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格裡奇,一個風靡全球的名字,這位琴藝卓絕的女鋼琴家自50年代後期崛起于世界樂壇以來,她的每一場音樂會、每一張新出的唱片、每次出行或每個不同場合的露面,都會引來樂迷們的關注和期待。40多年來,阿格裡奇這名字就像世界樂壇上的一道風景,這景緻是瑰麗多姿的,卻也是耐人尋味的。但不管你怎樣尋味,她都會讓你産生新的期待和感動。那麼,她何以具有這樣的魁力?又何以在強手如林,新秀叠出的世界樂壇上保持其不墜的勢頭呢?讓我們走近阿格裡奇……
1941年6月5日,阿格裡奇出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其優越的家庭環境、特别是當外交官的父親對她的偏愛厚寵,使阿格裡奇從小就顯得十分倔強和任性。父親原本想培養她當一名畫家,但她因為一個孩子說她不會彈鋼琴,便執意不僅要會彈鋼琴、還要彈得好過那孩子。而且竟無師自通地很快就真的超過了她的對手。就這樣,她的鋼琴演奏才能也就不期然地一下子顯現出來。女兒能有這樣的天賦,父母當然十分高興。于是,她很快便成了着名鋼琴教育家斯卡拉穆紮(V- Scaramuzza)的學生。
不過,畢竟是孩子,又是那麼地任性。小阿格裡奇耐不住枯燥的練習,經常借故逃避練琴、甚至到了憎恨鋼琴的地步。可她又的确是個音樂神童,琴練的雖然不夠,可琴技卻大有長進。幾年下來,已經達到了獨奏的水平。
1949年6月,剛滿8歲的阿格裡奇終于真正地登台了。這登台不是一般的獨奏,而是和百十号人的交響樂團在一起協奏。那天晚上,首都最豪華的科隆大劇院裡座無虛席,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管弦樂團的簇擁下,阿格裡奇為聽衆分别演奏了莫紮特《第二十鋼琴協奏曲》和貝多芬《第一鋼琴協奏曲》,其精彩的演奏引來聽衆的熱烈歡迎。翌日,全阿根廷都在傳誦:“一個天才的鋼琴神童誕生了。”
此後,阿格裡奇一面繼續随斯卡拉穆紮學琴,一面也時不時地應邀到國内各地去演奏。期間,一些國際着名的鋼琴大師,如阿勞、魯賓斯坦、巴克豪斯和古爾達等人在來阿根廷訪問時,都聽過她的演奏,也都對她的琴音給予贊賞和好評。為了使女兒的琴技再獲發展,在阿格裡奇14歲那年,父母帶她來到了歐洲。
歐洲是西方古典音樂的中心和大本營,其豐厚的音樂寶藏令少年的阿格裡奇眼界大開,為之心動。她先是在維也納,被着名鋼琴家古爾達(F-Gulda)收為學生。古爾達系當時的“維也納鋼琴三傑”之一,不僅琴彈得好,教學上也很有一套,特别是教阿格裡奇這樣天賦極好的學生。他沒有刻意硬塞給阿格裡奇什麼,而是錄下她的演奏,先讓她自己去體會,然後再告訴她:“這樣是不是更好一點?”從而使阿格裡奇不僅琴技大增、掌握了德奧音樂的工整構架,更使她的音樂悟性得以大為提高和擴展。
随後,她又來到瑞士,長時間拜另兩位鋼琴名家馬卡洛夫(N-Magaloff)和帕蒂夫人為師,進而領悟到德彪西、拉威爾等人的法國音樂風範、以及巴赫和肖邦的鋼琴音樂真髓。這些,對阿格裡奇日後在演奏上的發展和成熟,均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阿格裡奇的鋼琴演奏生涯中,流傳最廣、也最為人們稱道的是她16歲時拿過的兩個國際音樂比賽大獎。因為這獎拿得實在是有幾分傳奇色彩。
那是在1957年。匆忙中,她已經在古爾達門下學了兩年。那麼這琴到底學得怎樣?到底能不能戰勝新的對手?阿格裡奇抱着試試看的心情,決定到國際音樂的賽場上去試試身手。于是,她報名參加了這一年在意大利舉行的“布索尼國際鋼琴比賽”。
以意大利着名鋼琴家布索尼(F-8-Busoni l866-1924)的名字命名的這項國際鋼琴比賽,是當今世界上最負盛名、也是規格最高的音樂比賽之一。其要求之嚴和淘汰率之高也是出了名的,可以說,沒有非凡的琴技是難以闖過三關的。阿格裡奇第一次參加國際性音樂比賽便挑上這個賽場來比試,能否開張對她實在是個大的考驗。
第一輪的初賽過關了,她心裡沒底。第二輪的複賽也過去了,此時她已經很滿意,因為她原想能進複賽就是勝利。所以,也就不再為決賽的曲目去練習。孰料她又進了決賽。于是,她匆匆忙忙溜了兩遍決賽曲目後,便登了場。結果,竟赢得了這屆布索尼大賽的冠軍。
初試賽場便拿了個頭彩,照理說該踏實一陣才是。可阿格裡奇偏不。她又要參加三周後在瑞士舉行的“日内瓦國際音樂比賽”,而這個賽場也是世界聞名的賽場之一,其過關的難度幾乎和“布索尼大賽”不相上下,也許還要高上一籌。阿格裡奇的這一着棋明擺着是在冒險,再拿塊金牌自然是錦上添花,可若拿不到呢?那前一決金牌勢必就會打點折扣。
再說,距開賽的時間這麼短,哪有時間來準備參賽的曲目呢?不少人勸她不要去,而布索尼大賽的評委們更是堅決反對。理由是一樣的,假如你失手的話,布索尼比賽的權威性就會被人懷疑、甚至會讓人嘲笑。盡管如此,阿格裡奇還是去了日内瓦。
結果,正像她臨行前給布索尼比賽評委們的信中所說:“請放心,我是絕不會給你們丢臉的。”阿格裡奇以她的自信和過人的琴技在這屆日内瓦國際音樂比賽中又赢得了冠軍。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連續摘取兩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