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蟬鳴的夏天,才是真正的夏天!蟬這種昆蟲大家都不陌生,可是卻很少看見幼年的蟬。
我們都知道蝴蝶的幼蟲是毛毛蟲,蒼蠅的幼蟲是蛆,蜜蜂的幼蟲是蜂巢裡白白胖胖胖的肉蟲,蚊子的幼蟲是水裡的沙蟲,那麼蟬的幼蟲長什麼樣呢?
似乎在人們的印象中,蟬都是以成年體的模樣出現的,難道它生出來就是如此?
當然不是,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的昆蟲都是完全變态或者不完全變态生物,這不是指它們的靈魂變态,而是它們的身體變态。
金蟬脫殼
昆蟲的幼蟲與成蟲之間長相不一樣,且需要化蛹才能成年,這種生長形态叫做完全變态。
蟬是不完全變态昆蟲,它不會結成蛹,而是經過一次又一次蛻殼。
我們之所以看不見它的幼蟲,是因為它們生活在地裡。
等蟬蛻殼成年的時候,就是它們破土之時。
可是為什麼我們在地面上也很難找到幼蟲的洞呢?
它們刨出來的土去哪裡了?
樹上的蟬
蟬的成長蟬是半翅目蟬科的統稱,全世界有2000餘種蟬,分布在世界上的大多數溫暖濕潤的地方,也有一部分蟬能夠在幹旱的沙漠生活。
蟬的嘴巴上長有鋒利的口器,能夠刺破樹皮吸食樹木的汁液,也能剖開樹皮,把卵産在樹皮下方。
蟬一開始會把卵産在樹上,它們隐藏在樹皮之下,産卵地位于樹端、樹枝等地方,人類的肉眼幾乎看不見。
隻有在被它剝皮的果樹樹枝末端壞死,果農親自查看才能發現蟲卵。
蟬在樹上産卵
由于這個時候沒有孵化,很多人也不認識是蟬的卵,以為是其他昆蟲的。
即便蟲卵孵化人們也不認識,因為蟬是不完全變态昆蟲,需要不斷蛻殼才能接近于成年體,幼年的它看起來沒有一點蟬的樣子。
生物學上将不完全變态昆蟲的幼年期叫做若蟲,蟬的若蟲一般是米白色或者土黃色,剛孵化出來體型非常小,靠吸食樹幹的汁液為生,對植物有一定的害處。
蟬的一生
随着若蟲長大,狹窄的樹枝末端無法再容納它們,這個時候,它們會在風或者雨的作用下,從樹上落下來,鑽入泥土中。
若蟲體型依然不算大,因此也很難看見它們刨土的痕迹。
若蟲會在泥土中度過很長一段時間,不同種類的蟬時間不一樣。
最長的是北美十七年蟬,它的若蟲會在土裡發育17年的時間,其次是十三年蟬,若蟲時間有13年。
蟬在成年之前會經曆4到5次蛻殼,最後一次蛻殼才被稱作“金蟬脫殼”,因為這時蟬的翅膀才會出現。
北美十七年蟬
蛻殼後的蟬身體是濕潤的,需要晾曬1個多小時,等身體幹燥後才能飛行。
這個時間是蟬最危險的時候,因為既不能逃跑,也無法反抗。
蟬的最後一次蛻殼非常嚴格,如果中途被幹擾,那麼它們一生都有缺陷,要麼不會飛,要麼不會叫。
蛻殼完成後的蟬,需要立馬投入繁殖大軍,否則錯過這一季,那麼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蟬很奇怪,它在若蟲時期要呆很久,可是成蟲時期又非常短,僅有14到60天。
也就是說,蟬必須在夏季完成交配,若是不成功,它之前在土地中的幾年時間全白費了。
雄蟬通過蟬鳴吸引雌性
蟬鳴的背後夏天的蟬鳴,既煩人又充滿生活的氣息,蟬鳴本質上就是蟬的求偶儀式。
發出蟬鳴的蟬都是雄蟬,并且它們不是叫,而是通過振動自己腹部的鼓膜,使它與蓋闆之間的空隙産生共鳴。
而雌性蟬的鼓膜發育不良,無法産生共鳴,所以雌性蟬都是“啞巴”,不會叫。
雌性蟬雖然無法産生共鳴,但是可以感受到共鳴。
夏季的蟬鳴
在它們的腹部第二節附近,有專門接受聲音的傳感器。
這裡有一個十分有趣的點,那就是雌雄蟬對聲音的接受度是不一樣的。
雄性完全聽不見自己的蟬鳴,所以它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吵。
但是雌性蟬可以感受到,并且它會根據蟬鳴的不同,分辨出這個雄蟬的各種情況,判斷它是否适合做伴侶。
蟬在叫,夏天到
而對于人類來說,蟬鳴的分貝正好在噪音值之間,所以我們才會覺得蟬鳴吵死了。
不過考慮到這是人家在找對象,并且也就僅限于夏季,于是咬咬牙忍了。
那麼蟬為什麼要費盡心思,又是産卵在樹上,又是跑到土裡,還要經曆如此漫長的若蟲時期?
