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生
8月10日深夜,西漢高速公路陝西段發生特大交通事故,一輛從成都發往洛陽的河南客車,在途經秦嶺一号隧道口時,因撞到隧道進口前牆壁發生事故,造成36人死亡,13人受傷。
雖然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但屬人禍無疑。有關專家初步分析認為,事故直接原因很可能是駕駛員疲勞駕駛,間接原因則是公路設計不合理。據了解,該段高速路是三車道,而秦嶺一号隧道隻有二條車道,從三車道變為二車道,理應有過渡路段,設置逐步收窄的隔離護欄、引導标線、警示設施。但從事故現場照片看,秦嶺一号隧道前,沒有相關提醒設施。高速行駛中的汽車駕駛員,在沒有連續提前警示的情況下,精力稍有分神,就可能猝不及防地撞上隧道口牆壁。
據統計,隧道口及橋梁兩端是交通事故多發路段,而且極易發生重大事故。由于隧道及橋梁的車道常常要比其他路段少,進口端突然收窄。在這種情況下,漸變式的過渡、提醒設施顯得尤為重要。在這方面,發達國家在道路工程設計中的寬容性理念,值得借鑒。
20世紀70年代,國外路橋建設專家提出了路側寬容設計理念。初衷是:作為道路使用者,在行車過程中發生駕駛過錯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其發生的駕駛過錯不應以其生命作為代價,應該為駕駛員行車過錯提供寬容的空間與措施,最終實現拯救用路者。換句話說,就是任何人都難免犯錯,道路應具有較強的容錯、糾錯能力,讓駕駛員有修正錯誤的空間和時間,這就是道路的寬容性設計理念。
在不少發達國家,寬容性設計在道路建設中得到很好的體現,相關設施随處可見,對減少交通事故,減輕人命及财産損失,起到了顯著作用。不少發達國家的戶均汽車擁有量遠超過我國,而交通事故發生率及死亡率卻遠低于我國。除道路管理水平、國民安全意識外,更重要的就是其推崇寬容性理念,在道路上做出容錯性措施,讓駕駛員盡最大可能避免事故的發生。
我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産國和消費國,家庭汽車擁有量逐年上升。與此同時,道路建設速度、質量及管理水平,跟不上汽車消費發展速度,各式安全隐患并不少見。以人為本,是各級政府的施政理念,生命至上理應成為道路設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在我國經濟發展已上新高度的今天,在道路工程建設中,全面引入寬容性設計理念,完全有條件,也很有必要。
回複以下關鍵詞看往期精彩内容
評論大賽︱評論之星︱大賽︱大學生群︱我要投稿︱評論女神︱評論男神︱月度之星︱王昱︱伍瑞冰︱紅辣椒︱紅辣椒評論︱紅網評論︱時評之道︱時評︱研讨會︱時評研讨會︱佳作評選︱雜文︱評論員︱評論媛︱女作者︱女評論員︱時評家︱評論家︱楊國炜︱鄢烈山︱曹林︱評委︱佳作︱投稿︱信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