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在日常溝通中,你可能經常會遇到以下幾個問題:
難說的話題說不出口,不知如何起話頭……
尴尬的蠢話說了就後悔,一開口就冷場,總是無法融入人群……
思維總是被打亂,想說的話說不清楚……
提問永遠被忽視,對方要麼不願意答要麼懶得答,總是說不到點子上……
說話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會說話的人,成功路上就少了幾塊絆腳石,而不會說話的人,給自己築起了一道道圍牆。
前幾天看《1分鐘溝通課》這本書,可謂幹貨滿滿,我從基本溝通技巧、高級談話技巧、轉變危機溝通、傾聽、提問、溝通時的态度和動作以及不同場景的不同溝通方式等幾個方面提煉出了57條溝通建議,希望能幫得到大家,建議收藏喲!
1. 别人說話時,你不妨“嘴角上揚”
笑容是“我接受你的意見”“我對你沒有敵意”的暗示。聽他人講話時,重中之重就是“笑容”。揚起嘴角傾聽,就能露出自然的微笑。
2. 對對方的話語笑得“多一點”
對談話對象的話語笑得多一點。不要隻抿着嘴笑,恰當地發出笑聲,更能留下好印象。
3. 有意識地按“對方 7:自己 3”的比例談話
要做到善于傾聽,不過分表現自我也是關鍵。 如果你感覺到 “我說的比較少”,那就說明剛剛好。
4. 記住“對方的名字”,在談話中講出他的姓名
記住對方的名字,在談話中用姓名呼喚對方,能幫你給别人留下好印象。不妨用朋友或藝人的名字來記憶人名。
5. 在談話中加入“稱贊的話語”和“關懷的話語”
在談話中插入“稱贊的話語”和“關懷的話語”,可以給對方留下好印象。
6. 養成“承接對方開口講話”的習慣
養成“先承接對方的話再開口說話”的習慣。聽對方把話說完再開口,僅憑這一點就能給對方留下全然不同的印象。
7. 對對方的話語産生“共情”
每個人都希望他人“對自己的心情産生共情”。傾聽他人講話時,讓對方感受到你“有同感”。
8. 不動聲色地談起“上次談話的内容”
不動聲色地談起,“上次談話的内容”,能讓對方察覺到“他關心我”,能大幅提升對方對你的好感。
1. 根據内容調整“語調與語速”
想活躍談話氛圍時,不妨用“高語調快語速”來附和,而在想讓對方冷靜時可以用“低語調的慢語速”。
2. 不知怎麼辦時可以“沉默地點頭”
“沉默地點頭”是解決附和難題的萬金油。不需說話,隻需認真颔首就好。
3. 附和之前先等“1 秒鐘”
大部分人的附和節奏過快。停頓“1 秒鐘”再做附和,能讓談話更穩定地進行下去。
4. 複述對方的話
“換一種說法”重述對方的話,會讓對方感覺到 “他的确在聽我講話”。
5. 帶着真摯的“感情”附和對方
除了注意“語言”本身,還要傾注“感情”,才能瞬間俘獲對方的心。
6. 不要以“可是”“不對”等否定詞作開場白
盡量不要否定對方的話。如果有反對意見,不妨先回應對方“是這樣的啊”,表示領會對方的想法。
7. 将對話錄下來聽聽看
想要變得善于溝通,第一步是了解“自己的說話習慣”。很多人容易重複同一個附和語,不妨錄音聽聽看吧。
1. 對方太啰嗦,你該怎麼辦?
面對說話啰嗦的人,抓住對方“喘息的瞬間”,“高聲、快速、大聲”地切斷談話。
2. 對方自說自話,你該怎麼辦?
面對一直自顧自說話的人,可以用“附和”去把控談話方向。在對方說話時,保持“沉默”,隻在要打斷對方的時候附和對方。
3. 對方自吹自擂,你該怎麼辦?
面對自滿的人,處理方法很簡單。稱贊對方“好厲害啊”“真不愧是您啊”。
4. 對方說話難懂者,你該怎麼辦?
如果對方的話很難懂,談話内容是你不了解的東西,用請教态度,讓這次談話成為學習的機會。
5. 說話無聊,你該怎麼辦?