這是因為,完全變态體昆蟲實在是太厲害了,作為不完全變态體,蟬必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才能生存下去。
蟬的若蟲破土
蟬的生存策略蟬所在的半翅目,并不是昆蟲四大目,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昆蟲四大家族。
别看半翅目有大約38000個物種,但是在四大家族鞘翅目、鱗翅目、膜翅目、雙翅目面前,它隻能算小巫見大巫。
昆蟲四大目都是完全變态體,它們會經曆蛹這個階段。
所謂結蛹,是一個非常神奇的過程,它相當于把幼蟲打碎重新拼接,幼蟲不同的部位會發育為成蟲的各部位。
破繭成蝶
這樣的好處就是生長快,幼蟲能夠很快變為成蟲;缺點則是,昆蟲四大家族的壽命普遍都不長。
如果從出生開始算起,蟬可謂是比較長壽的昆蟲了,像十七年蟬和十三年蟬,一口氣能活十幾年。
而昆蟲四大家族的成員,一般就活一兩年,諸如蚊子之類的,要用月來計算。
蟬的成長速度實在是太慢,如果讓它一直生活在樹上,它很容易被鳥類捕食。
要知道蟬這種繁殖周期,實在是太長了,隻要中間随便出點意外,蟬一生的心血就全都毀了。
畫中的蟬
所以蟬采取了一個很苟的方法,那就是轉移到地下生活。
并且蟬出土的時間也盡可能和其它動物育雛的時間躲開。
比如蟬一般在6月底破土完成最後的蛻殼,之後就是繁衍,夏季一般很少有動物育雛,因此捕食者的密度不會特别大。
别看蟬的若蟲是米白色或者土黃色,大部分蟬完成最後一次蛻殼的時候,身體是綠色。
因為這個時候它們已經上樹了,需要換另一種保護色了。
蟬并不是唯一一種幼蟲生活在土地之下的昆蟲,還有臭名昭著的蝗蟲也是采取這種生存策略,不過蝗蟲不會在土壤裡呆這麼久。
鳥類捕食蟬
蟬的生活蟬從某種程度來說屬于害蟲,如果一棵樹上的蟬數量太多,那麼這棵樹可能被吸得營養不良。
蟬的若蟲剛開始也會在樹枝上生活一段時間,這段時期也是吸食樹汁為生,并且是抱團吸,因此會造成枝丫的幹枯。
夏天有的時候站在樹下會感覺上面有“小雨點”掉下來,然而此時的天氣明明豔陽高照,哪裡來的“雨點”呢?
其實這些“小雨點”是蟬分泌出來的水。
别誤會,這不是蟬的尿,而是蟬在調節自身的溫度。
夏天的水下掉“小雨滴”
夏季的溫度不要說人了,就連是昆蟲也會覺得熱。
蟬通過排出自身的水分,使其蒸發,帶走身體的熱量,這應該算是蟬的“汗水”。
蟬作為一種害蟲,為何從古至今還有詩人學者為其賦詩寫文呢?
原因就在于,蟬的食用和藥用價值特别高。
工藝品——金蟬子
在古代,蟬蛻下的最後一層殼叫做金蟬殼,是一味中藥。
蟬的若蟲味道肥美,裹上面粉油炸,隔壁小朋友都饞哭了!
如今,蟬也興起了養殖,有幾種生育周期比較短的蟬,已經逐漸形成了人工培育的模式。
比如現在市面上的金蟬,就是人工養殖的。
蟬做的菜
對于十七年蟬或者十三年蟬這種生育周期太長的蟬,人們還是以保護為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