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城市道路綠化規範及設計規範

城市道路綠化規範及設計規範

旅遊 更新时间:2025-02-01 11:53:10

城市道路綠化規範及設計規範?整理不易,對你有用點贊 關注吧,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城市道路綠化規範及設計規範?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城市道路綠化規範及設計規範(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範)1

城市道路綠化規範及設計規範

整理不易,對你有用點贊 關注吧!

1 總則

1.0.1為發揮道路綠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環境和豐富城市景觀中的作用,避免綠化影響交通安全,保證綠化植物的生存環境,使道路綠化規劃設計規範化,提高道路綠化規劃設計水平,制定本規範。

1.0.2 本規範适用于城市的主幹路、次幹路、支路、廣場和社會停車場的綠地規劃與設計。

1.0.3 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應遵循下列基本原則:

1.0.3.1 道路綠化應以喬木為主,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結合,不得裸露土壤;

1.0.3.2道路綠化應符合行車視線和行車淨空要求:

1.0.3.3綠化樹木與市政公用設施的相互位置應統籌安排,并應保證樹大有需要的立地條件與生長空間;

1.0.3.4 植物種植應适地适樹,并符合植物間伴生的生态習性;不适宜綠化的土質,應改善土壤進行綠化;

1.0.3.5 修建道路時,宜保留有價值的原有樹木,對古樹名木應予以保護;

1.0.3.6道路綠地應根據需要配備灌溉設施;道路綠地的坡向、坡度應符合排水要求并與城市排水系統結合,防止綠地内積水和水土流失;

1.0.3.7道路綠化應遠近期結合。

1.0.4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除應執行本規範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标準的規定。

2 術 語

2.0.1 道路綠地

道路及廣場用地範圍内的可進行綠化的用地。道路綠地分為道路綠帶、交通島綠地、廣場綠地和停車場綠地。

2.0.2 道路綠帶

道路紅線範圍内的帶狀綠地。道路綠帶分為分車綠帶、行道樹綠帶和路側綠帶。

2.0.3 分車綠帶

車行道之間可以綠化的分隔帶,其位于上下行機動車道之間的為中間分車綠帶;位于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或同方向機動車道之間的為兩側分車綠帶。

2.0.4 行道樹綠帶

布設在人行道與車行道之間,以種植行道樹為主的綠帶。

2.0.5 路側綠帶

在道路側方,布設在人行道邊緣至道路紅線之間的綠帶。

2.0.6 交通島綠地

可綠化的交通島用地。交通島綠地分為中心島綠地、導向島綠地和立體交叉綠島。

2.0.7 中心島綠地

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綠化的中心島用地。

2.0.8 導向島綠地

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綠化的導向島用地。

2.0.9 立體交叉綠島

互通式立體交叉幹道與匝道圍合的綠化用地。

2.0.10 廣場、停車場綠地

廣場、停車場用地範圍内的綠化用地。

2.0.11 道路綠地率

道路紅線範圍内各和綠帶寬度之和占總寬度的百分比。

2.0.12 園林景觀路

在城市重點路段,強調沿線綠化景觀,體現城市風貌、綠化特色的道路。

2.0.13 裝飾綠地

以裝點、美化街景為主,不讓行人進入的綠地。

2.0.14 開放式綠地

綠地中鋪設遊步道,設置坐凳等,供行人進入遊覽休息的綠地。

2.0.15 通透式配置

綠地上配植的樹大,在距相鄰機動車道路面高度0.9m至

3.0m 之間的範圍内,其樹冠不遮擋駕駛員視線的配置方式。

3 道路綠化規劃

3.1道路綠地率指标

3.1.1在規劃道路紅線寬度時,應同時确定道路綠地率。

3.1.2道路綠地率應符合下列規定:

3.1.2.1園林景觀路綠地率不得小于40%;

31.2.2紅線寬度大于50m的道路綠地率不得小于30%;

3.1.2.3紅線寬度在40~50m的道路綠地率不得小于25%;31.2.4 紅線寬度小于40m的道路綠地率不得小于20%。

3.2 道路綠地布局與景觀規劃

3.2.1道路綠地布局應符合下列規定:

3.2.1.1種植喬大的分車綠帶寬度不得小于1.5m;主幹路上的分車綠帶寬度不宜小于25m;行道樹綠帶寬度不得小于1.5m

3.2.1.2 主 次幹路中間分車綠帶和交通島綠地不得布置成開放式綠地;

