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念錯正确讀音?記者報道“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斜”讀“xié”還是“xiá”,在很多上了年齡的人看來是讀“xiá”,然而近日有網友注意到,新版教材和詞典上的注音是“xié”與此類似的還有“一騎紅塵妃子笑”中“騎”的注音由“jì”改為“qí”等對于這一改變,網友紛紛質疑讀音改變會破壞韻律,且不尊重傳統文化,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易念錯正确讀音?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記者報道“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斜”讀“xié”還是“xiá”,在很多上了年齡的人看來是讀“xiá”,然而近日有網友注意到,新版教材和詞典上的注音是“xié”。與此類似的還有“一騎紅塵妃子笑”中“騎”的注音由“jì”改為“qí”等。對于這一改變,網友紛紛質疑讀音改變會破壞韻律,且不尊重傳統文化。
對于年歲較大的人來說,如果不是“舊話重提”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征求意見稿》,還真不知道衆多詩詞中生僻音的讀音,已悄然發生了變化。比之于後知後覺并征求意見已有所時日的教育部相關部門,新版教材和字典早已行動在先,率先改革并使用了新的讀音标準。古詩詞中的衰(cuī),斜(xiá),騎(jì),在新版教材和字典上的注音變成了衰(shuāi)、斜(xié)、騎(qí)。
如果換作過去,按時下新标準的讀音去念,會被視為錯誤的讀音而反複糾正。筆者書架中有一本較早的普通話訓練教材,對于容易念錯的古詩生僻音反複作出标注,就是防止讀錯音成為笑料。經過多年的校正和普及,原本容易讀錯字已獲了廣泛的認可,能按原讀音念的人已成為絕大多數,真正念錯的人反倒在少數。結果為了照顧少數人“讀錯的權利”,反其道而行之而“将錯就錯”,把原來傳統的“規範讀音”變成了“錯誤讀音”,如此本末倒置的做法讓人大跌眼鏡。
據主管漢字讀音審定的教育部有關部門回應,讀音改變主要是考慮便于推廣應用,也考慮了多數人的意見。顯而易見,這種說法難以立足。一方面,每一個古詩讀音都有其特定的來源和曆史淵源,不僅有韻律方面的考慮,還有意境上的追求。比如“一騎紅塵妃子“中的騎字,讀(jì)與讀(qí)之間,在意境上的感覺完全不同,所體現出意蘊和場景也千差萬别。正如有網友所稱,這種改變和破壞韻律的做法,是對傳統文化的破壞。某種意義講,這會造成傳統文化延續的隔斷,使得文字讀音作為一種文化遺産有消亡之虞。延續數千年人的古詩讀音,因為”方便“而被順勢調整,折射着一種功利化的思維與傾向。
另一方面,這種改變已然形成了一種極壞的惡例,在網絡文學、火星文字、民間俚語充斥,而公衆整體語言能力與文化功底不斷下滑的語境下,“國學”作為顯學的傳統優勢正在衰減。以文字危機為表征的文化危機悄然延續,基于公共焦慮的擾亂反正,卻因為政策層面的反向調整而來了臨門一腳,“方便的善意”則成為一種惡舉。如同繁體改成簡體一樣,當衆多兩代表和專家學者提倡尊重傳統文學出發而倡導重拾繁體時,卻發現固化的格局已很難扭轉,付出的成本也勢必高昂。
“規範讀音”變“錯誤讀音”不應太過随性。即便從程序上講,語言文字作為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體現,屬公共資源和财産,實現變動也要尊循“審慎化、合理化、趨勢化和民主化”的基本原則,應當開放問計問政和問策,不可關起門來閉門造車,由少數專家學者或經辦人員,假以“順應需求”的理由而随意調整。若不能保以文字讀音的原真性、意境化和傳承性,所謂的創性就會成随性調整的擋箭牌,繼而成為一種難以把控的習慣,這比之于少數幾個“讀音修正”所産生的危害性,還要來得更為巨大。自然,若不能讓公衆看到基于後果敬畏的程序遵重,則随性調整的焦慮就會愈加強烈。
(未來網評論員 堂吉偉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