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鋼絲的技藝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曆史,演員靠橫握着一根長杆能夠如履平地般地行走在鋼絲之上,掌握平衡的技巧則是他們能夠健步如飛的關鍵。作為中國傳統雜技項目,走鋼絲的表演内容在不斷演化升級,從單一的高空行走到現在各種花樣動作的組合表演,這也是走鋼絲在經曆了漫長歲月後還能成為雜技表演中亮點節目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将演員保持平衡的方法理解為靜力學效應,類似天平。但實際上,演員手中平衡杆的平衡作用不隻是簡單地調整重心,而是通過不斷地轉動平衡杆來達到平衡的目的。如此看來,可以将演員和平衡棒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這個系統在動力學效應的作用下維持着平衡。
倘若演員隻是靜立在鋼絲之上,其重心也是位于鋼絲之上,這樣才能維持整個系統的重力和鋼絲對人體的作用力位于一個平面上。而演員在表演過程中是行走的,無法始終保持這兩種力的平衡狀态,因此演員需要通過自身的主動調節來維持整個系統的平衡。正确的調節方法是小幅度地變動身體的偏向,重心偏向一側,身體則随之偏向另一側,如此即可在小範圍的左右擺動中找到重心平衡點繼而穩步向前。
平衡杆在調整系統重心上起着關鍵作用,那平衡杆應該如何使用才能達到穩步前行的目的呢?
首先轉動慣性反映了物體在對轉軸的一定力矩作用下改變其轉動狀态的難易程度,它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相對于轉軸的分布距離有關。距離越大,轉動慣性就越大,物體轉動狀态也就越難改變。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演員手中的平衡杆都比較長,可以減緩由于重心偏移造成的失穩,從而為演員調整重心争取時間。
再則,整個系統的慣性大小與演員在鋼絲上擺動幅度相關,擺動幅度大即轉動速率大,産生的慣性也越大,演員就越難控制重心。所以演員在鋼絲之上的左右搖擺幅度都比較小,這樣才能利用好慣性達到平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