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行業流傳着這麼一句話:出廠價20元的鏡架,200元賣給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
有關數據表明,中國3.2億中老年人中90%的人都需要眼鏡;2000多萬在校生中,至少80%的人需要眼鏡。而且一個人對眼鏡的需求不止一副,再加上眼鏡為易碎品,損壞和更新率很高。5000萬副的年需求量,200億元人民币的年銷售額,10%的年增長速度,這就是中國眼鏡零售業現在的市場容量。
在出廠價到實際零售價之間,眼鏡行業将近100倍的利潤差距,一副看似不起眼的“小眼鏡”,到底憑什麼如此暴利?
普通消費者接觸到的都是眼鏡零售商,出現在眼鏡店裡的眼鏡進貨價有10元的(很差的質量或老款處理的架子),有50左右的(質量還可以,溫州,丹陽等地生産),有100元的(钛架或深圳産的比較質量好的),150元的(國内的知名品牌),200-400的,(國内大品牌或國際品牌低端系列,如派麗蒙,海倫凱勒,寶姿,雷朋),1000--2000元的(國際大品牌的高端鏡架,如夏蒙,古馳,蔡司,)。眼鏡架:從工廠到了批發商那裡,工廠大概需要30%的利潤,30元的成本,是38元出廠價,批發商給零售商加利潤12元,給零售商是50元。 零售商賣給終端消費者大概是120--380元(城市不同,門店檔次不同,定價會有所區别),100元左右的批發價,眼鏡店大概定價在200--380左右。150元左右的批發價,眼鏡店大概定價在280--680左右。200元-400元的批發價,眼鏡店大概定價在500--1200左右。1000-2000的批發價,眼鏡店定價大概在2000--5000左右。
暴利是嗎?
因為這隻是毛利,據了解,毛利很高平均在71.31%, 可是算上所有的營業成本 淨利潤也就在10%左右。
利潤都到哪裡了?
主要是租金和人工費用開支太大,根據數據顯示,如果博士眼鏡有1億的營銷額,其中租金和人工的支出費用,占據了銷售總額的近85%。
根據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6月,博士眼鏡共有400多家點,其中直營門店數量達到了近380家。這些店面,每年的租金和人工費,都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所以說,不要看眼鏡行業的利潤高,但實際上到手的淨利潤,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多。在再加上現在電商行業的沖擊,很多實體店也受到了影響。很多人覺得配眼鏡不是都要到實體店嗎?
配眼鏡需要到實體店,但買隐形眼鏡、墨鏡、老花眼鏡,都可以在網上購買,這樣也會眼鏡店的生意受到沖擊。
有網友從另一個角度分析:如果一個行業是暴利,很快就會有大量資金進入這個行業,讓這個行業形成充分競争,導緻利潤下降。最終結果,這個行業的利潤和其他行業相差不大。十幾年前就有人說眼鏡行業屬于暴利,那麼這十幾年肯定有無數資金進入眼鏡行業,彼此競争之下,利潤早就削薄了。當然,十幾年前那些人說眼鏡行業屬于暴利,或許當時說法就是錯的。
還有網友說:稍微像樣一點,能叫的上的品牌,不是想賣就能賣的,門店需要和地區代理或者品牌總部先簽銷售協議,打預付款,約定之後的回款方式,預估每月或者每個季度的進度,等等一堆前置手續。廠家發貨也是有包裝的,而且包裝的特别細心,因為商品有磕碰有劃痕的話,是不能入庫銷售,需要盡快返廠換新的,沒事誰也不願來回折騰。很多品牌鏡腿上的追蹤碼,可以清晰記錄這一副眼鏡何時下線出廠,何時發送某個銷售區域,何時配送到門店,甚至經哪個店員的手銷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