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科技綜述】繼一周内三起自燃之後,威馬又一次深陷輿論漩渦。
這次倒不是因為自燃,而是因為鎖電。日前,多名威馬EX5車主爆料稱:“威馬汽車借檢查車輛之名,對進店車輛進行鎖電操作,導緻車輛續航裡程縮水。”
其實鎖電操作不隻出現在威馬身上,包括蔚來、特斯拉等新能源品牌都對車輛進行過鎖電操作,目的是降低車輛的自燃風險。去年8月,廣汽豐田iA5也曾被爆出鎖電,引發了車主集體維權。
但不得不承認,從電動汽車火了開始,這幾年每隔一段時間就能聽到有關電動汽車“出事”的消息。無論是特斯拉,還是以“蔚小理”為代表的國内造車新勢力,都被爆出過車輛安全問題。
從“設計缺陷”“汽車召回”到“刹車失靈”“電池起火”,再到如今鎖電降續航,有人喪命,人們對電動汽車安全性的擔憂正在指數級增加……電動汽車到底安不安全?如果不能保證車輛本身的安全可靠,電動汽車又該如何成為未來的大勢所趨?
淪陷的可不止威馬
同樣曾被自燃困擾的廣汽豐田iA5,也曾在去年被爆出通過OTA的方式限制了車輛的動力以及電池性能。根據當時車主的爆料,自己購買的廣汽iA5在經過某一次OTA升級過後,車輛的電池管理系統将電池的可用容量限制在了83.5%,放電功率也被限制在了95kW,車輛的續航裡程以及動力均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而此事,也一度讓新能源車“鎖電”以及OTA升級被濫用成為了網上熱議的話題。
前段時間赴港上市的小鵬汽車也不例外。在4月13日P5發布會的第二天,廣州天河區就有一輛小鵬G3在充電樁自燃。據報道,自燃的小鵬G3火勢兇猛,并冒出大量白煙。物業保安等人員試圖用滅火器滅火處理未果。随後,消防員到場才将火撲滅,無人員傷亡。
事實上,2021年以來,已發生多起由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問題召回汽車事件。獵豹汽車共計召回4117輛獵豹CS9純電動汽車、華晨寶馬召回共計6636台國産iX3電動汽車、北汽新能源等召回EX360和EU400純電動汽車共計31963輛......
即便被認為是新能源汽車領軍者的特斯拉,不僅存在充電自燃的煩惱,還有“刹車失靈”的争議。此前河南安陽的張女士在上海車展站上特斯拉車頂維權,引起了大衆對特斯拉的審視。甩鍋頻頻、态度傲慢、品控差……頻發的安全事故甚至吓跑了不少消費者,這家自帶光環的車企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輿論危機。
除了國内特斯拉問題特别多,國外也不例外。前段時間,美國得克薩斯州一輛特斯拉撞樹起火導緻兩人死亡。據媒體統計,從2020年以來,不同媒體曝光特斯拉産品刹車失靈、充電自燃問題已經累計超過幾十起,發生在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南昌等多地。
據官方數據統計,2021年前5個月,發生34起新能源汽車起火事故。其中國内新能源車起火27輛,國外新能源車7輛;造成34輛車輛損毀,較去年增加73個百分點。自燃是锂電池的常見隐患,各大廠商都不同程度的案例發生。未來随着電池技術的發展能有所好轉,但不是短時間内能徹底解決的。
鎖電、自燃背後危機何在?
可能不少準備購買電動車的車主,從來都沒了解過“鎖電”是怎麼一回事。這不奇怪,畢竟更多看中電動車的消費者,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一直都是續航裡程有多長、續航裡程“縮水”程度、電動車自燃等等。
事實上,“鎖電”是指部分汽車廠商為了降低電動汽車電池熱失控造成的自燃概率。通過升級改寫電池管理系統,重新定壓電池的電壓範圍,限制電池的充電上限和用電量。電動汽車自燃事件一旦發生,必然會對品牌形象和銷量表現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在車輛售出後私自“鎖電”,成為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潛規則”。
比如,有的車主會發現,愛車的充電速度降低了,電動機功率減少了,或者是本來五天一充變成了三天一充,以及同樣是從30%充到80%,但是充進去的度數少了……種種迹象直指汽車廠商在瞞着車主,通過升級的方式進行了“鎖電”。
那到底為什麼新能源汽車會發生自燃現象?問題的關鍵在于電池。現在不少的新能源廠商都會采用三元锂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雖然锂電池的能量密度更大,但是燃點更低,在發生撞擊或者是在高溫的情況下更容易自燃。現在依舊沒有一款電池能夠永久保持它的穩定性,受到溫度環境的影響,電池的穩定性是波動的,所以說現在沒有技術能夠保證電池100%的絕對安全,就連特斯拉這樣的龍頭企業,也無法做到。
威馬此次自燃事故主角EX5搭載的均為三元锂電池,相較磷酸鐵锂電池,前者的續航裡程更長,但是電池穩定性與耐熱性要稍差。通常也是新能源汽車自燃事件中的主要“始作俑者”。
除了電池安全問題,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安裝管理使用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截止2021年底已建成兩百多萬的充電樁,其中有很多大功率的快充樁和私人充電樁。但目前還沒有政府層面出台的檢修和安裝規範。比如海口的梁先生,在給車輛充電的時候,并沒有去正規的充電樁充電,而是從自家4樓引下了一根充電線來給新能源汽車充電,最終引發這輛新能源汽車自燃。
最後,新能源汽車的設計安全問題也備受關注。到2021年底,全國共召回新能源汽車128.38萬台,占總保有量的22.13%。這就意味着每五輛車就有一輛被召回。如此高的召回一部分是因為電池問題,還有一部分是質量問題。
提升電池安全,汽車廠商義不容辭
當電池安全成為消費者選購電動車的重要參考因素時,汽車廠商就必須從源頭切斷自燃風險。比如在電池制造,材料、熱管理等方面提升研發水平,從而提升電池的質量,加大汽車零部件、三電系統甚至軟件代碼的測試和驗證力度,提高質量規格要求,盡可能提高整車系統安全性能,降低汽車不可靠風險。一旦汽車廠商為了降低成本而沒有選擇品質好的電池,降低電池的安全性,那麼電動車自燃的幾率就會增加。
另一方面,用戶應該享有知情權。汽車廠商在“鎖電”之前應當明确告知用戶。如果考慮到電池安全,可以把決定權交給用戶,由用戶來決定是否“鎖電”以及“鎖電”的比例是多少。畢竟考慮到電池安全和電池壽命,在不影響日常用車便利性的情況,也許有部分用戶會主動選擇“鎖電”。
事實證明,就算是成熟技術,安全隐患也是無法完全避免的,更何況新能源汽車這樣尚未完全成熟的領域。但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卻不能完全“聽天命”。無論是主機廠、電池供應商,在技術創新的同時,也要對安全質量問題謹小慎微,不讓消費者成為犧牲的小白鼠。
正如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羅俊傑所言,“沒有安全,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就沒有未來。”2022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還将逐步提升。
根據業内預測,年銷量有望達到500萬輛以上。越來越多的消費選擇,也給車企帶來更多思考,如何在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與産品安全之中找到平衡點,才是一家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應盡之責。
本文原創于藍科技 未經授權任何網站及平台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