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建築業出路在哪裡

建築業出路在哪裡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04 23:27:33

高樓大廈、跨海大橋、建築工地、工廠車間、路邊小攤......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都有一個群體在紮根謀生,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農民工,他們對于中國城市化和經濟發展的付出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建築業出路在哪裡(未來建築行業該何去何從)1

據國家統計局4月30日發布的《2020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8560萬人,比上年減少517萬人,下降1.8%,2008年我國農民工平均年齡34歲,2012年為37.3歲。2020年農民工平均年齡為41.4歲,比上年提高了0.6歲。也就是說,12年間,農民工平均年齡提升了7.4歲。

有人說,再過幾年,工地上的農民會越來越少,即使工資再高也沒有人工作,因為以前主要是60後、70後的農民工。 現在勞動力年齡大了。

他們在工地上已經不能做很多工作了,即使他們想工作賺錢,也沒有人願意再用它們了。 他們隻能回家養老。 80,90年代以後這一代年輕人去工地打工的還是比較少的。 他們都覺得自己掙的錢太少,工作又髒又累。 此外,他們可能拿不到工資,年輕人都想自己闖出一片天,覺得在工地耽誤了前途。

建築業出路在哪裡(未來建築行業該何去何從)2

中國今天有将近3億的農民工,其中有四五千萬是建築業的工人,但是你到工地走一圈或許會發現,如今還從事着建築行業的農民工,很多都還是第一代農民工,80、90後的年輕人很少,不難發現,建築行業很少會注入新鮮血液。

而農民工的平均年齡,按照目前的趨勢還在提高,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緻了新一代年輕人不願意再涉足這個行業,剩下年近半百的老一代農民工堅守建築業一線?

随着社會的發展而出現的問題也随之而來,年輕人從大學開始基本都擠在一線城市,工作也都是留在自己熟悉的城市,但截至2021年,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的放假已經到了平均單價7萬左右,算上二線城市50個城平均房價也超過了2萬。

在這樣的社會形勢之下,買房似乎成了一種奢求,很多年輕人放棄了買房。

在沒有目的的情況之下,工地這種工資相對較高但極度勞苦的工作,顯然不是第一選擇。

建築業出路在哪裡(未來建築行業該何去何從)3

而老年農民工沒有更多的選擇,目前還在工地上幹活的農民工有很多可以說已經在工地上幹了一輩子了。

年輕的時候沒有更多的行業可供他們選擇,迫于無奈隻能留在工地。

上了年紀之後選擇多了,但年紀又成了桎梏,簡單來說就是已經晚了,公司不會招年齡這麼大的職工。況且在工地幹了一輩子,除了工地那些事兒,也不會做什麼。

這種情況下,哪怕知道再在工地幹下去對自己的身體傷害很大,超負荷使用身體,也沒有其它方式可以改變,隻能一直留在工地。

伴随着城市化的進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農民工變成了“新市民”。

過去這些年,大學不斷擴招,全國新增高校畢業生呈現逐年增加,按天風證券的測算,在2019年畢業生達到了860萬,而這一數字在2001年僅僅隻有100萬,今年全國畢業大學生達到了874萬人。

建築業出路在哪裡(未來建築行業該何去何從)4

而根據人社部此前發布過的一項數據,全國農民工總量已經達到2.87億人,年均增長率達到1.8%。

全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從2012年的35.3%,增長到2019年的44%,共有80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

而根據清華大學的一項調查,80後新生代農民工中逾70%不打算回鄉就業,他們中隻有7.3%的人願意回鄉務農;在農業戶籍的流動人口中,21.6%的家庭已經在城鎮買房,而非農業戶籍的流動人口中,79.8%的家庭已在城鎮擁有住房。

然而生活成本居高不下,苦于沒有技能,越來越多的大齡農民工開始返鄉。農民工的平均年齡正在逐步增大,2015年時,平均年齡為38.6歲,到2018年已經達到了40.2歲。

建築業出路在哪裡(未來建築行業該何去何從)5

首先,城鎮化率會超過70%,然後城市人口增量主體變成大學生,即我們提出的“聰明的人口城市化”。農村人口通過考大學轉移到城市裡邊,過去那種打工進入城市的情況逐漸減少,甚至基本消失。

在社會各界的關注下,全國農民工的報酬總體上大有改善,但是少數企業仍然存在克扣或拖欠報酬的現象,近四成農民工未和企業簽訂任何勞動合同或協議,有一半農民工拿不到加班補貼,57%得不到工傷補償,80%的不能帶薪休假,90%沒有享受住房補貼或住房公積金。80%的女農民工無法享受帶薪休産假,12%的農民工不清楚,不能依法自己的合法權益,更有些農民工隻要有活幹,有錢掙就行了,簽不簽合同在他們看來關系不大,非常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全國政協委員呂傳贊和一批專家提出,要解決農民工屢遭侵權問題,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

一些專家分析,未來五年,農民工行業将迎來一次大洗牌。有三個問題需要面對。在城市工作的農民也應該提前做好準備。

建築業出路在哪裡(未來建築行業該何去何從)6

首先,年長的農民工可能找不到工作。第一代農民工實際上是60後的朋友。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城市裡辛勤工作了十多年,直到現在還沒有退休的計劃。然而,最年輕的60歲現在已經50歲了。對他們來說,将來找工作隻會越來越難。

其次,低學曆、低技能的農民工也将被淘汰。幾年前,進城務工人員隻要願意吃苦,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地方。然而,随着社會的進步,對進城務工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農民工要麼有一定的學曆、學習能力,要麼有一定的技能,否則很容易被人取代甚至淘汰。

随着物價水平的提高,農民工在城市的生活成本也很高,特别是對于那些老少。除了日常開支外,他們還要承擔子女的教育、養老金等方面的開支。如果帶一個家庭,如果收入不穩定,經濟壓力會更大。

建築業出路在哪裡(未來建築行業該何去何從)7

總結來看,未來農民工的出路還是并入轟轟烈烈的城市化中,并在浩浩蕩蕩的城鎮化進程中轉化為職業工人、專業化的産業工人、專業化的農民,而不是兩頭跑的農民工!願農民工這個稱呼早點消失吧!讓中國農民把種地或者養殖作為一份職業也如同其他産業工人一樣榮光,不被鄙視,不被高擡,僅僅是一份工作。

随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農民工在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舉足輕重。作為經濟建設的主力軍,國家及有關部門應予以農民工更多的關注和幫扶。建立健全現有相關法律法規,改革現有社會制度弊端,加強對農民工生活環境的規範和管理,在保證其享有權利的同時豐富他們的業餘生活,掌握更多新技能,為祖國四化做貢獻,為祖國的經濟建設添磚加瓦。

當國家發展越來越好,那麼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都會得到應有的發展。

現在已經在大力推行建設美麗鄉村,中國農業也将走向更美好、更現代化的未來。

種地不賺錢,進城打工開支又大,從城市發展來講的話,我國正在打造科技化和智能工業化城市。言外之意,那就是城市在未來将會有很多新職業誕生,這對打工者來說肯定是好事,因為多了很多機會。但同時未來城市對于打工者的素質、技能、以及文化水平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其次,國家現在也正在實行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等一系列問題的改革,打造共同富裕的社會。從這點來講,未來農民工和城裡人在這些政策上享受同等待遇也不是不可能的事,關鍵是你要能夠在城市立足生存下來。

總結一句話, 那就是未來城市發展機會會更多,社會競争也會更加公平;同時未來城市不僅僅需要人,更需要人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