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迎來了“端午節”,這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在這一天,人們會劃龍舟,會吃粽子,會挂艾草等等,這些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習俗,就與端午節由來的傳說有關。而對于端午節的由來,民間流傳着很多種說法,有的人認為是為了紀念屈原,也有的人認為是為了紀念伍子胥,還有人認為是為了紀念曹娥。
紀念屈原
這個在農曆五月初五的節日,被大多數人認為,是為了紀念在五月五日這一天在汨羅江投江自盡的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一個著名的政治家,在楚國倡導舉賢授能,并且增強國家軍事實力的屈原,因為強力支持要與齊國聯合去攻打秦國,而以楚懷王的幼子子蘭為代表的貴族,卻對屈原的觀點非常反對。屈原也因此遭到了子蘭等貴族勢力的排擠和讒言,并最終卸去了職位,還被趕出了楚國的都城。結果,沒有聽從屈原建議的楚懷王死于秦國,屈原也被放逐到了江南。
也就是屈原在被流放的途中,寫下了《離騷》、《天問》等文學作品,并奠定了他“楚辭之祖”的地位。
公元前278年,秦國在割走上庸、漢北地、邪、鄧、西陵之後,又攻下了郢都,也就是楚國的都城。屈原親眼看着自己曾經竭力守護的祖國,就這樣被攻破,在五月初五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着大石投江自盡。
崇敬屈原的百姓在他投江以後,乘舟意圖将他的屍體撈出,并且向江中投入米團,讓魚蝦不要破壞屈原的屍體。于是,在五月初五當天“劃龍舟”、“吃粽子”,就成了端午節的一種習俗。
紀念伍子胥
除了紀念屈原一說,端午節也有說是為了紀念吳國大夫伍子胥的說法。
當年伍子胥的父親和兄弟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則從楚國逃到了吳國,并且靠着一己之力,成為了吳王阖闾的重臣。
吳國也靠着伍子胥的謀略,逐漸成為了諸侯中的一霸。後來,在阖闾之子夫差即位以後,夫差忙于擴大國家的領土,于是就同意了越王勾踐的求和要求。有着深謀遠慮的伍子胥認為越王勾踐是假意投降,其真實想法是意圖東山再起,于是就多次建議夫差将勾踐殺死。而夫差卻聽信了其他嫉妒伍子胥的臣子的讒言,認為伍子胥是靠着齊國已經背叛了吳國的間諜,伍子胥最終也被賜死。
據《史記》記載,伍子胥臨終前憤憤不已,并且不甘心地說“必樹吾墓上以梓,令可以為器;而懸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從這裡我們也能看出,伍子胥當時已經預見了吳國會被越國滅亡。伍子胥被吳王夫差逼死後,他的屍身甚至還被夫差丢進了錢塘江,而當天正是五月初五,因此,端午節也說是用來紀念伍子胥的。
紀念曹娥
還有一個說法是為了紀念著名孝女曹娥的。據《後漢書·列女傳》記載,“孝女曹娥者,會稽上虞人也。父盱,能弦歌,為巫祝。漢安二年五月五日,于縣江溯濤婆娑迎神,溺死,不得屍骸。娥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晝夜不絕聲,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至元嘉元年,縣長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傍,為立碑焉。”
據說,曹娥的父親作為祭師,在五月五日迎伍神的祭祀活動中溺死于江中。數日不見父親的曹娥,在江邊尋找了父親将近二十幾天以後,僅有十四歲的她也毅然決然地跳進了父親溺亡的江水中。不過,五天後,人們發現了曹娥的屍身,而曹娥的身邊還有她父親的屍首。于是,也有人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曹娥所設立的。
結語
不管端午節的由來到底是為了紀念哪一個人物,這些存在于中國曆史上的人物,無疑都是傳揚着中國優秀道德品質的正面角色,他們都将端午節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意義,值得中國人民的傳頌和贊揚。
參考資料:《後漢書·列女傳》、《史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