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2:31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嶽飛被冤枉後不認罪)1

一提起“精忠報國”,人們就會想起民族英雄嶽飛。

可是就是這樣一位被千古傳誦的人物,最終卻以“莫須有”的罪名下獄處死。

現在想來,嶽飛之死是一個悲劇。

他身處高位,卻既不貪财,也不好色,更不結黨營私,最後卻被冤枉,落得一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嶽飛被冤枉後不認罪)2

嶽飛在監獄裡表現得堅貞不屈,即使被嚴刑拷打,卻始終不認罪,甚至在臨刑前還高呼自己沒有罪。

然而這時,一位極其敬重他的獄卒,實在不忍嶽飛再受心靈的煎熬。

他上前對嶽飛說出一段話,讓嶽飛在聽後啞口無言,沉默良久的他最後要來筆墨,揮筆寫下“天日昭昭 天日昭昭”八個大字,随後從容赴死。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嶽飛被冤枉後不認罪)3

風刀霜劍嚴相逼

1103年出生于河南湯陰的嶽飛,一生可謂是叱咤風雲。

在南宋積弱的大環境,他率領嶽家軍與金軍浴血奮戰,幾乎是所向披靡,對金作戰屢戰屢勝,險些直搗黃龍。

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金朝軍隊進攻南宋。

嶽飛揮師北伐,挺進中原,先後收複鄭州、洛陽等地,又在郾城、颍昌大敗金軍,進軍到離開封隻有45裡的朱仙鎮。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嶽飛被冤枉後不認罪)4

面對英勇的嶽家軍,金兵發出“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哀歎,已經準備撤出開封了。

然而當嶽飛收複中原的戰鬥進展順利之時,宋高宗卻決意求和,連發十二道金牌,命令嶽飛退兵。

嶽飛看着一道道金牌,痛心疾首:“十年之功,毀于一旦!所得諸郡,一朝全休!”

當嶽飛被迫班師回到杭州時,直接被奪了軍權,出任毫無實權的樞密副使。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嶽飛被冤枉後不認罪)5

但是在暗地裡,秦桧、張俊早就開始緊鑼密鼓地羅織嶽飛的罪名。

南宋大将張俊,是第一個大力出手将嶽飛推入火坑的人,正如嶽飛的孫子嶽珂所言:“先臣之禍,造端乎張俊。”

張俊先是收買嶽家軍前軍副統制王俊,讓他誣告嶽飛長子嶽雲和部将張憲謀反。

王貴是嶽飛離任後總管嶽家軍的鄂州駐紮禦前諸軍都統制,受到張俊暗示的他,接到王俊的誣告信後馬上轉交上級。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嶽飛被冤枉後不認罪)6

接着,統制官姚政、龐榮、傅選等紛紛在王俊的誣告信上簽字,這些勢利之徒信口雌黃地為嶽飛炮制罪狀。

無外乎是嶽飛擁兵自重,不聽從上級指揮,還對友軍張俊、韓世忠的人馬進行侵害,命令張憲據守襄陽“指置别作擘畫”,意圖謀反等等。

等到這一個個所謂的罪狀呈現到宋高宗面前的時候,嶽飛被摘掉樞密副使的帽子、投入大理寺監獄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嶽飛被冤枉後不認罪)7

這時候,如何處置對嶽飛忠心耿耿的嶽家軍,就成為宋高宗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當然,在秦桧和張俊的協助下,辦法總比困難多。

在決定将嶽飛處死之前,宋高宗做足了動作,專門針對嶽家軍頒布了一系列鐵血政策。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嶽飛被冤枉後不認罪)8

先是對嶽飛忠心不二的牛臯莫名猝死,徐慶則被調離軍隊系統,到地方去任職。

嶽家軍中原來的幕僚如孫革、黃縱、于鵬等人都被發配到邊關效力,胡闳休為了保命隻得裝瘋賣傻。

嶽家軍的頭頭腦腦死的死,散得散,根本沒有能力去為主帥嶽飛伸張正義。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嶽飛被冤枉後不認罪)9

同時,換上一系列的秦系、張系寵臣去領導已經被分割安置的嶽家軍。

宋高宗雙管齊下,一邊打散嶽家軍,斷了嶽飛仕途存在的根基。

另一邊則将嶽飛“逮系诏獄”,公開張榜,任命陰險歹毒的萬俟卨為禦史中丞,當嶽飛案的主審官。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嶽飛被冤枉後不認罪)10

這個萬俟卨原來是湖北提點刑獄官,是一個看風使舵的官場油條。

當年嶽飛前途不可限量時,萬俟卨拼命巴結時任定國節度使得嶽飛,結果反被嶽飛一頓教訓。

他對嶽飛早就懷恨許久,這次知道自己成為嶽飛的主審官後,将當年對嶽飛的怨氣徹底地發洩出來。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嶽飛被冤枉後不認罪)11

