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大校長林建華成為自己都不想成為的網紅人物,因為他在北大校慶記念活動上将“鴻鹄之志”的“鴻鹄”(honghu)念作了“honghao”(鴻浩),引起廣大網民熱議。據我分析,估計林校長從來都是念的“honghao”(鴻浩)這個音,直到他被廣大網友熱議才發現這個錯誤。也許是自己想當然,也許是他的小學老師就是這樣教的,反正我不認為一個北大校長會沒見過這個字。
作為教育工作者如何避免自己在工作中念錯字呢?我有三點建議:
一、提前做功課班主任老師拿到一年級新學生的名單後,第一時間就是認認真真讀一遍這些名字,中國人取名字偏愛使用生僻字以顯示自己的文化。比如:姓氏中的“仇”念“qiu”(音:求)不念“chou”,又如“華” 姓,應讀huà(化),不讀作中華的華。還有一些名字也容易念錯音,比如烨不能念“hua”(音:華),苼不念“sheng”(音:生)。
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對教材中出現的一些自己不能确定讀什麼音的字,一定要提前查字典,标上讀音。這也是教師工作嚴謹的一種要求。
對于學習材料一定要提前讀,特别是一些斷句,如果不提前讀一遍很有可能要鬧笑話。
有一次,這則材料是這樣的:
軍隊要具有戰鬥力,官兵團結一緻至關重要,我們廣大幹部要愛護士(後面翻頁了)
兵
據說一名軍官在念稿子的時候,這樣表達:
我們廣大幹部要愛護士(聽衆愕然)
(翻到第二頁)媽的,這裡怎麼還有一個“兵”呢?
還有一個招數就是把話語權交給孩子,當你不認識這個字的時候,可以話鋒一轉,同學們認識這個字嗎?怎麼讀?确定嗎?我們來查查字典,以書為證。第一次看到名單裡有自己不認識的字,你可以不點名,讓孩子們做自我介紹,這樣你就知道學生名字該怎麼讀了。
林校長在道歉信中說所有的重要發言稿都是他自己親自寫。我覺得他可能是手寫的,或者使用五筆輸入法在寫發言稿。用拼音輸入法就不會錯了吧。推薦廣大教師使用訊飛語音輸入,很厲害的,一方面可以練習普通話,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輸入速度,避免得頸肩疾病。
人人都會犯錯,讀錯幾個字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如果我們老師能夠做到提前做功課、轉移話語權和用對輸入法,我想出錯的概率會大大降低的。你說呢?
歡迎點贊,評論,轉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