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粉絲留言說想了解行氣化瘀之類的内容,對于如此寵粉的我來說,這要求必須滿足,最喜歡這樣有求知欲的友友了。其它内容先往後捎一捎。瘀血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瘀血一詞,最早是張仲景《金匮要略》裡提出來的。
張仲景
張仲景在本書中記載的瘀血種類有數十種之多,并有相應的方藥記載,比較出名的有抵擋湯,黃芪桂枝五物湯,桂枝茯苓丸,瓜蒌薤白半夏湯,瓜蒌薤白白酒湯,溫經湯等,但是活血化瘀理論的真正發展是在清代,清代王清任撰寫的《醫林改錯》記載了後世常用的通竅活血湯,血府逐瘀湯,膈下逐瘀湯,補陽還五湯,少腹逐瘀湯等在後世應用比較廣泛。接下來我們就講講常見的這些方藥吧。
金匮要略
首先我們需要先明确血瘀證的症狀特點,痛如針刺,位置固定不變動,按壓時疼痛劇烈,夜間疼痛加重;若有腫塊在表,色青紫;若在裡,堅硬而按之不移動。面色蒼黑,肌膚甲錯。皮膚,嘴唇,指甲顔色青紫,腹部或腿上青筋外露,婦女閉經,痛經,或有血塊,舌紫暗,脈象細澀。
活血化瘀藥材
肌膚甲錯是中醫術語,我給大家解釋一下,全身和局部皮膚比較幹燥,粗糙,脫屑,觸之棘手,光說不夠生動,我找張圖片給大家。
肌膚甲錯似魚鱗
我們先講“活血化瘀理論的大家”——王清任。王清任寫了本書叫《醫林改錯》,許多後世醫家調侃王清任“醫林改錯,越改越錯”,但是唯獨對他活血化瘀的理論和方藥,無不說一句“哎呀,真香!”。
中藥
那麼就讓我們看看王清任老爺子的幾個活血化瘀的方子吧。
第一方:血府逐瘀湯。功效: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證。頭胸疼痛久不愈,痛如針刺定不移。呃逆幹嘔飲水嗆,心悸失眠易動怒;入暮潮熱唇甲黑,舌暗紅或瘀,脈澀或緊。方藥:當歸,生地黃,桃仁,紅花,川芎,赤芍,柴胡,枳實,桔梗,牛膝,甘草。
紅花
第二方:通竅活血湯。活血化瘀,通竅活絡。最常用的是用來治療血瘀頭痛。至于王老爺子說的能治酒渣鼻,白癜風,秃頭,久聾,咱也沒用過,咱也不敢說,如有搞中醫皮膚病的大神可以說道說道。頭痛久治不愈,痛處固定不移,痛如錐刺舌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通竅活血湯方藥:這個方子不便宜,裡面有味貴重藥叫麝香。方藥如下:赤芍,川芎,紅花,桃仁,大棗,老蔥,鮮姜,麝香,用黃酒煎服。注意!這個方子行氣活血化瘀能力較強,腦出血患者以及平素血壓偏高的患者不可輕易嘗試!
赤芍
第三方,膈下逐瘀湯。功效活血逐瘀,破癥消結。主治膈下瘀阻氣滞病。症狀特點:積聚痞塊痛不移,卧則腹墜有腹瀉。常用于治療瘀血導緻痛經以及結腸炎等。方藥:當歸、川芎、桃仁、紅花、赤芍、丹皮、五靈脂、香附、烏藥、延胡索、枳實、甘草。
當歸補血活血
第四方,少腹逐瘀湯。功效:溫經止痛,活血祛瘀。主治:小腹寒凝血瘀證。常被用來治療婦女月經病。症狀可見:經有瘀血積塊,小腹脹滿腰酸,腹痛崩漏久不孕,舌暗苔白脈沉弦澀。方藥:小茴香,幹姜,官桂,延胡索,沒藥,川芎,當歸,赤芍,五靈脂,蒲黃等。
川芎
第五方,補陽還五湯。功效:補血活血通絡。主治中風之氣虛血瘀證。症狀可見:半身不遂嘴歪斜,語言艱澀口流涎;小便頻數尿失禁,舌淡苔白脈緩無力。方藥:當歸,地龍,赤芍,桃仁,紅花,川芎,黃芪。需要注意的是補陽還五湯是用來治療中風後氣虛血瘀證的,并不适宜于所有的偏癱患者,關于這個,清代張錫純專門有文章來寫補陽還五湯誤治的案例,為方便大家理解,後面我們專門安排一期講這兩個醫學大家之間的辯論。
黃芪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這裡了,歡迎大家留言讨論,有什麼想聽的内容也可以留言告訴我,喜歡的話順手關注一下,下一期再會!
喜歡的話順手關注一下
題外話:
我在實習的時候遇到上海某三甲醫院的中醫内科主任,聊得高興,主任跟我們說現在人們動不動就去吃補藥,吃保健品,其實大可不必,現在的生活條件,沒多少是真正體虛需要補的,尤其是年輕人,吃得好,吸收好,哪來那麼多虛證,大都是瘀,氣血津液到達不了該到的地方,旱的地方旱死,澇的地方澇死,所以應該以行氣化瘀為主。一家之見,僅供參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