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歲了還不會叫“爸爸”、“媽媽”?家長要特别注意了。
今天給大家說說一歲到一歲半的寶寶的語言發育狀況、預警征和家庭訓練方法。
發育标準:
這個時期孩子可以正确有意義地叫“爸爸媽媽”;
能夠指認五官,用手勢或姿勢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比如說想要大便、小便等;
還能表達除了“爸爸”“媽媽”以外的單字,比說“吃”、“走”、“要”、“打”、“拿”等;
能夠聽懂一些日常用語,一歲半的寶寶能聽懂1000個字左右;
能夠指認一些圖片。
預警征:
怎麼判斷孩子語言發育是否落後呢?
如果這個時候還不能正确的叫“爸爸”、“媽媽”;
一歲以後仍不能有意義地發音,有時候無目的的亂叫;
不能指認五官;
聽不懂一些指令也不會執行指令,比如你讓孩子把紙扔到垃圾桶裡,孩子聽不懂;
一歲半還不能有意義地表達3-5個字。
出現以上情況建議到兒保科做一下發育評估,盡早幹預。
家庭訓練方法:
上期教過的10-12個月的方法仍然可以繼續練習。
這個時期家庭訓練主要是要通過遊戲和日常生活盡可能地引起寶寶表達的興趣。
比如說拿鼓槌敲一敲,然後跟寶寶說“敲~”;
看見小狗了可以讓寶寶跟着我們一起說“汪汪!”;
拿着卡片讓寶寶指認,問“哪個是狗狗?”,寶寶指對了,要給他表揚,促進認知和表達。
多和孩子交流,讓孩子見到媽媽叫媽媽,見到爸爸叫爸爸,有目的地讓孩子進行區分。
指認家裡常見的物品和用具,讓孩子說名字,都可以訓練寶寶說話和認知。
遊戲互動:
對于不太注意人和物的寶寶,我們可以陪伴孩子多做一些伴有運動的遊戲,比如抱一抱、舉高高,假扮遊戲如模仿小狗狗。
通過遊戲讓孩子注視我們,引起他的興趣,讓孩子有一定期待,在孩子有期待的情況下再讓孩子練習指認和表達,這時候孩子就比較願意跟着做了。實物理解到圖片過渡階段,這個階段我們可以從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入手,讓孩子指認,比如讓孩子看看燈,再找相似的燈的卡片讓孩子看。
在家庭養育過程中可以不停地用各種聲音刺激寶寶,一開始寶寶可能還無意義的單字回應,慢慢地就會有一些有意義的回應。
還可以用一些孩子構音相關的練習,比如讓孩子模仿一些噘嘴、呲牙、彈舌、擺舌等簡單的動作,這些都對孩子開口說話有幫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