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4-28 18:43:56
知識點

一、交流平台

點撥:閱讀時,我們要注意從所讀的内容想開去:首先要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想開去。其次是要能從課文内容聯想到更多。既讀進去,又想開去,不僅可以深化對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躍思想,激發創造力。

可以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想開去。如,閱讀《草原》,讀到課文中主客相聚與惜别的内容,可以聯想生活中自己與别人相聚和惜别的情景,與作者産生共鳴,從而加深對課文思想感情的理解。

還要能從課文内容聯想到更多。如,《丁香結》寫到丁香結引發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由此可以想到其他有象征意義的植物,如梅、蘭、竹、菊,想到這些植物象征着什麼,由這些植物想到人生的追求。

二、詞句段運用:

A、讀一讀,體會下面句子的特點,說說這這樣寫的好處。

1.我是親友之間交往的禮品,我是婚禮的冠冕,我是生者贈與死者最後的祭獻。

表達效果:從排比句中的“禮品、冠冕、祭獻”就可以看出,詩人是用詩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銳來書寫花的功用的。

2.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表達效果:将桂林山水中的靜清綠的特點描寫得細緻入微,層次清楚、描寫細膩、形象生動。

3.在輕輕蕩漾着的溪流的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缤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麼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麼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麼絢爛。

表達效果:用排比抒情,這樣寫的好處是:運用拟人手法把花開、鳥飛、蟲叫的情态使用同樣的句式并列說明,生動、具體、富有感染力,使作者的喜愛之情表達得更充分。

B、讀下面的句子,再說說分号的用法。

點撥:分号是一種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間的标點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關系(并列、轉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關系居多)的兩句分句,或者是大句中的并列部分。分号一般有四種用法:①明顯的并列分句;②一正一反的并列分句;③兩個互相補充的并列分句,結構雖然不平行,但意思是并列的;④論結構,論意思。

1、我在原野上搖曳,使原野風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風中呼吸,使清風芬芳馥郁。我微睡時,黑夜星空的千萬顆亮晶晶的眼睛對我察看;‖我醒來時,白晝的那隻碩大無朋的獨眼向我凝視。

用法:這是比較明顯的并列分句,搖曳、呼吸、微睡、醒來都是花的日常生活。

2、太陽曬着地面,有些地區吸收的熱量多,那裡的空氣就比較熱;‖有些地區吸收的熱量少,那裡的空氣就比較冷。空氣又冷又熱,才能流動,成為風。

用法:一正一反的并列分句,通過吸收熱量多與少的對比,對應了空氣的熱與冷。

三、日積月累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作者簡介: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陽(現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與王維并稱為“王孟”。

注釋:

過:拜訪。

故人莊:老朋友的田莊。莊,田莊。

具:準備,置辦。

黍:黃米。

合:環繞。

郭:古代在城的外圍加築的一道城牆。

斜:傾斜。

場圃:場,打谷場。圃,菜園。

把:拿起。端起。

就菊花:指飲菊花酒,也是賞菊的意思。

譯文:老朋友預備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他好客的農家。翠綠的樹林圍繞着村落,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卧。推開窗戶面對谷場菜園,手舉酒杯閑談莊稼情況。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再請君來這裡觀賞菊花。

賞析:

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農家恬靜閑适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通過寫田園生活的風光,寫出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韻。詩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約”一徑寫去,自然流暢。語言樸實無華,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親切省淨的語言,如話家常的形式,寫了從往訪到告别的過程。其寫田園景物清新恬靜,寫朋友情誼真摯深厚,寫田家生活簡樸親切。

課文解讀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1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2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3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4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5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6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7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8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9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10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11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12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13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14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15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16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17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18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19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20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21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22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23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24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25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26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27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28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29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30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31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32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33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34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35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36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37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38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39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40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41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42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43

單元知識點

難讀的字:

裳(shɑnɡ) 拙(zhuō) 綴(zhuì)

難寫的字:

