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唐詩春望古詩

唐詩春望古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3 09:39:29

唐詩春望古詩(古詩春望賞析)1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别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唐詩春望古詩(古詩春望賞析)2

注釋:

1、春望:在春天遠望。

2、破:破敗,破碎。

3、感時:感歎時局,即想起國家殘破不全的景象感到悲傷。

4、烽火:指古代邊疆遇到敵情用來報警而升起的煙火。這裡指戰争。

5、抵:值。

6、搔:用手指輕抓。

7、渾:簡直。

8、不勝:承受不住。

唐詩春望古詩(古詩春望賞析)3

譯文:

國都已經破碎不堪,隻有山河還在。長安城裡又是春天了,但是經過叛軍的燒殺搶掠,早已滿目荒涼,到處長着又深又密的草木。雖然春花盛開,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讓人流淚,覺得花好像也在流淚;雖然到處是春鳥和鳴,但心裡由于和家人離别而憂傷,聽了鳥鳴,不但不高興,還讓人驚心。戰亂持續很長時間了,家裡已久無音訊,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萬兩黃金那麼寶貴。由于憂傷煩惱,頭上的白發越來越稀少,簡直連簪子也别不住了。

唐詩春望古詩(古詩春望賞析)4

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下唐都長安。七月,杜甫聽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頓在廓州的羌村,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俘獲,帶到長安。因他官卑職微,未被囚禁《春望》寫于次年三月。

詩的前四句寫春城敗象,飽含感歎;後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着蘊藉,真摯自然。

唐詩春望古詩(古詩春望賞析)5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 “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國破”的頹垣殘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後綴以“草木深”則叙荒蕪之狀,先後相悖。

唐詩春望古詩(古詩春望賞析)6

“感時花濺淚,恨别鳥驚心。”這兩句一般解釋是,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别,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堕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報人,感時傷别,花也濺淚,鳥亦驚心。兩說雖則有别,其精神卻能相通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于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

唐詩春望古詩(古詩春望賞析)7

詩的這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城到山河,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隐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在景與情的變化中,仿佛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人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後半部分想望親人。“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鄉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多麼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啊! “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于極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幾不勝簪。“白發”為愁所緻,“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歎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唐詩春望古詩(古詩春望賞析)8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遊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内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譜而不闆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寫得铿然作響,氣度渾灏,因而一千二百餘年來一直脍炙人口,曆久不衰。

唐詩春望古詩(古詩春望賞析)9

《增廣賢文》節選

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譯文:有意栽花,花不一定開,無意插下的柳枝卻可能長成了綠蔭。

唐詩春望古詩(古詩春望賞析)1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