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即菩提是指成長型思維?這句話有雙層意思,一層是領悟者如何起悟,另一層是智慧是從哪裡來的,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煩惱即菩提是指成長型思維?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這句話有雙層意思,一層是領悟者如何起悟,另一層是智慧是從哪裡來的。
煩惱的起因是由于自身對外界所發生的事物認知不足,沒能看清事物的發展規律,一時間沒有能力去排解這些事端,由困惑而引發煩惱。為什麼菩提在這層的意思是領悟者,且還是個未開悟的領悟者?因為若是開悟者他不會看不清事物的發展規律,能看清就意味着有解決這個事端的方法。也就不會有煩惱的事情發生。
對領悟者而言,智慧的來源起因就是從産生這些煩惱前一個因素開始,因困惑引起疑惑,由疑惑引發疑思,思而後知。直至清晰的知道事情的真相和解決這個真相的方式方法。這個就是因何起悟,智從何來,煩惱的起因就是領悟者入悟的誘因,也可說煩惱他就是領悟者的老師,開啟智慧能力的引領者。
第二層是第一層的延伸,智從何來?許多人會說,智慧是從前人的知識裡學來的,真是這樣嗎?學到前人的知識就等同于學到智慧嗎?這個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知識是前人用自身的智慧能力通過對事物的認知、領悟後所産生的結果,對前人領悟者之言就是他們的智慧,但對于後面的學習者而言它隻是知識,因為這并非是你自己對事物領悟認知的結果,就好比你把道家的道德經,佛家的金剛經學到能倒背如流,但你敢說你就擁有了跟老子、佛陀同樣高的認知和境界嗎?所以知識這些前人認識所留下來的經驗,隻是為參悟者在參悟過程中提供參考參照,而智慧則是需要參悟者本身在對事物的參悟認知過程中才能産生出來,形成自己的新認知和能力,這才算是自己擁有的智慧。所以智慧是悟出來的,是從無明的煩惱中悟出來,悟透了、看透了、心中沒有了疑惑,你的智慧也在悟的過程中慢慢成長起來,使你變得更聰明了,煩惱使你能思能悟是你的老師,所以煩惱即菩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