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志剛
許多年前,我還是個孩子。那時候,沒有煩惱,沒有憂愁,是一個自由自在的一個孩子。那時候,我是純真的,是快樂的,是爛漫的,也是最真實的,整天嘻嘻哈哈的,在衛成二哥的帶領下和榮棟,國棟,克勇,克城,小虎,建軍,紅亮,志斌,還有貴子,一起去玩耍。
那時候,我和夥伴們一起去陽屲村的淮溝裡去捉泥鳅;一起去張家廟村看戲,或者在水家岔下莊看牛皮燈影子;一起去衛成二哥的院裡撲麻雀;一起去那風光無限的“山上地”裡看晚霞;一起在小東二哥家新院操場上玩“鬥牛”的遊戲;一起在志勤大哥溝底的那個窯洞裡打撲克牌;
那時候,我們每個手裡都拿一個短短的木棒,按照大小個子的順序進行排列,每天會在村裡各區域進行巡邏,衛成哥就索性起名叫“棒棒”隊,他就是隊長,而我們都是成員。在那些逝去的但記憶猶新的歲月裡,我和那些幼時的同伴,一起玩耍,一起嬉笑連天,你追我趕的,真的很快樂。
許多年後,我和那些幼時的同伴們都已經長大,如今,都已經成家立業。再也沒有那再一起無憂無慮的美好時光了,為了生活,有些夥伴們遠走他鄉,去往不同的城市去奔波,去奮鬥,他們都已成家,娶了老婆,有了孩子,有些夥伴孩子村裡,在那生我養我的莊稼地裡,在為小麥施着肥,拔着草,那白白的草帽下是他那逐漸黝黑的臉蛋,但是,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不這樣日子也難過。
而我自己,也是經常穿梭在農村和城市之間的一個人,一個農村人眼裡的不喜歡種地的人,一個好吃懶做的人,一個整天談古論今的子曰詩文的耍嘴皮子的人,在一個城市人的眼裡,我卻是一個不能安心工作,不能定位自己打工仔身份,總企圖那一天能麻雀變鳳凰的不知天高地厚的人。
理想是總是那麼的美好,可現實卻總是那麼的殘酷。我知道,找份工作不易,找一份合适的工作更不易,但是我依然會辭職,因為在那家企業打工,那錢都是不好掙的,都是要流血流汗的,更因為我知道家裡現在缺的并不是錢,而是勞動力,在偏偏的農村,一個家庭,如果沒有一個青壯年,那所有的農活都是老人,婦女和孩子的,那麼辛苦的活,他們是不能再繼續幹下去的,尤其是那些年齡已經上了六七十的老人,他們本該安享晚年的,可是,怎麼還在充當三十歲的人呢?挑水,埋糞,耕地,擔洋芋,這不是讓他們自己去早點死嗎?還有,孩子,那些留守兒童,他們是無辜的,是需要教育的!
今天,他們沒有讀好書,都辍學,明天他們就和我們一樣,成為一個既不能成為合格的農民又不能成為一個優秀市民的人,一個身處城市和農村兩地的都市流動人,城市邊緣人。
而我也一樣,面臨着這樣的問題,這次本來是取中山大學自考行政管理專業獨立本科段的畢業證書的,現在,畢業證書已到手,我也該回家了。
因此,對于辭職一事,我不後悔,我先回去幫家人收麥子,然後,再尋一條能夠生存和發展的出路。
爸爸,媽媽,您們别太辛苦了!老婆,你也歇歇吧!我很快就來了,來幫你們了,還有,我的三個可愛的孩子們,我會給你們買好多好多的“棒棒”狗,讓你們一次吃個夠……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作者簡介
張志剛,甘谷縣金山鎮人,甘谷縣作家協會會員,理事;甘谷在線文學副主編,駐金山鎮通訊員,甘谷生活網文學顧問,甘谷人網文學副主編,自考中山大學行政管理學本科學曆。曾先後在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内蒙古自治區總隊第三支隊服役,退伍後,曾在富士康科技、僑雲科技、伯恩光學等公司擔任過保安隊長、安全主任、安全工程師及行政主管等職務,并獨立承辦過企業日報和月刊。期間,創作了許多鄉村氣息濃郁、體現民俗文化的詩詞、散文和記實文學,作品散見于《江門文藝》、《深圳特區報》、《晶報》、《南方都市報》、近兩年以來,其回鄉發展,在甘谷新聞網,天水廣電網,天水圈子,天水城市在線,天水新聞網,天天天水網,甘肅文化産業網,甘肅書畫網等報刊,網站發表過很多的作品,深受群衆的喜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