3. 2.1.3路側綠帶宜與相鄰的道路紅線外側其他綠地相結合

3.2.1.4 人行道毗鄰商業建築的路段,路側綠帶可與行道樹綠帶合并;

3.2.1.5 道路兩側環境條件差異較大時,宜将路側綠帶集申布置在條件較好的一側。

3.2.2 道路綠化景觀規劃應符合下列規定,

3.2.2.1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應确定園林景觀路與主幹路的綠化景觀特色。園林景觀路應配置觀賞價值高、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并與街景結合;主幹路應體現城市道路綠化景觀風貌;

3.2.2.2同一道路的綠化宜有統一的景觀風格;不同路段的綠化形式可有所變化;

3.2.2.3同一路段上的各類綠帶,在植物配置上應相互配合,并應協調空間層次、樹形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變化的關系;

3.2.2.4 毗鄰山、河、湖、海的道路,其綠化應結合自然環境,突出自然景觀特色。

3.3 樹種和地被植物選擇

3.3.1道路綠化應選擇适應道路環境條件生長穩定、觀賞價值高和環境效益好的植物和類。

3.3.2 寒冷積雪地區的城市,分車綠帶、行道樹綠帶種植的喬大,應選擇落葉樹種。

3.3.3行道樹應選擇深根性、分枝點高、冠大蔭濃、生長健壯、适應城市道路環境條件,且落果對行人不會造成危害的樹種。

3.3.4花灌木應選擇花繁葉茂、花期長、生長健壯和便于管理的樹種。

3.3.5綠籬植物和觀葉灌木應選用萌芽力強枝繁葉密、耐修剪的樹種。

3.3.6 地被植物應選擇莖葉茂密 生長勢強、病蟲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觀葉、觀花植物。其中草坪地被植物尚應選擇萌蘗力強、覆蓋率高、耐修剪和綠色期長的種類。

4 道路綠帶設計

4.1 分車綠帶設計

4.1.1 分車綠帶的植物配置應形式簡潔,樹形整齊,排列一緻。喬大樹幹中心至機動車道路緣石外側距離不宜小于075m。

4.1.2中間分車綠帶應阻擋相向行駛車輛的眩光,在距相鄰機動車道路面高度0.6m至1.5m之間的範圍内,配置植物的樹冠應常年枝葉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5倍。

4.1.3 兩側分車綠帶寬度大于或等于15m的,應以種植喬木為主,并宜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結合。其兩側喬木樹冠不宜在機動車道上方搭接。

分車綠帶寬度小于 1.5m 的,應以種植灌木為主,并應灌木、地被植物相結合。

4.1.4 被人行橫道或道路出入口斷開的分車綠帶,其端部應采取通透式配置。

4.2 行道樹綠帶設計

4.2.1行道樹綠帶和植應以行道樹為主,并宜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結合,形成連續的綠帶。

在行人多的路段,行道樹綠帶不能連續種植時,行道樹之間宜采用透氣性路面鋪裝。樹池上宜覆蓋池箅子。

4.2.2行道樹定植株距,應以其樹種壯年期冠幅為準,最小種植株距應為4m。行道樹樹幹中心至路緣石外側最小距離宜為

0.75m。

4.2.3 種植行道樹其苗大的胸徑:快長樹不得小于5cm;慢長樹不宜小于 8cm。

4.2.4 在道路交叉口視距三角形範圍内,行道樹綠帶應采用通透式配置。

4.3 路側綠帶設計

4.3.1 路側綠帶應根據相鄰用地性質、防護和景觀要求進行設計,并應保持在路段内的連續與完整的景觀效果。

4.3.2 路側綠帶寬度大于8m 時,可設計成開放式綠地。開放式綠地中,綠化用地面積不得小于該段綠帶總面積的70%。路側綠帶與毗鄰的其他綠地一起辟為街旁遊園時,其設計應符合現行行業标準《公園設計規範》CJJ48)的規定。

