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蟹黃肥”,對于許多江浙人來講,吃大閘蟹如同一種儀式,每年都值得隆重以待。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吃大閘蟹這事情悄然變了味。
據揚子晚報報道,早在陽澄湖開捕前,螃蟹券已率先登上各大線上線下銷售平台。所謂螃蟹券,就是顧客事先交錢預定螃蟹,等螃蟹成熟後再憑券提貨,又被稱為“紙螃蟹”。但是别小看這小小一張代用券,背後有大學問。對于消費者來講,這是一張提貨券,可對商家來講,這卻是資金炒作的一種介質。就有段子說,經銷商印刷一張500元的蟹券,400元賣給采購人員,采購人員拿來分給提貨人,而有些提貨人以250元的價格賣給回收者,回收者再以300元價格賣給經銷商,這樣經銷商從中每張券可以輕松賺到100元……商家根本不用真實賣螃蟹。
這其實還隻是很表層的邏輯鍊。據介紹,現在甚至有商家蟹券賣得比螃蟹便宜。這話怎麼說?例如,按照蟹券上所标明的重量、隻數,成本需要100元,但是蟹券上的價格卻隻有80元。難道商家會倒貼本錢賣螃蟹?并不是。這裡頭套路可深了。首先,商家可能會在螃蟹重量上下文章,标明4兩公蟹,給你3.5兩的;其次,在螃蟹的産地上動手腳,寫的都是陽澄湖的,送來都不知道是哪個湖的;第三,代用券在流轉過程中會存在不提貨的情形,而且比例不低,這等于商家白賺錢;第四,商家提前預售蟹券,回籠資金,量大的話等于沉澱下來一大筆現金,這其中的收益頗可觀。
大閘蟹作為商品有一定特殊性,比如銷售時間短、不易保存,所以“紙螃蟹”的出現與流通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在流通過程中,如今已經明顯變味。這種帶有資金炒作痕迹的“紙螃蟹”,不僅可能損害消費者權益,也會損害大閘蟹養殖業的切身利益和長遠發展。對消費者來說,因為蟹券多數是送的,遇到缺斤短兩、提貨困難等問題,往往不會多聲張。而大閘蟹無論是價格虛高還是刻意壓低,隻要不産生實際銷售,對養殖基地都是有害無益,每年大閘蟹旺季,市場看着熱熱鬧鬧,到頭來真正受益的卻是“玩票”的人。這種脫實向虛的做法,如同曾經被資金炒作過的普洱茶、蜜蠟等商品一樣,最終隻會留下一地雞毛。
紙上得來“套路深”。要擺脫套路,拒絕“玩票”,需要行業自淨,也需要消費者敢于說“不”。陽澄湖相關行業協會有必要對這些滿天飛的“紙螃蟹”加以消費提醒,采取辦法遏制過度資本炒作。而消費者一旦遇到商家以各種理由推脫提貨,或者遭遇缺斤短兩,也應選擇投訴——沒人敢說,用券提貨就不屬于消費行為。
(來源:錢江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