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上:消防員軍人夫婦,曾偉偉與周晴雯;左下:“航天”夫婦,張舒與汪冬瑾;右:特警夫婦,王安昌與張蔔文
愛情有千萬種模樣。在人類世界廣為流傳的經典愛情模型裡,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是愛,山盟海誓、連枝共冢也是愛。無論是一見鐘情的熱烈,還是相濡以沫的溫柔,都化作人類對愛美好的想象和體驗。
每個人有自己對愛的定義,沒有标準答案,也無須為對錯彷徨。中國人的愛情,有中國式的浪漫。
95後特警夫婦:同在北京,卻似談了場異地戀
27歲的王安昌和25歲的張蔔文有很多共同點:北京人,畢業于北京警察學院特警專業,後入職北京市公安局,特警。走在路上,兩人甚至連身高都看不出很大區别:張蔔文有1米76,王安昌隻比她高4厘米。
不過,同一單位的兩個人,工作以來卻仿佛談了一場異地戀。王安昌和張蔔文分屬于通州分局和海澱分局反特巡支隊。高強度的訓練、随時可能出現的警情,以及不知何時就需要出差的任務,讓兩人平時見面都很難。
愛情的開始是在開學軍訓。人群中,王安昌一眼就注意到了張蔔文。後來,兩個人經常結對訓練。起初,張蔔文體能差一點,王安昌學習上差一點,她拉着他去背書自習,他則喊她一起加練。
王安昌喜歡叫她“妞妞”。在校期間,有一次他腳傷了,妞妞還曾背着他去上過課。
張蔔文卻覺得,自己依賴他的時候更多。特警工作需要面對嚴格的訓練和考核。偶爾沒達到标準,張蔔文會很着急。這時候,王安昌的一通電話,一句“别着急,慢慢來”,都是莫大的力量。
婚姻在兩個年輕人的生命裡留下了很深的印記。在張蔔文看來,王安昌性格上像個大男孩,但是關鍵時刻能擔事兒,能給她提供指引。王安昌則覺得,婚後自己好像更有一種責任感。談戀愛的時候,每天有空除了聯系對方就是訓練。現在有空時,還是希望能多待在媳婦身邊。
兩個特警組成的家庭到底還是有些特别。一個月見不上面是常事。王安昌出差一走不知道多久,中途經常“失聯”,張蔔文知道,執行什麼任務是不能透露的。
前段疫情期間,兩個人好不容易能回家見面。王安昌想給媳婦煎雞排吃。結果食材都準備下鍋了,他卻接到了緊急召回的通知。
共同的職業讓他們更加融入彼此的生命裡。他們每天幾乎都在複刻彼此的生活,也沒有誰比對方更了解自己面對的挑戰究竟是什麼。
同為特警,彼此不擔心是假的,但他們也養成了一個習慣,出警前後給對方發條信息。王安昌會守着電話等着她,張蔔文會如往常般給他留言,從不怪他不能及時回複。
王安昌自知自己不算是很浪漫的人。他喜歡給妞妞送花,每次都特别為自己選的禮物感到得意。但就算他送得再“土味”,張蔔文也不會告訴他。關于浪漫,他們達成了共識:“對于特警來講,最大的浪漫就是在有特殊情況時,你給他發一條短信告訴他,平安回來。”
消防員和他的愛人:發一條“出警了”,是規定動作
愛情的到來有時很簡單,可能隻是一次不需要“注釋”的交談。
從第一次見面起,曾偉偉就覺得,周晴雯跟其他人都不一樣。作為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豐台支隊方莊特勤站副指導員,曾偉偉2013年入伍,日常在訓練、出警、繼續訓練中循環往複。機動、未知、高強度、不遺餘力,這些詞語所形容的世界是他每一天的生活。比他還早一年入伍的周晴雯是他遇到的為數不多的真正懂他的姑娘。
通過家中親戚介紹,2021年兩人相識。線上聊了一個月後,在上海工作的周晴雯趁休假來了一趟北京。初次見面,曾偉偉覺得自己遇到了知音,但在确定戀愛關系之前,心思細膩的周晴雯反而擔憂重重:遠隔千裡,兩人職業都比較特殊,真的适合在一起嗎?
