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亭山茶場采茶工人采集夏茶。新華網陳俊松 攝
新華網宣城6月8日電(陳俊松) “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
敬亭山,這座“江南詩山”引以為傲的,除了李白、謝朓等大詩人揮筆留下的千古名句,如今還有安徽三大名茶之一——敬亭綠雪。
官方資料顯示,皖墾茶業集團年産敬亭綠雪系列名優茶266噸,綠魁牌大宗出口茶9000噸。而敬亭山茶場就是該集團下轄的四個國有農場之一。
采茶工人采集夏茶。新華網陳俊松 攝
皖南氣候适宜,若太陽還沒能越過雲層,敬亭山茶場就是一幅典型的江南水墨畫。盡管海拔不高,敬亭山茶場的茶葉從5月到10月可采集4茬,大約40天一個采茶周期。工作人員介紹說,茶葉分為名優茶和大宗茶,大宗茶由機器采茶,名優茶一般都是人工采集,并隻采集頂部一顆嫩芽。茶場多是茶農承包,一些茶園會散放着家禽,“雞可以吃草、吃蟲,留下有機肥,同時雞爪也在不停地幫茶園松土”。
采茶工人采集夏茶。新華網陳俊松 攝
敬亭山茶場位于城郊,背靠敬亭山公園,白色、馬頭牆外觀的職工房屋散落其中。當地正在建一些民宿,希望把休閑農業融入茶場之中,成為茶場的另一條增收渠道。
采茶工人采集夏茶。新華網陳俊松 攝
茶場工人正在炒茶。新華網陳俊松攝
工作人員介紹說,炒茶是為了脫去茶葉中的水分,通常四斤到四斤半采下來的茶葉能炒一斤幹茶。“茶葉的水分比例和人體差不多。” 炒茶工人一次隻能放一手能夠抓起的量,“差不多在半斤,手大的也不過六兩。”
茶場工人翻炒茶葉。新華網陳俊松攝
炒茶的“鍋”溫度一般設定在140℃左右,熟練的師傅隻抓上層茶葉,不會碰到鍋本身,但茶本身也可高達80℃。
脫除水分需要炒兩回,第一回20分鐘,回爐時則大概需要15分鐘。
敬亭山茶場的炒茶區域。新華網陳俊松攝
兩位茶農正在為白茶松地施肥。新華網陳俊松攝
敬亭山茶廠的茶園多由茶農承包種植,采摘後由茶場完成加工等剩餘的流程。
圖中兩位茶農種茶、采茶已近三十年,他們承包了二十餘畝茶園,既包括“敬亭綠雪”,也有新引進不久的白茶。
敬亭茶場的茶園不允許使用化肥,隻能使用有機肥。茶農腳下數米外的幾個黃色蛇皮袋,就有從山腳下帶上來的農家肥——雞糞。他們說,種茶真的需要“起早摸黑”,這一小片白茶林就需要三四十袋這樣的肥料。“(比起用化肥,)累是累了很多,不過茶确實比較好。”
茶農正在為白茶園松地施肥。新華網陳俊松攝
二十餘畝茶園中,白茶去年才種上,一年采一茬,綠茶則能采三到四茬。兩位茶農在農閑時則會外出打些臨工,他們對茶園的未來有些擔憂,因為年輕人不願像他們一樣将全身的氣力放在家門前的丘陵上。
得知記者的身份後,他們停下鋤頭,笑着說道:“‘敬亭綠雪’真的是好茶,就是太缺少宣傳了,你們能幫忙讓更多人知道就太好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