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2022年版)》,新方案、新課标将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按照新版課程方案,義務教育階段共有12門國家課程,地方、校本課程各1門,整個義務教育階段共有9522課時。其中,語文總課時量達到20%-22%,占比最高,數學緊随其後,之後是體育、科學,外語位居第六。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教育部發布的新課标也強化了幼小銜接,小學一、二年級的所有課程都将在設計層面更加注重活動化、遊戲化、生活化,這将讓體育教育逐級下沉,幫助更多兒童建立起運動興趣,提升運動參與度,這對幼兒體育事業發展無疑是巨大利好。現行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分别制訂頒布于2001年和2011年。
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2022年版)》音頻:00:0004:51
點擊收聽音頻
這次修訂着重強調了哪些内容?有怎樣的背景?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熊丙奇:
根本的背景是雙減,去年7月份國家發布了減輕學生學業負擔以及校外的培訓負擔的意見,落實雙減既要治理校外的培訓機構,同時也需要學校教育提質增效。在雙減的背景下,怎麼樣去構建符合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課程體系,落實國家五育并舉的要求,顯得非常關鍵。修訂義務教育的課程方案和标準,就是在雙減背景下,來探索怎樣構建符合學生成長、促進學生五育并舉,并形成學生高質量的義務教育過程體驗的這種課程标準和方案。
新方案、新課标對教師、學生和家長有哪些影響?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熊丙奇:
影響分為兩個大的方面,第一,加強學段銜接,比如幼升小、小升初的學段銜接,這對學生整體成長很關鍵。我們一直強調幼兒園去小學化,如果沒做好科學的銜接,幼兒園可能要開展小學的内容,而小學可能就提前進行中學的教育。同樣在小學的高年級階段和初中階段都存在提前教學問題。初二上完初三的課,全國各地比比皆是,這實際上是增加學生的學業負擔。校外培訓機構提前教學、超前教學,也制造了學生的學業壓力和負擔。實際上現在學校内的提前教學、超前教學問題是很嚴重的,所以說要加強學段銜接。
第二,強調藝術教育,包括美育、體育教育、勞動教育的課時保障和設計,是體現了對五育并舉的重視。之前有的學校可能關注的是所謂的主課,而對那些學生的整體素養教育很重要的課程往往不重視,不按國家的要求去開啟,同時也不注重保證質量,還會擠占課時。這次課程的方案和标準中都明确提到了教學要求和課時的要求。關鍵還在于怎麼去落實,這其實我們是最擔心的問題。
落實主要分兩個方面,第一,是否依法執教。我們從現實來看沒有切實做到,沒有開啟、開足、開好相關課程,那原因在什麼地方?地方政府沒有做到依法保障,對這些資源的投入有些欠缺。第二,是否依法監督學校依法辦學。比如說一所學校是否開啟課程,是否擠占課時,應該有教育部門監管。教育部門關注的其實還是所謂的學生主課學習成績,也就是與高考、中考相關的課程學習,這實際上就導緻了制定很多的課程标準和方案,最後沒落地。比如現在大家已經接受了初二上完初三的課,沒有哪個學校是初三還在上初三的課,如果哪個學校這麼做,基本上學校老師都會被質疑。
我們要看到這些體育、科學教育對學生成長的變化,這個是最重要的,否則離開了依法治教和教育評價體系的支撐和保障,這樣的課程方案的落地實際上是不被看好的,這其實是我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根據新課标規劃,從今年9月起,全國九年義務教育學校各年級均會開設“體育與健康”課,占總課時比例10%-11%。《課程标準(2022)》顯示,我國義務教育體育課程内容領域正在不斷拓寬。除基本運動技能、體能等奠定學生一生身體素質的大項,新課标中的“專項運動技能”版塊收錄了六大類運動,分别是田徑、球類、體操、水上或冰雪、中華傳統體育和新興體育。
這個設置有哪些用意?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熊丙奇:
實際上對于中小學體育,如果能做到每天開一節體育課,每天一個小時體育鍛煉,那麼“體育與健康”課,占總課時比例就可以達到10%-11%。但一直沒有做得到,這就是一個最大的問題,也就是沒有開啟、開足、開好相關課程。開啟,需要我們要保證學校的師資、保證學校場地。開足,是開好之後必須要保證課時不能被随意擠占。另外還有對體育的評價體系,是個人評價還是最後是靠體育考試的評價等問題也需要考慮。我們要更加重視的不在于這個方案怎麼制定得好,而是究竟在落實過程中怎麼執行得好。就是我們現在對體育與健康這麼重視、社會輿論還如此關注,就是因為一直沒有落實,如果做好了就不需要這個政策調整了。
來源:新聞建外14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