毯:半包圍結構,“毛”要托住“炎”。

雅:左右結構,右邊不要寫成“住”。

德:左右結構,不要少寫了“心”上的一橫。

稻:左窄右寬,“臼”裡邊是兩筆短橫,不要寫成一筆長橫。

多音字

勒lè勾勒lēi勒緊

蒙 měng蒙古包méng迷蒙mēng蒙騙

薄 bò單薄báo薄餅bó薄荷

糊 hú模糊hù糊弄hū糊牆

宿 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

泊 bò停泊pō湖泊

冠 guān冠冕guàn冠軍

朝zhāo朝陽cháo朝着

必須掌握的詞

草原 線條 柔美 境界 驚歎 回味 樂趣

目的地 灑脫 衣裳 襟飄帶舞 彩虹 飛馳

馬蹄 蒙古包 熱乎乎 奶豆腐 禮貌 拘束

幹部 舉杯 羞澀 感人 會心 微笑 摔跤

宅院 幽雅 伏案 渾濁 笨拙 參差 眼簾

單薄 照耀 文思 夢想 迷蒙 印象 愁怨 順心 平淡

近義詞

清鮮~清新 驚歎~驚訝

回味~體味 灑脫~潇灑

迂回~迂曲 靜寂~安靜

親熱~熱情 拘束~拘謹

幽雅~文雅 渾濁~污濁

笨拙~愚笨 參差~雜亂

眼簾~眼眶 單薄~瘦弱

照耀~照射 夢想~理想

文思~才思 迷蒙~迷茫

愁怨~憂愁 順心~遂心

平淡~平凡 泊~停 愁~憂

低~矮 書~寫 鳴~叫

孕育~培育 贈予~贈送

搖曳~搖擺 旖旎~柔美

馥郁~濃郁 凝視~注視

察看~查看 碩大無朋~碩大無比

婆娑起舞~翩翩起舞 心馳神往~夢寐以求

顧影自憐~顧影弄姿 孤芳自賞~自命清高

反義詞

明朗→昏暗 愉快→悲痛 熱鬧→寂

團結→分裂 拘束→灑脫 羞澀→大方

幽雅→粗俗 渾濁→清澈 笨拙→靈活

參差→整齊 單薄→結實 夢想→妄想

迷蒙→清晰 順心→煩心 平淡→精彩

移→停 暮→晨 低→高 近→遠

散→聚 夜→晝 墜落→上升

開放→封閉 贈予→索取

光明→黑暗 仰望→俯視

碩大無朋→微乎其微

顧影自憐→妄自尊大

孤芳自賞→自慚形穢

詞語歸類

1 ABB 式詞語:熱乎乎 亮晶晶笑哈哈 笑眯眯 笑嘻嘻 笑盈盈

②AABB 式詞語:熙熙攘攘 忽忽悠悠 高高興興 快快樂樂 安安全全

③描寫綠色的詞語:一碧千裡 翠色欲流 蒼翠欲滴 萬古長青 花紅柳綠

④描寫高大的詞語:龐然大物 碩大無朋 碩大無比 高大威武 巍峨聳立

⑤描寫花香的詞語:芬芳馥郁 香遠益清 芬芳撲鼻 沁人心脾

⑥描寫清高的詞語:顧影自憐 孤芳自賞 自命清高 自命不凡 顧影弄姿

⑦跟想象有關的詞語:黃粱美夢 癡心妄想 異想天開 浮想聯翩 癡人說夢 漫無邊際 不切實際 胡思亂想

⑧量詞:一首奇麗的小詩 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 三棵白丁香 一柄花蕾

⑨動詞:流入雲際 到達目的地 表演舞蹈 迎接遠歸者

⑩修飾詞:尖尖的帽子 茂盛的森林 紫紅的小果實 亮晶晶的眼睛

佳句積累

1.比喻句

(1)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這個句子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草原比作綠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草原的美麗景象。

(2)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

這個句子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丁香的花苞比作衣襟上的盤花扣,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丁香美麗的外形。

比喻是考試中的一個常考考點,常見的考查形式有:

(1)判斷哪些句子不是比喻句。

(2)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仿寫句子。

2.排比句

(1)我是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開放,夏讓我成長,秋令我昏昏睡去。

這個句子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把花兒“冬、春、夏、秋”的生長狀态描寫得十分生動,形象地說明了花兒是四季不可或缺的代表性元素。

3.拟人句

(1)在這境界裡,連駿馬和大牛有時候都靜立不動,好像在回味草原的無限樂趣。

這個句子運用拟人的修辭手法,把駿馬和大牛當作人來寫,目的是體現作者對草原美景的迷戀之情。

(2)有的宅院裡探出半樹銀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牆上窺着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

這個句子運用拟人的修辭手法,把探出院牆的丁香當作人來寫,“探出”“窺着”等詞語寫出了丁香悄然綻放的美麗景象。

4.精彩句

(1)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這句話描寫的是蒙古族老鄉身着節日盛裝,策馬疾馳,遠迎來客的畫面。鮮豔的服飾,飛馳的駿馬,飄舞的衣襟衣帶,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将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僅形似,而且神似。

(2)在細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牆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前的瑩白滲過來。讓人覺得,丁香确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雨中丁香“妩媚”的特點,“如同印象派的畫”,表達了作者對丁香的喜愛之情。

仿寫句子

1.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仿寫:這個女孩子既年輕又漂亮,既溫柔又善良。

2.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

碩大的葉子寬寬的,圓圓的,恰如一把雨中的綠紙傘。

3.我是親友之間交往的禮品,我是婚禮的冠冕,我是生者贈予死者最後的祭獻。

仿寫:信仰是火,點亮希望之燈;信仰是燈,照亮夜行的路;信仰是路,引你走向成功。

重點句段

1.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1)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草原比作無邊的綠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表達了作者對美麗景色的贊美和喜愛之情。