他對嶽飛酷刑毒打,無所不用其極。

然而嶽飛、嶽雲、張憲三人卻是任憑酷刑折磨,始終未在“抗命供狀”上畫押。

但是在最高權力者的授意下,這些人根本不管有沒有口供,直接将白說成黑,将無說成。

而秦桧編織出來的“莫須有”罪名,讓他成為中國的千古罪人。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嶽飛被冤枉後不認罪)12

紹興十一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即1142年1月27日,嶽飛被宋高宗下令殺害,時年39歲。

據《三朝北盟會編》記載,當時在監獄裡,有一個獄卒對嶽飛非常尊敬,對他照顧得也特别好。

看到嶽飛整日挨打卻始終認為自己無罪,還期盼着能夠出獄為國出力抗金。

在嶽飛臨刑前,這個獄卒終于忍不住對嶽飛說出一段話。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嶽飛被冤枉後不認罪)13

他說,我曾經認為您是一個忠臣,但現在看您就是一個反臣啊!

嶽飛一氣之下,就問他為什麼這樣說。

這個獄卒說道:“君疑臣則誅,臣疑君則反”,“君今疑臣,死固無疑矣,少保若不死,出獄,安得不反”!

嶽飛聽完後仰頭望天良久,再也說不出一句話。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嶽飛被冤枉後不認罪)14

後來他要獄卒拿來筆墨,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成為他的臨終絕筆。

其實獄卒這句話的重點就在于“君疑臣則誅”上:皇帝懷疑你了,那你就必須得死。

嶽飛不可能不明白,隻不過是他不想明白而已,也可能是他實在是沒辦法說服自己去明白這一切。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嶽飛被冤枉後不認罪)15

出淤泥而不染

嶽飛在臨刑前之所以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是因為他本人走的是一條自己不貪财、不好色、盡忠報國的人生之路。

有一次,川陝宣撫使吳玠派一名使臣到鄂州軍營,嶽飛設宴款待。

已經習慣有歌姬侍酒的使者,這次卻什麼也沒有享受到,他回去後就把這一情況報告給了吳玠。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嶽飛被冤枉後不認罪)16

吳玠立即買了一個“士族女子”,相當于現在的所謂的上流社會名媛,并派兩名使臣的妻子把她送給嶽飛。

嶽飛卻不過情面,他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隔着屏風交談。

他告訴那個女子:“某家上下所衣袖布耳,所食齑面耳。女娘子若能如此同甘苦,乃可留,不然,不敢留。”

屏風後響起不以為然的笑聲,嶽飛當即就将人給退回去了。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嶽飛被冤枉後不認罪)17

同時,嶽飛還是一員儒将,書法極佳,并且在戎馬倥偬之間還寫了許多壯懷激烈的詩詞。

“斬除元兇還車駕,不問登壇萬戶侯。”“行複三關迎二聖,金酋席卷盡擒歸。”

都表明他夢寐以求的是打敗金兵,收複失地,迎回二聖,充滿強烈的愛國精神。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嶽飛被冤枉後不認罪)18

當嶽飛抗金理想不被朝廷理解,并經常受到投降派的阻撓掣肘時,感到孤獨的他寫下了“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當然,千古傳誦的“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更是抒發了他為國殺敵立功的抱負情懷,表達了雪恥複仇、重整山河的豪情壯志。

一次宴飲時,幕僚們慨歎“天下紛紛,不知幾時才可太平”。

嶽飛随即便講出了“隻要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天下自然就會太平”的千古名言。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嶽飛被冤枉後不認罪)19

世态炎涼總有夢

在嶽飛、嶽雲父子被害後,迫于社會輿論的壓力,南宋朝廷暫停了殺戮,但是秦桧卻并沒有縮回罪惡之手。

在他的操持和暗示下,嶽飛的妻子,時年41歲的李娃帶着3歲的嶽霭被流放于嶺南。

嶽飛17歲的次子嶽雷和年僅12歲的嶽霖、7歲的嶽震被流放惠州,地方官将他們安置在寺廟一個“僅能容身”的小茅屋中,人身自由受到極大限制。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嶽飛被冤枉後不認罪)20

傷心父兄之死,身心備受打擊的嶽雷很快也含恨而死。

之後,嶽雲的妻子鞏氏拖兒帶女與小叔嶽雷的妻女一同結伴,遷往潭州聚族而居。

嶽飛的次女嶽銀瓶為給父兄伸冤,逐級上訪、輾轉奔走,卻遭到官軍的阻撓和打壓。

走投無路之下,13歲的她“抱銀瓶墜井而死”,因此民間稱她為銀瓶娘子。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嶽飛被冤枉後不認罪)21

