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農村文旅結合促脫貧

農村文旅結合促脫貧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20:00:49

來源:長城網

長城網訊(記者 李紅霞 通訊員 劉金生 曹麗穎 劉向南)走進河北省豐甯滿族自治縣的鄉村田野,映入眼簾的是如畫般的風景。煥然一新的村莊,幹淨整潔的道路,豐富多彩的村莊文化,村民幸福滿意的笑容……這裡,村美、院淨、民樂,時光靜靜流轉,沉澱出豐阜康甯這片綠色沃土的厚道與從容,勾勒出這座塞外山城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美好畫卷。

該縣在決戰脫貧攻堅的進程中,始終堅持物質扶貧和精神扶貧兩手抓,着眼激發貧困群衆的内生動力,持續深入開展“内源扶貧攻堅行動”,大力實施精神扶貧文化扶貧工作,在“扶志、扶智、扶德、扶業”上下功夫,不斷提振群衆的精氣神,滋養出一道道脫貧攻堅、鄉風文明的美麗風景!

宣傳教育提信心增動力

“隻要自己肯奮鬥,都能過上好日子……”在豐甯滿族自治縣黃旗鎮南溝門村舉行的“志智雙扶”宣講活動中,50歲的村民賈金華女士上台當起了“講師”,原本不善言辭的她如今侃侃而談,将自己發展“網紋瓜種植”的緻富之道分享給在場的老老少少,她那執着、勤勞而又樸實深情的話語,讓廣大村民備受鼓舞。

農村文旅結合促脫貧(繪出農村文明富裕新美景)1

開展主題宣講,讓勤勞緻富的人現身說法,解群衆的精神之“渴”,是豐甯滿族自治縣實施“内源扶貧攻堅行動”的一個生動實踐。為進一步堅定貧困群衆自強自立、勤勞緻富的信心,該縣組織專家學者、機關幹部、優秀扶貧隊員、脫貧典型組成的宣講小分隊,走進鎮村,走近農戶,持續開展“自強脫貧我能行”“勤勞緻富我光榮”等主題宣講活動,讓身邊的人講身邊的事,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引導群衆打破“思想桎梏”,拔掉“思想窮根”,摒棄依賴思想,減輕自卑心理,讓貧困群衆立起來、幹起來、富起來。

2020年7月,大灘鎮群衆文化廣場人聲鼎沸。原來,這裡正在舉行旅遊扶貧示範帶“鄉村遊”“農家院”宣傳展示活動,聞訊而來的群衆或聆聽專業人士講解,或領取開辦農家院資料,或咨詢鄉土特産銷售方式,臉上充滿了發展鄉村遊、托起緻富夢的喜悅。

要讓廣大村民“精神世界”充裕起來,需要開墾、培植和澆灌。為此,該縣依托豐富的非遺資源,探索了一條“非遺 扶貧”的文化扶貧之路。他們選取滿族剪紙、布糊畫、木作技藝、鐵編技藝4個重點非遺項目,在鄉鎮和村建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縣裡負責培訓技藝、展示展銷,為貧困群衆提供“造血”能力,掌握一技之長。同時,縣裡還組織各結對幫扶單位定期到各鎮村開展宣傳科技知識、傳授技藝、舉辦鄉村特色産業項目展覽展示等活動,不斷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讓群衆更有獲得感。

豐甯滿族自治縣實施“内源扶貧”的内容非常豐富。該縣堅持線上線下共同發力,成立了脫貧攻堅宣傳領導機構,融合傳統、新型媒體,開設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我身邊的扶貧故事》等專題專欄,制作了脫貧攻堅政策解讀、幫扶須知、特色扶貧項目、扶貧扶志典型人物事例等廣播音頻視頻,進一步營造出全縣上下打赢脫貧攻堅戰的濃厚氛圍,激勵廣大幹部群衆向着“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目标奮力前進。

“道德銀行”儲美德揚善行

在豐甯滿族自治縣黃旗鎮樂國窩鋪村的“道德銀行”裡,村民們正在憑借道德積分,到村裡的“愛心超市”換取相應生活用品或公共服務。村民丁萬娥向記者解釋:“我半年來參加村裡環境衛生保潔,兌換了一台電飯煲。沒想到,平時該做的小事,卻成了愛心存儲,還能兌換物品。”該村采取的激勵辦法就是把日常的“公德愛心”積累成積分,按積分多少取得實惠。這就是豐甯滿族自治縣在實施精神扶貧文化扶貧工作中,探索出的“道德銀行 扶貧愛心超市”工作模式。

豐甯滿族自治縣探索的“道德銀行 扶貧愛心超市”工作模式始于2016年。當時,該縣胡麻營鎮河東村率先推出了“道德銀行”建設的成功經驗,黃旗鎮樂國窩鋪村探索了設立“愛心超市”的成功做法。縣委對這些調動農民群衆積極性的做法高度重視,以此作為激勵農民群衆參與集體事務的重要抓手,2018年,制定出台了《關于推進“道德銀行 扶貧愛心超市”三年行動計劃》,在全縣範圍内推進建設。“道德銀行”把每個家庭、每個村民勤勞緻富、道德善舉、文明行為以及參與集體事務的業績貢獻記錄在冊,形成一套積分量化、評比獎勵的激勵機制,激發了農民群衆講文明、行善事、獻愛心、做貢獻的積極性。河東村黨支部書記王福國說:“我們村2016年首家創辦“道德銀行”以來,廣大村民熱心參與集體事務,存美德、贊積分,村裡每年都湧現出很多脫貧緻富、孝老愛親、勤勞緻富的典型事例,村風民風變化非常明顯。”