即便對方的話無趣,倘若将對方視為“人生中的老師”,會有意外地發現。
6. 對方總是“拉臭臉”,你該怎麼辦?
面對難以取悅的人、感覺不好的人,誇贊是基本做法。展示出“理解對方”的态度,解除他的警戒心。
7. 對方怒火中燒,你該怎麼辦
面對正在發怒的人,首先要讓對方宣洩怒氣,然後對對方的憤怒表示同感,“慢速、低聲”地與對方溝通,對方也會很快冷靜下來。
8. 對方沉默寡言,你該怎麼辦?
沉默寡言的人也有喜歡的事和擅長的領域。按對方擅長的内容提問,活躍談話氣氛吧。
9. 對“一直抱怨或說他人壞話”的人,你該怎麼辦?
巧妙地躲過總是抱怨或說壞話的人。将話題引到自己身上,用聲調和勁頭掌控對話。
10. 對方開黃腔,你該怎麼辦?
巧妙地對黃段子和性騷擾言談視而不見。保持微笑,轉移視線,轉向下一個話題。
11. 對方是長者,你該怎麼辦?
長者說的話往往在日後才會對我們産生裨益。不妨先嘗試忍耐着傾聽,思考它能否成為你人生的啟示。
12. 對方太讨厭,你該怎麼辦?
面對讨人厭的人,不要勉強自己來配合對方。盡量縮短你們說話時間,不要與他單獨交談。
1. 不聽對方把話說完
A:“上周出差的時候,我乘電車去客戶公司,結果在半路電車停運了,真是……”
B:“啊,那你比約定的時間晚到了吧。”
A:“……嗯,遲了 10 分鐘左右,關鍵是……”
B:“那也沒辦法嘛。對方也沒生氣吧?我也有幾次相同的經曆呢,不過我都有出示地鐵的晚點證明。”
沒把對方的話聽完整,很容易産生誤解。在上司下達指示的時候,有的下屬隻聽到一半就自認為已經理解,結果很可能出錯。
2. 隻聽自己想聽的内容
A:“我最近開始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減肥了。兩周就瘦了 3 公斤。”
B:“那個辦法啊。我一天也堅持不了。如果不吃米飯,感覺就像沒吃飯一樣。”
A:“……不過習慣了之後,也沒什麼嘛。”
B:“但是在外面吃飯的時候比較麻煩吧。”
A:“……這種算意外情況,從便利店選一下還是能對付一餐的。不過在固定套餐店是有點麻煩。”
B:“是吧,果然還是麻煩啊。我可做不到。”
A 想說的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成功持續減重”,B 卻對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方法表現出懷疑的樣子。
這本身隻是 B 的個人意見,是沒什麼問題的,但 B 過于強調自己的主張,沒有表現出與 A“拉近距離”的姿态。也就是說 B 隻按自己想聽的内容聽 A 講話。
3.不考慮“對方想談的是什麼”做出偏題的回答
A:“我前幾天去了一趟大阪。”
B:“大阪?去做什麼呢?”
A:“有個朋友是狗狗攝影師,她在大阪舉辦了個人攝影展,我去看展覽。”
B:“咦,你喜歡狗吧!”
A:“……嗯,喜歡狗,這次的個人攝影展……”
B:“我也喜歡狗哎,話說你喜歡什麼樣的狗?”
