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開心”這個感受,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曾經把它解構為:
“愉悅感”、“心流” 和 “意義感”。
也就是說,廣義上的開心,有三個層次。
除了心情愉悅,還包括了更深層的幸福感。
其中,愉悅感是持續時間較短的快樂,心流體驗和實現意義,是更為深刻且長久的「快樂」。
「心流」指的是人們在全神貫注地去做一件事的時候,所進入的那種忘我的狀态。
在這種狀态中,你不會陷入社會比較, 不會陷入自我懷疑,甚至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
心流和單純的快樂之間有一個重要的區别:
那就是快樂的時候,你能感覺到自己的快樂;
但在心流體驗中,你什麼都感覺不到,隻覺得心無旁鹜,那些瑣碎的煩惱都在離你遠去。
這是一種高度投入與深度參與帶來的快樂,與你的性格好壞無關,與你的遭遇或成就無關。
在深深的投入時,我們與外在的事物産生了深度聯結,并由衷地感到快樂。
馬丁·塞利格曼曾用“Happiness”一詞來表示幸福,但在後來,他決定用“Well-being”這個詞來代替“Happiness”。
雖然這兩個詞的意思都是“幸福”,但“Happiness”更側重于感覺上的幸福,而“Well-being”更側重于一種人生繁榮、蓬勃發展的幸福。
這也是馬丁·塞利格曼強調的,實現人生意義的重要性。
這份意義并不需要特别大,給孩子無私的愛,在工作崗位中發揮自己的價值,都可以稱為意義。
當每一次超越了過去的自己,或者邁向更好的狀态時,我們能感受到的,才是由衷的快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