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您關注“永大英語”!
高中英語江蘇牛津版教材教後反思——參加第七屆全國高中英語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有感
徐 敏
2013年10月7日,我有幸作為江蘇省的代表,參加全國高中英語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與來自全國各地的32名優秀選手精心準備、同台競技,最終獲得了大賽全國一等獎和“最佳課堂教學效果獎”兩項殊榮。此次比賽使我受益良多,也引發了更多的思考。現回顧及總結如下,希望對一線英語教師,特别是參賽教師有所幫助。
一、教學背景
(一)教材
這節公開課采用的是牛津高中英語中“任務”單元。任務單元闆塊在高一、高二階段篇幅占了大量篇幅。另外,教參上給出的參考是2個課時。聽說一個課時,讀寫一個課時。我們可以看到教材編寫者的苦心,他們真正想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的語言概念、語言實踐和語言能力在原有基礎上實現拓寬與加深從而實現真正的使用語言。但是現實中教師們在處理這個環節往往是粗糙的,并沒有充分利用好教材。筆者将本課的内容、環節進行了整合、将教材與學生生活結合起來,側重鍛煉學生的說、讀、寫能力。
(二)學生
高一的新生來自各個學校,學習程度各不相同。課堂往往是教師與少數優秀學生的展台,但是過分關注較弱的學生,又會使優秀學生無用武之地。如何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發展,是個重要的課題。教學實踐中,教師上課追求表面的繁華,實際情況是有些學生并沒有真正地動起來,沒有實現确确實實的動腦、甚至思維的發展。筆者認為,課堂要追求的是思維的活躍,而不是形式的活躍。思維的活動要在“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裡進行。課堂上,既要讓學生敢于發言,善于表達,也要會把他人經驗與自身經驗進行比較,從而改造自身經驗,得到發展(陳大偉,2011)。
二、設計目的
基于以上選材背景,筆者設計了這堂課,希望能夠通過這節課,做到以下四點:
(一)用支架式教學貫穿始終
通過教師不斷地示範,可使學生知道如何去做以及做到何種地步。例如,開始導入部分的教師興趣示範、請班長做的調查示範、分析數據部分中句型操練、乃至最後互評中的基本結構,都清晰地引導學生步步前進。
(二)學生在做中學,學中教
要在課堂上形成“知者加速,惑者解惑”的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在本課中,筆者把48名學生分成8組,每組6人,學生編号從1号至6号。整節課9個任務中的6個,先在小組内探讨形成集體的智慧之後,再指定1—6号學生分别回答,所以這節課中每個學生都有了參與的機會。另外,任務難度設置稍高于學生的能力水平,需要他們互為老師,在實現合作學習的基礎上才能完成。從這種意義上看來,回答的學生不能稱之為回答者,而應稱之為展示者(performer)。
根據愛德加·戴爾的學習金字塔理論,就學生兩周後的學習保持率來看,學習效果在30%以下的幾種傳統方式,都是個人學習或被動學習;而學習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其中在學中教的學習保持率可以達到90%。由此可見,教師如何教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而是學生如何學。課程改革并非一定要在教學難度或内容上做改動,而是要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在為學生奠定共同基礎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滿足每個學生的發展需要。為此,要以教材為載體最大程度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淩蕙,2008)。
(三)用引導性的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引導學生從個别擴展到“類”,再從“類”把握其背後的規律。在本課中,在分析餅型圖與給建議的任務中,筆者希望學生既能夠完成系統化的分析,又能夠總結與歸納。抓住重點,掌握主次。再如,最後環節的自我評價中,筆者另外設計的調查環節,希望學生反省所學内容與方法,此外要将新學内容與原有學習内容連接成網,這是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的關鍵。
(四)用寫長法指引最後的寫作環節
寫長法告訴我們,如果學生經常寫作的話,他們的水平會自然而然地提高。所以,筆者認為,在高一階段,教師不僅有必要去關注學生的語法問題,而且通過“激發興趣——鼓勵寫作——互相分享——互動展示”四個環節,處理好寫作出現的問題。長久下來,學生的寫作能力會水到渠成。
三、課後反思
(一)在本課之後,筆者看到,雖然學生确實實現了互幫與反思,全班每一位學生都有了發言與參與的機會。
上課開始的時候,大部分學生并不能很好地适應六人小組式的教學,成績較為出色的學生又成為了課堂的主宰。但随着課堂的層層推進,這種情況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二)由于指定學生回答,從某種程度上限定了學生參與的範圍。
課堂上,如果沒有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在一号學生要完成任務的時候,其他學生可能并不能夠積極參與。
所以,筆者認為,小組合作的前提一是形成相對穩定的互幫群體,有得力的負責人。二是群體成員團結,氛圍和諧,向上精神強烈。三是有明确的互幫目标和具體的互幫内容。這樣才能形成持久的、人人參與的團隊。四是合作要有一定的規則。它的主要意義在于體現兩個方面,一個是讓合作者在行動前審慎考慮,考慮清楚我要做什麼,我将要做什麼,我是否有能力有興趣做下去等問題。另一個是避免合作過程發生不愉快,所謂先議後不亂(崔允漷,2009)。
在引入這樣的規則或競争機制的前提下,我相信學生事不關己,高高挂起,消極怠工的行為會得到有效地改善。
四、總結
作為一位年輕教師,通過這堂公開課,筆者成長了很多,無論在準備過程中,還是在上課過程中,這段經曆都在促進筆者不停思考,不斷改進。我領悟了,一節好課的目的不在于展示教師的風采,而在于學生真正的發展。我也要在以後的教學中,真正能将課堂的潛能釋放出來,交給學生去做,能夠形成他們自己的做—學—教的模式。
參考文獻
[1] 陳大偉. 觀課議課課程建設[M].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2] 崔允漷. 有效教學[M].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3] 淩蕙. 從一節語法課看“學生的主體意識[J]. 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08(6).
(本文首次發表在《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14年第7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