4.3.3 瀕臨江、河、湖、海等水體的路側綠地,應結合水面與岸線地形設計成濱水綠帶。濱水綠帶的綠化應在道路和水面之間留出透景線。

4.3.4 道路護坡綠化應結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緣植物。

5 交通島、廣場和停車場綠地設計

5.1 交通島綠地設計

51.1交通島周邊的植物配置宜增強導向作用,在行車視距範圍内應采用通透式配置。

5.1.2中心島綠地應保持各路口之間的行車視線通透,布置成裝飾綠地。

5.1.3 立體交叉綠島應種植草坪等地被植物。草坪上可點綴權叢、孤植樹和花灌木,以形成疏朗開闊的綠化效果。橋下宜種植耐蔭地被植物。牆面宜進行垂直綠化。

5.1.4 導向島綠地應配置地被植物。

5.2 廣場綠化設計

5.2.1廣場綠化應根據各類廣場的功能、規模和周邊環境進行設計。廣場綠化應利于人流、車流集散。

5.2.2公共活動廣場周邊宜種植高大喬木,集中成片綠地不應小于廣場總面積的25%,并宜設計成開放式綠地,植物配置宜疏朗通透。

5.2.3 車站、碼頭、機場的集散廣場綠化應選擇具有地方特色的樹種。集中成片綠地不應小于廣場總面積的10%。

52.4紀念性廣場應用綠化襯托主體紀念物,創造與紀念主題相應的環境氣氛。

5.3 停車場綠化設計

5.3.1停車場周邊應種植高大庇蔭喬木,并宜種植隔離防護綠帶;在停車場内宜結合停車間隔帶種植高大庇蔭喬木。

5.3.2 停車場種植的庇蔭喬木可選擇行道樹種。其樹木枝下高度應符合停車位淨高度的規定:小型汽車為2.5m;中型汽車為3.5m;載貨汽車為4.5m。

6 道路綠化與有關設施

61道路綠化與架空線

6.1.1 在分車綠帶和行道樹綠帶上方不宜設置架空線。必須設置時,應保證架空線下有不小于9m 的樹木生長空間。架空線下配置的喬木應選擇開放形樹冠或耐修剪的樹種。

61.2 樹大與架空由力線路導線的最小垂直距離應符合表612的規定。

樹木與架空電力線路導線的最小垂直距離 表 6.1.2

電壓(kV) 1~10 35~110 154~220 330

最小垂直距離(m) 1.5 3.0 3.5 4.5

6.2道路綠化與地下管線

6.2.1 新建道路或經改建後達到規劃紅線寬度的道路,其綠化杯木與地下管線外緣的最小水平距離宜符合表62.1的規定;行道樹綠帶下方不得敷設管線。

樹大與地下管線外緣最小水平距離 表6.2.1

管線名稱 距喬大中心距離(m) 距灌木中心距離(m)

電力電纜 1.0 1.0

電信電纜(直埋) 1.0 1.0

電信電纜(管道) 1.5 1.0

給水管道 1.5

雨水管道 1.5

污水管道 1.5

燃氣管道 1.2 1.2

熱力管道 1.5 1.5

排水盲溝 1.0

6.2.2 當遇到特殊情況不能達到表6.2.1 申規定的标準時,其綠化樹大根頸中心至地下管線外緣的最小距離可采用表622的規定。

樹木根頸中心至地下管線外緣最小距離 表6.2.2

管線名稱 距喬木根頸中心距離(m) 距灌木根頸中心距離(m)

電力電纜 1.0 1.0

電信電纜(直埋) 1.0 1.0

電信電纜(管道) 1.5 1.0

給水管道 1.5 1.0

雨水管道 1.5 1.0

污水管道 1.5 1.0

63 道路綠化與其他設施

6.3.1樹木與其他設施的最小水平距離應符合表631的規定。

樹大與其他設施最小水平距離 表6.3.1

設施名稱 至喬木中心距離(m) 至灌木中心距離(m)

低于 2m 的圍牆 1.0

擋土牆 1.0

路燈杆柱 2.0

電力、電信杆柱 1.5

消防龍頭 1.5 2.0

測量水準點 2.0 2.0

附錄A本規範用詞說明

A.0.1 為便于在執行本規範條文時區别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

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作不可的: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

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作的:正面詞采用“應”;

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

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這樣作的正面詞采用“宜”或“可”;反面詞采用“不宜”。

A.0.2 條文中指明應按其他有關标準執行的,寫法為“應符合……的規定”或“應按……執行”。

附加說明

本規範主編單位、參加單位和

主要起草人名單

主編單位: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參加單位:上海市園林設計院

南京市園林規劃設計院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北京市東城區園林局

主要起草人:宋石坤顔文武 唐進群

吳文駿 王蓮清 蘇雪痕

内容來自網絡,侵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