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相關安全知識?暑期是青少年擁抱自然、舒展天性的大好時光,卻也是溺水事故高發期為進一步提升廣大青少年、家長對溺水事件的重視,增強防溺水意識和自我救助能力,避免青少年溺水悲劇頻發,要注意“容易導緻溺水的情況”“溺水高風險地點”以及有關“溺水的錯誤認知”方面的内容,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防溺水相關安全知識?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暑期是青少年擁抱自然、舒展天性的大好時光,卻也是溺水事故高發期。為進一步提升廣大青少年、家長對溺水事件的重視,增強防溺水意識和自我救助能力,避免青少年溺水悲劇頻發,要注意“容易導緻溺水的情況”“溺水高風險地點”以及有關“溺水的錯誤認知”方面的内容。
容易導緻溺水的情況
第一,不了解水性,對自己的體力和遊泳能力缺乏正确估計,貿然進入水中便可能導緻溺水。第二,即使是習水性的人,由于未做充分準備活動,下水後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遊泳的時間過長,體内的二氧化碳喪失過多等原因也會在水下出現四肢痙攣、抽搐,導緻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第三,安全意識淡薄,在非開放的水域遊泳,四肢可能會被水底的水草纏繞而導緻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第四,在水中互相嬉戲、打鬧,發生意外後又驚慌失措,導緻溺水。
溺水高風險地點
不同年齡段兒童溺水發生的高危地點不同
第一,4歲以下兒童的溺水高發地點主要為家中蓄水容器,如水缸、浴盆等。第二,5—9歲兒童溺水高發地點會涉及水渠、池塘和水庫等。第三,10歲以上兒童活動範圍更大,主要為池塘、湖泊和江河等。
溺水的錯誤認知
第一,很多人認為溺水時,孩子會拼命拍水或者大聲呼救。事實是,口鼻嗆水後根本無法正常發聲。所以,父母要一刻不停地盯緊孩子。第二,很多人認為會遊泳就不會溺水。事實是,野外情況複雜,身體疲勞、被水草纏住、風浪太大等都是造成溺水的原因。第三,很多人認為戴着遊泳圈和充氣玩具就不會溺水。事實是,遊泳圈不是救生設備,任何充氣玩具都不能代替家長的看管。第四,很多人認為正規遊泳場所有管理員和救生員,不會發生溺水。事實是,救生員做不到時時刻刻盯住每一個孩子,能時刻盯住孩子的隻有家長。第五,很多人認為會遊泳就可以救人。事實是,水中救援是一項專業性的工作。不建議年齡小的學生在同伴落水時貿然施救。(來源:微信公衆号“健康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