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這個病不管在臨床還是生活上,都是最常見的消化内科疾病,它的發病幾率在胃病中也是最高的。
幽門螺杆菌
現代醫學普遍認為慢性胃炎的發病原因是由于幽門螺杆菌感染導緻胃黏膜病變經久不愈發展所導緻,患有慢性胃炎的人一般會表現出上腹隐隐作痛、腹瀉、餐後腹脹、舌炎等症狀,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救治,很容易造成胃潰瘍或者更加嚴重的疾病。
中醫認為,現在所說的慢性胃炎屬于“胃痛”“痞滿”“惡心”“嘔吐”等症的範疇,因為這些症狀的病機皆是由飲食不節制、情志抑郁、邪毒内侵所緻脾胃損傷,中氣内耗,脾胃虛寒。所以治療思路通常是溫中補虛、益氣升陽,而治療這些病症常用的中醫湯劑是黃芪建中湯。
黃芪
原方組成:黃芪、饴糖、建曲、黨參、白芍、厚樸、桂枝、枳實、生姜、半夏、大棗、炙甘草、炒白術加減應用:胃脹加木香、砂仁;
胃痛加幹姜、附子;
消化不良加雞内金。
水煎服,早晚2次溫服,一般4周左右症狀即可大幅緩解。
方中饴糖、黃芪具有固表補氣、益氣補中的作用;白芍與桂枝可健脾益腎、調和機體陰陽;厚樸是治療便秘腹脹的一味奇藥;黨參可補中益氣、益肺健脾;炒白術除了益氣健脾之外,還可利水燥濕。諸藥合用可護中焦脾胃之氣,脾胃健運有序,具有補氣益血、和中的功效,也是用來治療慢性胃炎的經典方劑,為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通常也會配合三聯療法共同治療慢性胃炎。
金匮要略
黃芪建中湯是一劑經方,出自于《金匮要略》,全方重在溫養脾胃,是治療虛寒性胃痛的主方。用于氣虛裡寒,腹中拘急疼痛,喜溫慰,自汗,脈虛。
現代醫學對這一經方用來治療慢性胃炎也有相應的研究,實驗研究表明:黃芪建中湯可抑制胃酸的分泌,清除幽門螺旋杆菌,抗炎,抑制炎性因子和修複胃黏膜的作用。
延伸閱讀:《金匮要略》是我國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的雜病部分,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論述雜病診治的專書,原名《金匮要略方論》。“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聖訓和實錄的地方,意指本書内容之珍貴。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載疾病60餘種,收方劑262首。所述病證以内科雜病為主,兼及外科、婦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飲食禁忌等内容。被後世譽為“方書之祖”。(引用百度百科關于“金匮要略”的定義)
注:以上案例僅作參考!本文為日常科普使用,文中涉及的方劑不作為具體用藥指導,如有類似症狀需在專業醫師辨證下指導使用,不可盲目使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