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這樣的經曆:
做了惡夢害怕不已的時候,大人們會安慰說:“沒關系,夢都是反的,一定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而如果有時候做了美夢甚至笑醒的時候,大人們又通常會說:“一定能夠美夢成真的!”
雖然滿滿的都是愛,但雙标似乎也太嚴重了……
那麼,問題來了:夢,到底是正的還是反的?我們夢見的到底是不是我們内心真實所想的呢?
夢究竟是不是反的?
有種說法是,夢是披着魔幻外衣的欲望,不無道理。
如果遭遇壓力或情緒抑郁,悲觀的人往往會在夢境中預演更為嚴重的後果,樂觀的人往往在夢境中淡化現實,就像醒着的時候告訴自己現實沒那麼糟糕一樣。
換句話說,即便遭遇同樣的事件,不同的人也會出現截然相反的夢境,也就很難下結論到底夢是正的還是反的了。
所以,夢的影響因素較多,不能一概而論夢境是正的還是反的。
能不能控制自己的夢境?
目前沒辦法保證完全控制自己的夢境。
其實,無論美夢還是噩夢,都與部分腦區的過度興奮有關。
我們的睡眠周期分為快眼動(REM)睡眠階段和非快眼動(NREM)睡眠階段。
絕大多數的夢境都是發生于快眼動睡眠階段,少部分發生于非快眼動睡眠階段。
按照正常成人每晚4~6個周期來推算,每晚可能要做4~6個夢。
通常醒來後數分鐘或十餘分鐘之内還會記得夢境,但很快,夢的細節就會被淡忘。
夢能被解析嗎?
弗洛伊德有部經典之作“夢的解析”,對很多夢境都做了意向性分析和解釋曾經風靡全球。
夢的解析往往需要在充分了解夢者的文化背景、個性特點、内心渴望、重大事件等因素的情況下進行,甚至睡眠時的周邊環境特點、睡眠時的身體狀況等,都有可能影響夢境。
比如,人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裡,容易激發内心的不安全感,夢境也往往與之有關。一個處于高度緊張甚至擔憂驚恐的人,還可能會夢見從懸崖上墜落或是被人追趕甚至追殺。
另一方面,随着現代醫學的發展,人類可以借助多導睡眠圖等設備來深入研究睡眠與覺醒,以及相關的夢等現象。
夢境通常是在快眼動(REM)睡眠階段發生,這一睡眠階段裡,個體對外界環境的刺激是有部分感知但通常會做以歪曲解釋。
比如膀胱充盈的刺激可能會誘發産生到處找廁所的夢境,一旦不再充盈刺激不存在的時候,夢境中反映出來的往往是找到廁所了,現實是尿床了。
從這個例子來說,說夢是正的或是反的都是有道理的。
經常做夢是好事還是壞事?
這個不能一概而論。
做夢通常也是機體自我調節緩解情緒的一種方式,如果不覺得痛苦可以不予理會。
但如果經常出現噩夢,或是個體為此煩惱痛苦,建議及時就醫咨詢。這些夢可能是提醒我們身心健康存在一定隐患。
可以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采取記夢-分析夢-直面夢-睡前預演期待結果的夢劇等,來緩解身心痛苦。
但是如果經常做夢會對睡眠質量産生影響:
1、如果做夢的睡眠時期(通常是REM睡眠)存在情緒問題,那麼夢的體驗通常比較明顯,尤其是噩夢的體驗,會加重個體對健康的擔心和對睡眠的恐懼,形成惡性循環。
2、夢過多的時候,醒來很多人會覺得疲憊不堪,沒有清爽的感覺。
REM睡眠階段的呼吸心跳通常不規律,肌張力降低,此時醒來,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呼吸心跳不規律周身無力。
如果想盡量少做夢,有幾個簡單的方法:
1、白天盡可能充實一點,讓精力和體力都能夠得到足夠的消耗。
2、在白天花幾分鐘時間整理一下自己的“心”,看看夢境裡所出現的元素哪些有可凸顯的現實背景,能把問題在清醒時有把控地解決,總好過在睡眠中在夢境裡難以控制地演繹。
3、睡前不要給予太多聲光刺激或是故事情節。
所以
無論說說夢是正的還是反的
很多時候都隻是一種美好的願望
祝大家都能做個好夢
(本文專家:江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心身醫學科/睡眠障礙科副主任醫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