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講述了日本入殓師的生活,以一個獨特的視角直面世人比較忌諱的關于死亡的話題。影片大量運用近景鏡頭生動的展示了一個個普通而又莊嚴的入殓過程,精巧細緻的感情表達,藝術化的入殓方式,俘獲了不少觀影者的心。
影片講述了一名大提琴手小林大悟在成為入殓師助手後的成長過程,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去面對各種形式的死亡,從側面角度去觀察逝者家屬的或悲或悔的複雜心情,把這個沉重的話題拍得自然得體而又不失關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影片獲得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成功獲得國外評委的一緻肯定。影片除了回歸理性的死亡儀式之外,還摻雜了夫妻之間的誤解與原諒的感情主題,以及略帶冷笑話的喜劇效果,使這部電影看起來輕快放松卻又感人至深。
男主人公小林本來是日本東京一個著名樂團的大提琴手,後來經濟不景氣樂團解散,從此便失業在家。在回到鄉下之後誤打誤撞來到一家從事殡葬服務業的公司,從事入殓師助手這一職業。他接手這一全新職業的第一堂課便是在入殓師師父的教學宣傳片裡充當人體模特,這個職業都嚴格遵循專業的職業操作流程,整個入殓過程都在考驗入殓師的專業水平和心理素養。
小林從事新工作的運氣似乎不好。他的第一份差事便是面對一個已經去世半個月的獨居老太太。一來到老太太的房間,死亡的氣息便充斥着整個住處。難聞的氣味,沒有一絲生命存在感的房間。從主人公的表情動作看得很清楚,他手捂口鼻,驚恐的眼神,很顯然他被眼前的一幕吓呆了,甚至不敢靠近老太太的床。電影理一掃而過的寥寥幾個鏡頭,讓觀衆極難适應,更不用說身處現場的這個入殓師新手了。
影片的另一個感情線便是夫妻之間的理解與包容。小林的妻子起初對丈夫的高薪工作感到驚詫不已,隻是偶然的一次機會,她看到了那個自己丈夫充當人體模特的宣傳片,她才知道自己丈夫的真正職業——入殓師。由于職業的特殊性,在旁人的指指點點下她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在對丈夫的種種誤解下她憤然回到娘家。隻是後來鄰居之死,她全程參與了整個入殓儀式,深切感受到了丈夫工作的崇高和令人尊敬。于是她冰釋前嫌,轉而在丈夫背後默默地支持他的工作。這種轉變代表的是一種夫妻愛的隽永情感,隻有真正理解生命的意義和死亡的淡然,才能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永恒的啟發。
影片的結尾可以說的多重複雜情感的交彙,主人公小林接到了自己父親去世的消息,他自幼對父親的印象是一個不負家庭責任的男人,因為父親在他六歲的時候便帶着其他女人離家而去,抛棄了妻兒,給他的童年蒙上了巨大的陰影。正如主人公說道的那樣:生的時候經曆了人生的風光無限,死的時候卻隻剩下一個大箱子的遺物,這種人生是何等的悲哀。在見識到了殡儀人員對逝者的業餘處理方法和極其不尊重的态度,他氣憤之極,橫下心來不計前嫌為自己的父親整理遺容。也許是處于職業的本能,更是出于對父親的親情,還有妻子在身旁的鼓勵。小林眼裡噙滿淚水,他要盡到孝道為自己的親生父親送最後一程。當他發現父親手裡握着那熟悉的鵝卵石,小林才發現父親一直關愛這自己,隻是多年來的誤解積怨已深,是時候化解這種怨恨了。他把鵝卵石小心翼翼地放在有孕在身的妻子手上,讓這個還未出世的小生命将這份父愛永遠傳遞下去。看到這一點,整個人感動得熱淚盈眶,這道出了多少初為人父的心聲。結尾伴随着悠揚的琴曲聲調,充滿藝術性的情感表達,是對一份卑微而又高尚職業的尊重與肯定,煽情之餘更多的是對人生意義的情感升華,感人不已。影片需要細細品位,才能領悟其中關于生與死主題的人生哲理,富于思考性和人生感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