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制度是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後建立,是為了方便人員管理,起初隻有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四旗,随着人口增加,後又将四旗加上邊框,增編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滿清入關以後,八旗演變成一中軍事組織制度。
八旗有上三旗與下五旗的區别。順治七年(1650)底多爾衮死後,清世祖福臨為了加強對八旗的控制,對八旗的順序進行了調整,分出上三旗和下五旗,他們有不同的分工,分工職責一直延續到清朝滅亡。
上三旗分别是鑲黃、正黃、正白三旗,他們由皇帝親自控制,下五旗為正紅、鑲紅、正藍、鑲藍、鑲白,由諸王、貝勒統轄駐守京師及各地。雍正時期為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削弱諸王、貝勒的勢力,下五旗中的主要部分将領也由上三旗人員擔任,下五旗實際上也變成由皇帝直接控制。因此上三旗的地位在八旗中是最高的,很多清皇室成員和朝廷高級官員都是來自上三旗。
我們知道,同樣是愛新覺羅的後代,他們卻不在一個旗内,那是因為皇帝的兒子出生後先是進宗人府登記,一直到新君登位,才把兄弟分配到下五旗,分配的時候都比較平均,以确保八旗發展能夠平衡,皇帝直接統領上三旗,不具體劃入某一旗。
展出的康熙盔甲,與八旗盔甲不一樣
八旗之間的身份高低也是有差别,最明顯就是體現在婚嫁上,清初規定八旗宗室王公及官兵不允許各旗間通婚(皇帝不在此規定範圍之内),目的就是保持各旗人口的基本平衡,雖然民間早已通婚,但這一規定一直到光緒二十七年(1901)才明令取消。
滿清入關後,清王朝為體現滿族的貴族身份,凡八旗子弟,都納入發兵饷範圍,實際上等同于清政府拿錢養他們,入關後他們過起了養尊處優的生活,戰鬥力一點點消退,最明顯的兩個例子對比,康熙皇帝平定三番時的主要兵力是旗兵,戰鬥力非同小可,但到了晚清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清政府派出的旗兵在洪秀全組織的農民武裝隊伍沒面前完全不堪一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