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
春秋戰國時期,各大諸侯分封天下,當時的天下不向後來的曆史一樣,後來的曆史都是以“皇帝”為主,春秋是以“霸主”為王。霸主并不能掌管天下,而是衆諸侯推舉選出來一個國家的君王。霸主的位置誰都可以做,隻要你的實力大過于其他各位諸侯,你就可以成為霸主。所以在當時,很多諸侯都想成為霸主,但成為霸主的必要因素就是你要有實力和掌握大權的能力。這些靠君王一個人是做不到的,一定要有一個好的手下和軍師協助自己成為帝王。
田忌
當時齊國的田忌,隻是齊威王手下的一個将領,但在擁有孫膑這個著名的軍事家之後,田忌的能力在幾次戰役過後完全可以掌控齊國,但田忌卻依舊甘願臣服于齊國,就算孫膑勸谏田忌自立為王,他還是拒絕了,最後卻因為和宰相鄒忌的關系導緻田忌逃亡楚國,保全性命,這讓不僅讓田忌失去了齊國的江山,也失去了孫膑這個人。
田忌賽馬
田忌和孫膑結識是因為“田忌賽馬”這個故事,兩人都欣賞對方的才華,以至于田忌就舉薦孫膑,孫膑因此成為了齊威王的兵法教師。《史記》:“于是忌進孫子于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但這個舉動引起了宰相鄒忌的不滿,在外人看來,一個宰相和一個将領本都應該好好輔佐君王成為霸主。鄒忌卻因為田忌被齊威王重用,而對田忌産生了嫉妒之心。
《史記》載:“鄒忌與田忌不和,于是采納公孫閱的建議讓齊威王派田忌南攻襄陵。”公元前354年,趙國因攻打魏國的盟友衛國,魏國出兵包圍了趙國的邯鄲。趙國不敵魏國于是求助于齊國。齊威王和衆人商議如何決策,宰相鄒忌建議不要出兵援救,省的惹禍上身。
田忌
齊将段幹朋認為還是要出兵援救的,不然就會失去齊國對照顧的信任。一旦失去了趙國的信任,還會有誰敢跟齊國交好呢?齊威王同意段幹朋的說法,于是派出田忌、孫膑、段幹朋三人兵分兩路拯救趙國。這次戰役中,孫膑展示出自己的才能所在,通過圍魏救趙的方式,成功讓魏國撤兵,将趙國拯救于水深火熱之中。這時鄒忌就更加對田忌有不滿了,因為這次的勝利直接性的打了鄒忌的臉,讓鄒忌無地自容,所以兩人的矛盾也更加的惡劣了。
田忌
齊威王16年,公孫闬谏言鄒忌道:“共何不為王謀伐魏?勝,則是君之謀也,君可以有功;戰不勝,田忌不進,戰而不死,曲撓而誅。”鄒忌能重拾自己的臉面,便勸谏齊威王讨伐魏國,還特意說讓田忌出征。當時正好碰上,魏國攻打韓國,韓國五次戰敗,求助趙國。在這種機緣巧合的情況下,鄒忌成功讓田忌出兵攻打魏國拯救韓國。
田忌
一旦成功的話鄒忌還能得到好的名聲,失敗就可以怪罪于田忌,這種損人利己的辦法,讓鄒忌心情大悅。幸好的是田忌在這次戰争中也赢得了勝利,且功勞要比鄒忌都要高可以形容成“功高震主”,将鄒忌氣的不行,雖然自己也得到了名聲。但在鄒忌的内心中,還是希望田忌失敗,齊威王怪罪下來一切由田忌承擔,鄒忌便可以借刀殺人,鏟除田忌這個心頭患可一切都事與願違。可鄒忌并不是個善于罷休的人物,在田忌赢得戰争還沒回到齊國期間。
田忌
鄒忌和公孫闬便利用占蔔的手段,誣告田忌現在功高震主,有了謀反的心思,讓齊威王決定處置田忌。田忌聽聞此事後,便逃往去了楚國躲避災難。但其實在這期間,孫膑曾有勸說過田忌說:““将軍可以為大事乎?”田忌曰:“奈何?”孫子曰:“将軍無解兵而入齊。”,讓田忌取得天下,自立為齊王,當田忌卻不知道自己已經成了鄒忌的眼中釘。所以就拒絕了這個勸谏,也守住自己的氣節。
田忌
這也印證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一句話。這次拒絕孫膑的勸谏,不僅讓田忌失去了大齊江山,也失去了孫膑這個謀略家。孫膑在田忌的幾次出征中,都展示出了很好的智慧赢得了戰役,這讓田忌佩服不已,但讓田忌反叛齊國,田忌卻做不到,這點展示出了田忌忠貞不渝的氣節。但當田忌知道自己被誣告後,為保全性命,隻能逃亡楚國。對于鄒忌來說,自己的心頭患已經走了,他就能得到更多的寵信了,在齊國的威望也會更高。可惜的隻有田忌這個傻大個罷了,涉世未深不懂得人情世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