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12日訊 雲陽縣位于重慶市東北部長江兩岸、三峽庫區腹心,得名于四時多雲、山水之陽,這裡曆史悠久、文化厚重、生态優良、風景秀美。
2016年,在重慶主持召開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态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探索出一條生态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
“雲陽地處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肩負着保護國家生态安全、移民安穩緻富的重要使命。”雲陽縣委書記張學鋒表示,近年來雲陽緻力于走生态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大力發展文旅經濟,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着示範作用。
【綠色生态名片】
雲陽境内的龍缸天坑,形成于2.5億年前,是大自然留給這裡最寶貴的世界自然遺産。這個俯瞰形似巨型水缸的環形天坑,深達550米、坑壁傾斜幅度近90度,被譽為“天下第一缸”。
2010年,雲陽縣正式啟動龍缸景區保護性開發建設工作。打造了集岩溶地貌、峽谷景觀、生态草原等多元特色為一體的國家5A級景區。以“天空之花”為造型的雲端廊橋,建在海拔1106米高的懸崖絕壁上,其垂直高度718米、懸挑長度26.68米、是世界上最長的懸挑玻璃廊橋。
龍缸驚險獨特的地貌特質,受到了國内外衆多極限運動愛好者的青睐。2018年,龍缸景區引進了“飛拉達”體驗項目。将自然之美與人文精神完美融合,“高空體驗、極限挑戰”成為景區最大的亮點。
“飛拉達”是意大利文的音譯,是指修建在岩壁上、利用鐵鎖腳蹬的輔助,進行峭壁攀爬的登山方式。
33公裡的環湖綠道,見證了雲陽的綠色發展之路。浪漫的月光草坪,草籽冷暖混播、四季長青,更是當地百姓幸福生活的日常。
【體育賽事名片】
在雲陽,“體育 旅遊” 既是一種新型的休閑生活方式,也是文旅産業發展中一張充滿活力的名片。近幾年,雲陽縣舉辦了一系列國際化的大型體育賽事活動。通過賽事經濟推進旅遊與體育的跨界融合,在滿足多層次、多樣化消費需求和旅遊體驗的同時,大大促進了雲陽文旅産業的轉型升級。
2018年,雲陽滑翔傘基地建成,成為全國唯一一個臨近長江流域的滑翔傘基地。在這裡,無論是全民參與的休閑活動還是高端體育賽事,體旅融合已經成為雲陽發展文旅經濟的重要舉措。
【美食名片】
雲陽人對于面食的熱衷并不亞于火鍋。這裡,大街小巷遍布着上千家面館、有近百種口味。一碗普通的小面裡,承載着幾代人的堅守與執着,也傳遞着這座城市的盛情,吸引着許多過往遊客駐足品嘗。
在雲陽深厚的美食文化中,“面文化”獨樹一幟,目前,大約有20萬雲陽面匠分布在全國200多座城市,鮮面市場在全國的占有率達到70%。“雲陽面工”也成為雲陽縣最具特色的勞務輸出品牌。
【産業名片】
2017年,“天生雲陽”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創建。目前,雲陽縣共有雲陽面在内的49家企業、55個農産品獲得了“天生雲陽“品牌授權使用。這張彙聚着雲陽産業實力的金色名片,也為文旅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的作用。
【曆史文化名片】
在這片綠色發展的生态之地,自然力與生命力之所以如此鮮活,要得益于雲陽深厚的文化底蘊。雲陽擁有以張飛廟為代表的三大标志性人文景觀。作為三峽庫區的文物大縣,曆史文化的挖掘也成為這裡發展文旅經濟的内在張力!
2.5億年前,古老神秘的龍缸在這裡镌刻;1.5億年前,侏羅紀世界級恐龍在這裡深藏;2300年前,巴郡重鎮朐忍在這裡流芳;1700年前,文藻勝地張飛廟在這裡傳承;20年前,國家4A級景區城市在這裡崛起;今天,雲陽的文旅經濟也将在這裡,開啟一段新的征程!
來源:央視财經頻道《生财有道》
記者:田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