農村文旅結合促脫貧(繪出農村文明富裕新美景)2

“道德銀行 扶貧愛心超市”模式,實質上是用“小銀行”存儲“大文明”、用“小超市”兌換“大美德”、以“小獎勵”引領“大轉變”。民建中央駐樂國窩鋪村第一書記羅鋒說:“這個模式契合了農民群衆勤勞樸實、厚道重情的傳統美德和處事風格,農村人都愛面子,每天擡頭不見低頭見,積分高低能看出人的品行德行,即使不為兌換物品,積分低了也感到沒有面子。因此,加上正确引導,必定會激發起農民群衆向善向好、奮發進取的熱情。”

為确保“扶貧愛心超市”正常運轉,縣财政每年拿出1200萬元作為獎補資金,同時,好多村還得到了社會各屆的支持,通過村自建、企業捐建、幫扶單位共建、慈善組織幫建等方式保障“扶貧愛心超市”資金物資充足。截至目前,豐甯滿族自治縣已建成“道德銀行”322個,設立“扶貧愛心超市”308個,讓174個貧困村、9.95萬貧困人口收益。

豐甯滿族自治縣“道德銀行 扶貧愛心超市”模式,把道德建設、脫貧攻堅、鄉風文明、基層治理有機融合,正激勵着廣大農民群衆勤勞緻富、緻富思進、見賢思齊,成為實現全縣高質量脫貧、引領文明風尚的新動能。

文明創建添活力育新風

盛夏時節,走進全國文明村黃旗鎮城根營,一面面色彩鮮明、形态鮮活的文化牆,一個個設施齊全、幹淨整潔的文化廣場,一排排圖文并茂、展示新生活新風貌的宣傳欄,與綠樹鮮花交相輝映,構成一道道亮麗的鄉風文明風景線。

以文化人,潤物無聲。不僅僅是在城根營村,穿行于豐甯大地的每個村莊角落,都能見到這種催人奮進、駐足流連的場景……

在推進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進程中,豐甯滿族自治縣把精神文明創建作為凝魂聚力的基礎工程,強化頂層設計,集中開展“宣傳氛圍上檔提升”行動,充分挖掘各村人文曆史資源,堅持“一村一規劃、一村一特色”,先後投入5100多萬元,分别在302個村莊打造了移風易俗宣傳欄、家風家訓主題廣場、孝文化長廊、紅色革命文化牆,把鄉土文化根脈融入農村一磚一瓦,把鄉風文明種子種入每家每戶。

農村文旅結合促脫貧(繪出農村文明富裕新美景)3

築牢鄉風文明之基,還要補足群衆精神之“鈣”。豐甯滿族自治縣以“精神扶貧”為抓手,全力補齊農村“精神短闆”,發動各村深入開展講勤勞、比緻富,講衛生、比整潔,講公德、比守紀,講和睦、比孝順,講奉獻、比互助為内容的“五講五比”創建活動,引導農民群衆倡導健康向上的文明風尚,先後評選出“緻富能手”“脫貧之星”1300名,創建美麗庭院示範村240個、“美麗庭院”示範戶4900個,實現“一鄉一标杆”“一村一榜樣”。

豐甯滿族自治縣把推動移風易俗工作作為補齊“精神脫貧”短闆的重要載體,納入對村級組織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同時,縣委宣傳部制定了《文明婚喪嫁娶倡議書》《文明新風進萬家》宣傳冊,發放至全縣農村各家各戶,倡導文明生活新風尚。此外,各村結合實際對婚喪喜事酒席定規矩、立标尺,大力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村紅白理事會對超标操辦、鋪張浪費的現象進行事先勸導、勸阻,糾正群衆攀比心理。南關鄉雲霧山村書記杜繼鵬說:“現在村裡專門建設了婚喪喜事酒席舉辦場所,辦理酒席必須要向村紅白理事會報備,按照移風易俗指導意見的标準嚴格執行。移風易俗工作的開展解決了很多家庭矛盾,減輕了‘人情費用’負擔,得到了廣大群衆的點贊和擁護。”

一系列群衆喜聞樂見、實在管用的精神文化載體,不斷“刷新”着農民的精神風貌,文明鄉風在豐甯滿族自治縣的各個角落煥發出新的生機。

“傳承民族文化,助力精準扶貧”“實施生态扶貧,築牢首都防護牆”“留住青山綠水,記住鄉愁鄉韻”……一幅幅鮮明生動的主題公益廣告,刻畫出豐甯滿族自治縣文化繁榮、文明興盛的時代畫卷。

伴着“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和“推進鄉村振興”的進軍号角,勤勞樸實的豐甯人民,亦如那奔騰不息的潮河水,正以昂揚的鬥志、必勝的決心,在建設“新時代美麗豐甯”的道路上砥砺奮進、闊步前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