她将自己的猶豫原原本本地告訴了曾偉偉:“我倆這個情況,如果家裡發生了什麼事情,你也幫不了我。”但曾偉偉答:“如果父母生病了,我們就一起陪他去看病;如果家裡發生了什麼事情,我也會陪着你一起承擔的。”
樸實的一句話感動了周晴雯。
隻是這對新婚夫婦沒想到,領證後,他們7個多月沒有見過面。其間,曾偉偉的父親生病了,周晴雯主動提出把老人接到上海。她獨自搶号、陪診、照顧老人起居。曾偉偉很心疼,卻隻能感到深深的無力。
周晴雯是個脾氣很好的人,跟丈夫打電話都時常帶着不自覺的撒嬌語氣。但有一次,這個好脾氣的姑娘發了很大的火。那天曾偉偉晚上突然出警,電話打不通,信息也不回。直到深夜1點多,曾偉偉處置警情完畢回來才發現,有好多未接來電和未讀信息。
從那次起,周晴雯便跟他約法三章:“不管什麼時候出警,出發前、結束後,都要告訴我一聲,否則我會一直擔心。”
從着裝下樓到登車出庫,45秒是消防救援隊伍規定的時間。從那天開始,曾偉偉又多了一個“規定動作”:給老婆發條信息,“我出警了”。
夫妻倆期盼着早日結束異地狀态。對于曾偉偉和周晴雯來說,浪漫是“一種對家庭的責任和擔當”,是“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要互相攙扶、互相幫助,堅定走下去”。但是對于一名消防員和一名軍人來說,這份浪漫有更深入骨髓的含義:“我們不僅要守護好我們的小家,更要守護好我們的國家。”
“航天”夫婦:你是我的榮耀
像是在天地間寫了一封充滿愛意的信,風和海浪成了張舒和汪冬瑾的“郵差”:頂着高溫和烈日,這對愛人分别在西北的沙漠和海南的沙灘上鄭重地“寫”下了對方的名字。
張舒是長征五号系統軟件主任設計師,剛剛完成“問天”發射任務返京沒多久。汪冬瑾是某型号系統綜合副主任設計師,兩人同在北京航天自動控制研究所工作。除了日常工作、加班,出差也是常态。最忙的時候一年中可能有大半年無法見面,但是他們用各種方式表達着對對方的牽挂。
張舒和汪冬瑾是在2014年新員工見面會上認識的。張舒回憶:“結婚之前我努力了3年,遞交了多份小情書、小禮物、小驚喜,從積極分子開始努力,到她的重點觀察對象,再到預備老公,通過日常的表達、陪伴、分享,終于收獲了我們的小紅本。拿到小紅本前的一個月,長五也首飛成功了。”
在張舒看來,妻子“所從事的系統綜合專業視野更廣,思路更開闊,再加上她技術基礎紮實、專業本領強,能提示我很多在平常想不到的方法和思路。”
共同的職業背景,讓他們的心連得更緊。每逢有發射任務直播,汪冬瑾也會守在屏幕前,緊張地觀看直播。與千裡之外的丈夫一起,吃發射前航天人都會吃的“成功包子”。她最喜歡包豬肉茴香餡,因為這是張舒喜歡的口味。
工作中,他們各自在探月、探火、載人空間站建設等國家重大工程中直面挑戰與磨砺。生活裡,他們會為偶然發現的博物館感到驚喜,遠隔千裡時因為一個“奶茶幹杯”的表情包而約定回京團聚後拍個實物版。為了給愛人一個記憶深刻的求婚儀式,張舒冬夜裡在室外布置了一個多小時。汪冬瑾會因為一次生日沒能跟他一起度過,在禮物裡附上一張小卡片,上面寫道希望以後的每一次生日和紀念日能一起度過……生活裡與人、與物的每一次“偶遇”,都可能變成他們愛情中值得銘記的甜蜜瞬間。
在單位院子裡,有“航天五老”的雕像。一起跑步時,夫妻倆經常會經過這裡。在他們心裡,老一輩航天人的傳承有極重的位置。張舒說:“實現中國夢、航天夢也是一場跨越曆史與未來的接力賽,需要我們青年接續奮鬥。相信老一輩航天人如果看到了今天的探火奔月、問天發射,看到我們當代航天人的拼搏狀态、信心幹勁,也一定會十分欣慰。”
責任編輯:王國強,李晗
來源:中國青年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