狀不但沒有減輕,反而越發嚴重,甚至開始嘔吐不止。
丈夫的症狀相對輕一些,見情況不妙,便立刻撥打了120,夫妻倆随後被就近送到浙江大學明州醫院。
“患者入院時情況已經蠻嚴重,頭暈、惡心、嘔吐,面色泛白。”當晚值班醫生楊文學介紹說。
憑借臨床經驗,同時結合患者描述,醫生很快做了診斷,大概率是蘑菇中毒。
确診後,在場醫護人員立刻為患者做了催吐、洗胃、輸液處理,經過搶救,林女士和丈夫終于轉危為安。
專家表示,今年甯波雨水豐沛,城郊的山坡和景區野生蘑菇随處可見。有些蘑菇之所以有毒,是因為它的肉質當中含有鵝膏肽類、鵝膏毒蠅堿、光蓋傘素等有毒的毒素。最普遍的中毒類型是引起胃腸反應,中毒後主要表現為強烈的惡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緻死率低,容易恢複;比較嚴重的是引起溶血、急性肝損害、急性腎衰竭型,危害較大,嚴重者可緻死;有些還會引起神經性中毒、光過敏性皮炎、橫紋肌溶解而導緻的血尿或蛋白尿。
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去識别有毒的蘑菇呢?
首先,大家務必要記住,目前對于鑒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沒有簡單易行的方法。預防野生蘑菇中毒的根本辦法,就是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
還有,市民不要輕信民間的毒蘑菇辨别方法或根據個人經驗來識别有毒蘑菇。
對于市場上售賣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在最近的梅雨季節,蘑菇容易發生黴變,還有對于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市民一定不要輕易購買食用。
市民如果不慎誤食野生蘑菇後出現惡心、嘔吐、頭暈、乏力、抽搐等中毒症狀,可以先自行利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咽喉部催吐。
此外,也要盡快到正規醫院接受救治,醫務人員會采用洗胃、導瀉、灌腸、血液灌流等方法,幫助患者迅速排除毒素。發生中毒後就醫時,如果已懷疑是毒蘑菇中毒,家屬要盡量留取所食蘑菇樣品,從而為毒素鑒定提供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