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林珏瑤
介紹自己學業工作經曆後,又打括号注明,“主要是當時找不到工作”;在自己的研究方向後備注“實驗比較少,可以随便忽悠”;自稱“應該拿不到諾獎,所以隻做自己感興趣的課題”……
這些被網友稱為“自嘲式”、“段子手式”的内容,來自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官網胡金牛教授和陳憬教授的個人簡曆。9月17日,“南開胡金牛教授簡曆太好笑了”的詞條登上了微博熱搜榜。
9月18日,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在接受封面新聞采訪時分析,這些自嘲式的補充說明,讓“炫耀式”的個人介紹回歸真實,也讓教師的形象更豐滿、生動。
教授“自嘲式”個人介紹引發關注
“2011年獲得日本大阪大學博士學位。先後在日本大阪大學、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北京大學、德國于利希研究中心開展博士後及訪問學者研究(主要是當時找不到工作)。迄今為止在Physics Letters B、Scientific Report(被定義為水刊)以及Physical Review C等原子核物理國際頂級期刊發表SCI論文40餘篇 (原子核領域屬于夕陽學科,基本上發不了Nature和Science)同時在Astrophysics Journal等天體物理期刊(這個影響因子要高那麼一丢丢)發表文章數篇(因為最近才發現蒙做天文的比蒙做核物理的專家要容易一點)。”
這段來自于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官網教授胡金牛的個人簡介,因在文中添加了“接地氣”的補充說明,被網友稱為“自嘲式”自我介紹。不少網友覺得這位教授“有趣”、“幽默”的同時,也感慨“如果每個導師都這麼實誠就好了”。
教授胡金牛的個人簡介 南開大學官網
胡金牛教授個人信息主頁還顯示,他有6個研究方向。其中,奇異原子核的基本性質 “實驗比較少,可以随便忽悠”;而對于機器學習在原子核結構中的應用這個方向,他的補充說明為“目前火得一塌糊塗,其實都是為了生存”。
無獨有偶的是,在胡金牛教授的個人介紹登上熱搜榜後,他的同事陳憬教授的個人簡介也引發關注。
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官網信息顯示,陳憬自2008年10月至今,在該學院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憬的個人簡介提到,“教授在他漫長的青春期遊蕩過許多地方,也不知不覺非常系統地完成了他的被教育。教授最自豪的是能在30歲之前出了趟國逛逛,讀完了書,還順便拿到了一些文憑,包括2個學士學位(應用物理和計算機工程)、2個碩士學位(凝聚态物理和電子工程)和1個博士學位。2008年10月他被南開大學聘為教授,并且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從此開始了他的科研教學育人的生活。 教授認為科研就是一種智力遊戲(必須有趣、能伸能屈、絕不貪刀)。他很享受南開大學的工作節奏,雖然依然吸不習慣這裡的空氣”。
在研究方向部分,他寫道,“教授肩負強國興邦重擔,科研任務繁忙。他應該拿不到諾獎,所以隻做自己感興趣的課題(物理漂亮、數學簡單的那種),但絕對不保證每個想法都正确。”
教授陳憬的個人簡介 南開大學官網
教育學者:
“自嘲式”補充說明讓教授形象更生動
為何會發這樣的簡曆?也有網友認為不夠嚴肅。對于網友的贊同和建議,兩位教授持何種态度?
9月17日上午,封面新聞記者向胡金牛教授發送采訪郵件,但截至發稿未獲回複。
那麼,學界對于這種“自嘲式”簡曆又持什麼态度呢?
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在接受封面新聞采訪時表示,與其說胡金牛教授的簡介走紅,不如說是簡介的“補充說明”走紅。如果去掉括号裡的“補充說明”,這份簡介和其他教授的簡介相差無幾,都是對發表論文、申請課題、項目、獲得獎項等,進行“炫耀式”地表達。
熊丙奇分析,胡教授的簡曆之所以會火,在于其既按照傳統的簡曆模闆提供了内容,又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解構”甚至是“自黑”,說出了項目、論文等背後的真實情況,加上自嘲式“補充說明”後,一下子讓“炫耀式”簡介回歸真實,讓教師的形象更豐滿、生動。
據媒體報道9月17日報道,南開大學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師表示:官網上的個人介紹都是教師自己寫的,校方不會幹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