(2)仿寫比喻句:天空中出現了一道彩虹,就像一座彩橋架在上空。

2.(1)在這境界裡,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

(2)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

這兩句話聲情并茂,通過比喻、拟人等修辭手法,把靜立不動的駿馬和大牛,說成好像在回味草原的無限樂趣,把河比喻成明如玻璃的帶子等,在寫景中融入了想象,使草原的美麗景象呈現在我們眼前。

3.有的宅院裡探出半樹銀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牆上窺着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

這句話運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辭手法,用“探”“窺”二字賦予丁香花以人的情态,使丁香花更顯俏皮活潑,生機勃勃。将小花比喻成星星,形象地寫出了丁香花小巧、繁密、耀眼的特點。

4.在細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牆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前的瑩白滲過來。讓人覺得,丁香确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這句話寫出了雨中丁香的美麗,為我們展現了雨中丁香格外妩媚的特點,讓我們看到了一幅紫丁香和白丁香既有獨立的美,又交相呼應的畫面。

5.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嗎?

(1)“丁香結”的象征意義:人生中不順心的事,解不開的愁怨。

(2)“丁香結”引發作者對人生的思考:既然人生難免遇到困難,那不妨用樂觀豁達的心态面對,積極解決問題,并把它看作一種人生的味道。

感知課文

1.《草原》記叙了老舍第一次訪問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表現了蒙古族人民的純樸、熱情好客,以及蒙漢兩族人民團結互助的深情厚誼。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茶館》《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有“人民藝術家”之稱。

2.《丁香結》是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作者通過描寫丁香花的顔色、形态、氣味,分别從視覺、嗅覺的角度描寫了丁香花的幽雅、香甜,表達了作者從容、豁達、積極的人生态度。

3.《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詩中描繪了秋江暮色的圖景,表達了作者路途中的憂愁、孤寂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的作者是宋代詞人蘇轼。詩中描繪了雨前、雨中、雨後的景色變化,繪成一幅“西湖驟雨圖”,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山水的情感。

5.《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寫了鄉村夏夜月明風清,空氣中飄來陣陣稻花香,處處蛙聲和鳴的景象,表達了詞人對甯靜和優美的鄉村夏夜的喜愛,對豐年的歡欣,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6.《花之歌》采用第一人稱的手法,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話語、星星、諸元素之女等,贊美了花向往光明,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的精神。

古詩名句

1.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

2.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宋)蘇轼

3.明月别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宋)辛棄疾

4.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唐)李商隐

考試熱點

1.《草原》一課的第 1 自然段,常以重點語句填空和課内閱讀的形式考查。

2.《丁香結》一課的第 1—3 自然段,常以課内閱讀的形式考查。

3.《古詩詞三首》一課常以默寫、填空的形式考察。

4.《花之歌》一課含有分号的句子較多,注意對重點句子的标點符号的考查。

5.第一單元作文,注意對想象類作文的考查。

“1 X”閱讀

推薦篇目: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昆蟲記》

推薦理由:《昆蟲記》一書,作者将昆蟲的多彩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通過詳細、深刻地描繪,各種昆蟲的外部形态和生物習性,記錄各種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鬥争,

既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和自然的熱愛與尊重,又傳播了科學知識,體現了作者觀察細緻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學探索精神。

閱讀方法:《昆蟲記》一書,通俗易懂,生動有趣,既帶有詩情畫意的散文筆調,又兼具人文精神,人性與蟲性相交融,知識、趣味、美感、思想相得益彰。我們可以采用對比閱讀的方法,一邊閱讀《昆蟲記》,一邊與我們課文中學到過的描寫動物的文章進行比較和思考,在求同存異中積累語言,獲得知識,習得寫作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化藝術修養。

課堂練習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44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45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46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47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48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49

參考答案

一、1.半樹銀妝月光下白的潇灑,紫的朦胧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許多小花形成一簇,許多簇花開滿一樹

還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蘭

2.示例:(1)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2)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有的槐花一條一條地挂滿枝頭,近看如維吾爾族姑娘披散在肩頭的小辮兒。

(3)清香、醇香、濃香,哪裡都是香噴噴的。

二、1.(1)排比 (2)示例:可以看見湖底的魚兒在遊動

仿佛那是一塊碧綠的玉石 讓人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2., , ; , 。 , , 。 分開并列分句

3.(1)xièfú(2)YANG CUN

三、1.雞黍 綠樹村邊合 青山郭外斜 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 菊花

2.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必考知識點(部編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知識點)50

3.(1)√(2)×

我是梵果教育,關注小學孩子的學習。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轉發、點贊和收藏,同時我們平台有海量的學習資料及各年級部編版語數英電子課本,需要的請私信“資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