作為“罪臣”家屬,他們的日子過得舉步維艱。

他們不僅要忍受一些人的故意刁難,生活上更是捉襟見肘。

這些孤兒寡母唯一的生活來源,就是朝廷配給的那點微薄米糧。

但是僅僅這點待遇,也惹得那些奉迎上意的馬屁精不爽。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嶽飛被冤枉後不認罪)22

漳州知州上書朝廷,強烈建議取消對嶽飛家屬的米糧供應,意在斬草除根。

在嶽飛蒙冤之時,周圍人的反應各異,将世情百态表現得淋漓盡緻。

老友、老部下個個義憤填膺,有的仗義執言,出手相助;有的沉默不語,小心翼翼地觀望。

有些人卻在這場曠古冤案中,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嶽飛被冤枉後不認罪)23

有一個叫姚嶽的進士被嶽飛招為幕僚,并引為親信,嶽飛對他可以說是有知遇之恩。

然而嶽飛蒙冤後,姚嶽直接否認自己曾經是嶽飛的部下。

他還向宋高宗上書說嶽州百姓不幸與逆臣同姓,應該改地名,免得百姓對嶽飛盲目懷念。

高宗立刻同意把嶽州改名為純州,嶽陽軍改名為華容軍。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嶽飛被冤枉後不認罪)24

然而,事情并不都按照宋高宗和秦桧設想的劇本往下演。

後來金朝撕毀條約,金兵再次南下侵略宋朝。

被壓制已久的主戰派再次擡頭,在軍事壓力和主戰輿論高漲的态勢下,趙構不得已下诏,将羁管于嶺南和福建等地的嶽飛、張憲家屬“放令逐便”。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嶽飛被冤枉後不認罪)25

這意味着,嶽飛家屬子女終于自由了。

民間的正直之士趁機挺身而出,為嶽飛案的平反振臂鼓呼。

在這些呼聲裡,公元1162年趙構禅位當了太上皇,趙眘繼位,這就是宋孝宗。

宋孝位即位之初即順應民意,下诏給嶽飛追複原官,以禮改葬。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嶽飛被冤枉後不認罪)26

而這一年,嶽飛兒子嶽霖33歲,嶽震28歲,嶽霭24歲。整整20年過去了。

這一天,他們等得太久太久。

宋孝宗在诏書下發的同時,還下令以500貫白銀懸賞尋找嶽飛的遺體。

這時大家才知道,是臨安監獄的獄卒隗順在深夜潛入行刑室,将嶽飛屍體運出城,埋在九曲叢祠邊,又在土丘上種上了兩棵松樹為記。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嶽飛被冤枉後不認罪)27

直到臨終前,隗順才将兒子叫到跟前将此事和盤托出。

1179年正月,即孝宗為嶽飛平反之後的第十七年,宋孝宗拍闆定谥“武穆”,總算是對嶽飛外禦強侮、精忠報國的一生給予了肯定。

朝廷以隆重禮儀對嶽飛墓進行改葬,遷葬于杭州西子湖畔栖霞嶺,是為“宋嶽鄂王墓”。

并以百萬巨資在其家鄉河南湯陰建廟立祠,賜名“忠烈祠”,以供世人紀念。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嶽飛被冤枉後不認罪)28

同時又下令歸還嶽飛全部财産,尋訪其流落各地的後代,予以錄用。

另外,對那些當年曾誣陷謀害嶽飛的秦桧黨羽和爪牙一一問罪,給予重處。

孝宗此舉可謂大快人心,朝野上下一片振奮,嶽飛冤情至此得以徹底昭雪。

宋孝宗去世後,宋理宗和宋甯宗等再次對嶽飛大加褒揚追封。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嶽飛被冤枉後不認罪)29

耐人尋味的是,嶽飛的後人打破以武傳家的傳統,身為名将之後卻反常地端起了書本,以治學過活。

終其一生,嶽霖都在搜集嶽飛遺文。

他的兒子嶽珂在其整理的資料基礎上,寫出了《鄂國金佗粹編》、《續編》、《桯史》等書,算得上一位史學大家。

天日昭昭,隻有經曆過痛徹骨髓的苦楚才會讓嶽飛的後裔痛改家風。

文/藍風燭塵

嶽飛臨終遺言故事(嶽飛被冤枉後不認罪)30

參考文獻:

[1]劉興雨,嶽飛之死,領導文萃,2001(4);

[2]賀旭志,論嶽飛之死,衡水學院學報,2005(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