A 在談“去看了狗狗攝影展”的事情,B 卻把話題轉向“喜歡狗”。
乍一看,B 說的話包含對 A 的回應,但 A 還是會感到郁結。
4.不論聊什麼都引向“自己的事情”
A:“昨天我去了一家新宿的沖繩料理店,東西非常好吃。”
B:“沖繩料理?據我所知,最好的是澀谷那家叫○○的店,主廚老家在石垣島,店裡的泡盛酒香得如夢似幻……”
A:“糟糕,前幾天健康診所的人說我‘血壓高’,建議我去就診……”
B:“啊,我有段時間血壓也高。醫生推薦我吃藥,但我想着‘還是先自己努力試試吧’,就逃回來了,我的做法是……”
A 明明想繼續談下去,B 卻在中途把話題往自己身上引,把談話内容替換成“自己的事情”。
5.做出“令人不快的附和”
在對話中,附和的方式直接影響溝通成敗。
6. 不恰當的“态度和動作”
如果聽者在溝通中沒有笑容、儀态不佳,态度不好,就會讓對方的好感度降低。這甚至比“采取什麼回答方式”“如何做出回應”還重要。
7. 提出“不當的問題”
通過提問,我們可以巧妙地引導對方說話,相反,如果提問不妥當,就會讓對方失去作答的意願。
1. 令自己的“語速 × 聲調”與對方吻合
讓自己提問的“語速 × 聲調”與對方保持一緻。提問時也要分場合使用“快速 × 高聲”或“慢速 × 低聲”。
2. 好問題不是靈光一閃想出來的
想提出“好問題”,提前準備是關鍵。會面前可以先看看對方的社交網絡信息,以此來把握談話内容。
3. 提問要具體,準備“有深度的問題”
“具體提問”是提問環節的最強秘訣。為了深入談話,請準備“深入的問題”。
4. 即便了解也可以“裝作不懂”
提前調查對方的情況很重要,但賣弄調查結果就要慎重考慮了。即便知道某些信息,也可以“故意裝作不知道”。這樣一來能問出“更多新信息”。
5.不拘泥于準備、把握當下
我們需要提前準備,但獲取的信息有可能已經過時。不要拘泥于提前獲得的内容,重視“現在”的事。
6. 面對不容易說出口的問題,可以先從一般情況或自身經曆入手
如果有“不容易說出口的問題”,可以先從一般情況入手。“從自身經曆講起”,對方回答的可能性更高。
7. 在問“真正想問的問題”之前,通過“迂回提問”發起攻勢
如果有非常想問的問題,建議不要開門見山地問,而是通過“迂回提問”等,從容易回答的問題着手比較好。
8. 提出了無法簡單用“是”“不是”回答的問題
如果想活躍談話氛圍,不要提對方可以用“是”“不是”回答的問題。
1.聽他人說話時,身體要面向對方,不要晃動上半身。身體可以保持稍稍前傾的狀态,手要放在對方看得到的地方。
2.跷二郎腿或雙手抱臂會給人“拒絕之感”,避免這些動作。實在想跷二郎腿的時候,要讓身體面向對方。
3.撥弄頭發、窮哆嗦、用手指這些動作在我們的溝通中隻能起到負面作用,有這類習慣的人要注意改正。
4.聽他人講話時,視線無須與對方接觸,建議将目光落在對方的“眉心”“眉毛”“眼睛上下”“額頭”“鼻子”等“眼睛以外的面部位置”。
5.不管是開會還是私下閑聊,坐成扇形比較理想。如果做不到,可以選擇并排坐,避免正面相對。
6.在餐桌上,在對方講話時不要吃東西,認真傾聽,在對方開始吃東西時自己也動筷子,保持動作“同步”。
7.一邊看手機一邊聽人說話是不妥當的,即便沒有惡意,也會給對方留下“漠不關心”“覺得談話無聊”的印象。
1. 商談的策略
在商務會談開始時,首先要以搞好關系、建立基礎為目标,讓對方多說,自己說的話占談話總量的兩三成。
2. 會議的策略
開會時,利用“高聲簡潔的一句話”切入談話,之後再陳述“自己的意見”。
3. 商議的策略
在對方找你談心、傾訴煩惱的時候,我們首先要讓對方吐露心聲。與提出意見相比,和對方保持共鳴更重要。
4. 打電話的策略
打電話時,要有意識地嘴角上揚、“低聲”說話,要比平時稍微多一些附和。
5. 飯桌上的策略
在酒會、聯誼相親時,向不善言辭的人搭話,活躍整體氛圍,可以赢得他人的好感。
6. 招待宴的策略
招待宴上,與對方當中的重要人物持續對話,并與其他人進行眼神交流。
7. 求職·面試的策略
面試時,發言要大聲、明朗、流利,要提前準備好問題。
8. 面對上司,下屬的不同策略
面對部下時,“低聲 × 慢速”地講話能留下親切的印象,面對上司時,“低聲 × 快速”地講話能留下知性、有能力的印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